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记得几年前好奇动笔写了对青年人为何“躺平”的研究,也没想到会在这条路上一步步深入研究探索下去,从Web3作为“主权个人”兴起的思潮,抛弃传统互联网投身拥抱DAO的青年群体,再到在大理接触了真实体感的706社区,以及在NCC长达半年多的共居经历,以及在一些青年社区的居住/调研的经历中,我花了好几年时间去思考一个问题:当代青年将何去何从?
在这么一个复杂的时代之中,青年人的思想性总是处于动态波动的,从“996福报”的冷嘲热讽,再到对“内卷”的集体声讨,以及职场年轻一代对职场PUA的PDST(创伤后应激障碍),随着“躺平”思潮的叙事兴起,不结婚不生娃不上进的青年思潮,成为那些上了年纪的专家学者们,对青年躺平态度的批判。
在内卷与躺平的反复夹击中,后疫情时代在国内兴起了“数字游民”作为叛逃城市的一股思潮,使得有能力的青年人纷纷离开城市,跳出“轨道”之内,投身“旷野”之中。
然而,数字游民作为一个身份标签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被泛化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网络叙事语境中的数字游民,是作为后疫情时代,青年短暂叛逃城市的一股思潮,而不是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生产身份,这也是数字游民之所以被泛化的原因。
在数字游民的思潮中,“轨道”与“旷野”的命题替代了“内卷”与“躺平”的话语形式,事实上,旷野与轨道依旧是采用了内卷与躺平的叙事逻辑,仅仅是把“职场中的语境”,替换到了“数字游民语境”,正如在《旷野还是轨道:我在DNA找到的答案》一文中提到,尽管“旷野与轨道”是一道看似对立的伪命题,但祛魅旷野的假象之后,我们依旧值得为这个问题大声的思考。
眼下,推动中国青年社区发展的那少数理想主义者以及独立研究员,也都意识到了数字游民作为身份标签的含混性,以及作为叙事符号的广泛性,我们在寻求一个更加符合未来,真正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那个全然一新的,为青年一代指引出路的身份符号。
青年一代的全新发展道路,离不开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生产空间的全面变革,这是一项系统性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构建一种全新的共同体发展关系,已经指引了青年人前进的大方向。
对青年生产力的变革因素中,AI作为技术变革社会的关键力量,是当前探讨青年发展之路的重要因素,在近期的两场分享活动中,我分享了我当前阶段性的一些思考与研究结果。
P1:我在大理·沙溪村落的田野随笔
P2:我在杭州·梅林村的实践探索
散场是难免的,
但爱可以对齐
--Q*Space社区内测回顾
一个半月前,我们发布了Q* Space的内测招募,不到两天 我们收到了一百多位朋友的入住申请,感动之余又为有限的床位而惶恐,于是我们立马关闭了报名通道。
3月15日开始,参与内测的伙伴陆续抵达,截止目前Q* Space的总入住人数已经超过70人。
一个半月时间,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伙伴真诚交流、真实链接,共同分享学习,无尽的创意在碰撞中涌现。
一个半月时间,Q*Space自发产生了
76场有趣活动、21场共学分享和4个共创项目!
关于Q*Space的记忆
是时间的交响乐
More
内测伙伴的留言
付付
Q*space是一个做事情的社区,和别的社区是非常不一样的。有商业顾问,帮我们捋清思路;有线下伙伴可以成为共创团队的成员,以及不用额外花费的办公场地,简直是神仙般的存在!
小周
Q*Space的物理形态更像是个box,什么都在一起,工作、娱乐、生活,有什么都往里面装,理论上这样非常丰富嘈杂,实际上竟然可以其乐融融,只能说这届年轻人的戾气不重,包容心更强。
柒葵
大家像一场联动式接力般积极发起一项项共创共学活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观点相互碰撞,共同感受新鲜事物,传递能量 ~ 我们通过参与各类项目小组的共创 去学习、实践、协作,一步步把想法落地,其间还有来自身边伙伴给予的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Sophia
在这里,大家会自发地开展一些研学共学活动,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共创共学氛围感爆棚。在这里我们深度链接,讨论各种,哲学,自我探索,亲密关系,自我成长经历,情绪接纳与治疗,等等等等,我们在一次次深度链接中,打开自己,剖析自己,发现自己,在与伙伴们的一次次交流碰撞中,照见自己,原来自己是那样一个鲜活的存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正如大家所说,Q* Space并不是一个数字游民社区,也不仅仅是一个共居共创的青年空间,而是一个由一群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通过各种共创活动而涌现出来的场域。这个场域点燃了创新的火花,让Q* Space成为创造力与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地方。
因此,Q* Space 1.0阶段也将通过一系列的运营计划,探索创新创造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1.0阶段运营计划
引领青年发展
Q* Space的共创成长计划
超级个体与一人公司
我们希望大家来到Q*Space,不是在短暂的停留,更是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热爱与天赋,并与在地社区的伙伴一起实践,落地创新项目。
“超级个体与一人公司”共创成长计划,将会教大家如何在AI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帮助大家创建自动化工作流(Agents Work-Flow),并推动建立个人IP,通过AI构建一人可运营的自主事业。
除此之外,我们除了AI赋能的讲解(术),还会在(道)的层面,帮助大家探索生命这场无限游戏的底层逻辑,理解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不断迭代自己,探索自我。
所以,我们还会开展为期12周的《自我认知哲学课》,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P.S.课程只有线下,没有线上~
创新工作坊与主题开放日
验证创新共创项目
Q* Space还将开展共创研究工作坊,让来自不同文化多元背景的青年们,碰撞出打破常规的创新火花,并将idea完善为项目策划提案。
目前已有一个提案“主题开放日”项目已在初步落地中:Q* Space将联合所在地大梅林,开展“主题开放日”活动,把社区的创意作品、创新项目作为主题日的活动和产品对外进行招募和体验,实现对创新项目的最小可行性验证。
共创的支撑体系
3+3+1的核心逻辑
为了帮助社区伙伴更好地参与项目共创、更快地产出作品,Q* Space提供了以下三大共创支撑体系:
核心支持小组:汇聚相关的人才与资源,保障社区创新的涌现与可持续。包括:跨学科创新公开课与创造力工作坊、前沿创新商业设计与实践小组、跨媒介技术与内容IP孵化器。
共创顾问团队:为社区项目提供产品定位、团队组建、商业策划、项目管理等方面支持,为共创成员提供专业咨询与针对性指导;
社区知识库:基于Build in Public理念,沉淀社区活动及项目资料,让新伙伴可以快速了解并参与共创项目;
建设创新生态系统
链接数百万人
在未来的共创网络中,那些经验已知的工作任务将丢给AI进行自动化执行,而那些未知的创新的事物,将依赖人类与AI的协同。一个人机协作的共创网络,才能让具有创造力的个体,在AGI时代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Q* Space正计划成立一个「 HACN治理与发展研究小组 」,HACN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社会网络的公共性建设,去推动与建设面向未来创新事业的开源共创网络。
*HACN(Human with AI-Agents Co-Creating Network)
Q* Space未来规划
三大战略任务
数字新青年
我们希望分享社区成员的成长路径,从打破常规的创新idea,到落地实践的创造力结果,为广泛青年群体拓宽人生道路的边界
1000个科技创新乡村
将Q* Space的青年发展共同体模式,推广到国内1000个乡村之中,采用“共建共创”的核心理念,推动青年创新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杭州·世界青年创新大会
Q* Space将持续探索青年社区在线下空间的可能性,联合杭州在地的其他青年社区,推动杭州成为AI时代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
1.0阶段的预定细则
对齐机制很重要
【入住说明】
Q*Space社区试图构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一个创造者网络。区别于民宿和其他社区,我们希望所有社区成员能在这里共同创造与实践,并产出一定成果,所以我们限制了最短入住时长(单人间3个月、双人间2个月、多人间1个月)。
Q*Space社区现在已经开放1.0阶段的入驻申请,部分床位已经接受内测伙伴预定,床位有限,请大家尽快完成报名!
多人间:300/月
双人间:700元/月
单人间:1200元/月
*报名的时候如果时间/房型不确定,可以多选,详见申请表单。
【申请流程】
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Q*Space设置了一个简单的申请机制和一个对齐机制。
首先,你需要花一些时间填写申请表,每一份申请表我们都会认真阅读,以保障社区与你的匹配度。
当然,为了避免入住之后共创者与社区的匹配度过低导致无法产生良性链接,我们支持两周内(预定日期起)你有权利选择退款。
在此期间,社区也会为共创者提供共创指导和咨询,并要求其完成Q* Space新手村任务:完善个人说明书并加入共创小组,或者发起个人作品项目。
新手村任务完成后,该共创者就正式成为社区在地共创网络的一份子,并拥有优先续订的权利;如未完成新手村任务,则中断其在地权益,并将床位开放给已经填写报名表的其他伙伴。
扫码填写申请表
添加Q*space小助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