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宣255年的书院大门即将恢复

民生   2024-11-12 19:58   广西  

近日路过武宣城南的仙城书院看到工人正在对原大门进行施工,不久将可恢复书院大门朝南开。

 一、仙城书院历史沿革

创建时间:仙城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时任武宣知县郑高萃创建。

扩建与发展:清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年(1774年至1775年),知县顾芬、彭日龙先后增建中座、头门及学舍12间。此后,书院历经多次修葺和扩建,规模逐渐完备。

重要历史事件:

 咸丰年间,书院毁于战火。

光绪八年(1882年),知县熊继轩和本县士民黎殿邦、胡祥宸等重修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知县王鼎昌响应两广学务处兴办学堂通令,将书院改为合邑高等小学校。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科举制度废除,书院改为县高等小学堂。

 1913年,书院改名为公立武宣中学校。

 1921年,书院再次毁于兵祸。

 1956年,开设中专师范。

 1984年,更名为武宣教师进修学校。

二、地理位置与建筑特点

地理位置:仙城书院位于广西武宣县城旧城区东南隅,背靠高立山,俯临黔江,面向文笔山。

建筑布局:书院前座为二层楼房,一楼8间,二楼9间,前后设有走廊。学舍分布院舍左右,各为6间,两学舍与书院舍并列等长,左为西舍,右为东舍。

建筑风格:书院建筑青砖黛瓦,古朴典雅。教室主体建筑面宽12米,进深31.15米,高8.20米,内分上座及下座,两座间原有一天井,符合古建筑所讲求的“四水归堂”布局。

三、教学与学术

教学内容:清朝时期,书院讲学内容以理学、经学及考课为主,注重道德修养。教学方法是山长和先生十天半个月讲一次课,学生以自学为主,有问题时可向教师咨询或学生间互相讨论。

学术氛围:书院内有庄严的会讲,也有自由讨论和论辩,有很强的仪式性。山长不时举办讲会和会讲,邀请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讨论重要学术问题,提倡学术创新。

人才培养:书院培养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学以及音乐等各方面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自仙城书院开设至晚清改建小学130多年里,先后考取各科举人、进士、贡生的就有160多人。

四、社会影响与文化价值

社会影响:仙城书院是传播和产生新生思想的阵地,对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它也是武宣地区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文化价值:书院具有淳风化俗、引导社会文化发展的特殊功能。其建筑风格和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代书院文化的独特魅力。

武宣动态
关注武宣,读懂武宣,理解武宣,爱上武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