在广西武宣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中,隐藏着一处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代书院——仙城书院。这座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知县郑高萃倡建,历经多次扩建与修葺,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成为武宣县乃至广西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仙城书院位于武宣县城旧城区东南隅,背靠高立山,俯临黔江,面向文笔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环境清幽雅致。书院占地面积3454平方米,建筑面积1723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上座、中座和头门,整体结构简朴大方,属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座(头门)为二层楼房,一楼8间,二楼9间,前后设有走廊,左右厢房则为师生宿舍。整座书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既有庄重文雅之气,又不失静谧古朴之美。
在清代,仙城书院是武宣县的求学圣地,书声琅琅,吸引了众多仙城学子前来求学。知县聘请知名山长到书院讲授四书五经及制艺等科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黄衮是最有名望的山长之一,他被誉为士林模范,对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仙城书院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咸丰六年(1856年),清军与大成国军交战于县城,书院不幸被毁。但幸运的是,光绪八年(1882年),知县熊继轩偕同全县士民重修书院,使其得以复学。此后,书院继续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随着时代的变迁,仙城书院也经历了多次转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知县王鼎昌奉令改书院为学堂,招收小学两个班,开启了武宣县近代教育的新篇章。此后,书院又相继改为高等小学堂、初级中学等,为武宣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仙城书院已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自治区级已在公示当中。近年来武宣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不断投入资金进行修葺,修葺后的书院修旧如旧,不仅保留了昔日庄重文雅、静谧古朴的模样,还完善了相应的设施和功能。
仙城书院不仅是武宣县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武宣县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武宣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承载了武宣人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武宣文笔峰、仙城书院与武宣文庙一起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武宣县的文化繁荣和教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