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中国年轻一代科技从业者,将如何改变全球AI发展格局
文摘
科技
2023-10-13 21:30
中国香港
导读: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年轻一代的科技从业者,如何打破现有的AI发展格局,探索出AI时代的全新发展之路。本篇文章讲述了智能体领域前沿从业者,关于推进智能体产学研到PMF生态开放平台的建设与思考,以及中国年轻一代的科技从业者,以什么样的理念和姿态、探索AI时代的全球发展之道。
关键内容
AI智能体为何需要产学研到PMF的生态开放平台;
如何通过叙事方式激活一座城市的创新文化精神;
Agents42,全球首个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多智能体古城创新实验;
通往AGI之路,如何与1000个项目在古城City Walk;
AI+Web3的全新协作模式:Co-Creating with PMF Growth;
...
最近确实忙得一个月没更新公众号了,最新的一条朋友圈也停留在半个月前,因为最近在统筹的事情比较复杂,这几天也起了个念头,聊聊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把自己从当下做事的视角中抽离出来,一来有助于复盘梳理,自己到底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帮助自己把事情拎得更清楚,二来也许能够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折腾点足够酷的事情。
回顾自己过去几个月输出的一些内容,从科技叙事研究、AGI超级个体与一人公司,AI-Agents与人机共生,DAO的自动化治理,以及社区的共创经济等等,过去一段时间似乎把自己的思路打开,多线程同步探索,并努力从中找到发展的共性,寻求一个路径最优解。而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就是逐步将自己的这些思考转化为落地性的探索,不管这些思考是否足够洞察未来趋势,但审时度势进入落地探索的阶段,对于当前整个行业而言,价值是无疑是巨大的。总结概括,就是推动了一个AI-Agents生态开放平台的建设,我们希望推动AI-Agents领域的产学研到PMF的生态建设,并提出了一个足够High level的目标,希望能够团结尽一切可能的力量,
我们计划联动多个AI社区发起一个AI-Agents World Tour,而大理·AI科技周将作为全球计划的第一站。我之所以在当下抽出巨大的精力去推动一个AI-Agents生态开放平台的建设,在于AI-Agents是我未来几年研究与建设的重点之一。在超级个体与一人公司的研究路径中,当人类组建一个AI团队时,需要足够高性能与多功能的agents,支撑个体实现高度自主性的自动化协作;在DAO的Autonomous新趋势中,自动化治理依赖于agents system与协同组织的同构性,例如记忆模块与规划模块,遵循共识算法的执行协同性,得以实现过去DAO领域所没能实现的,自动化治理与自动化执行的协作机制。尽管AI-Agents作为一个被极度看好,并视为AI革命的下一个浪潮,但是当前AI-Agents依旧处于一个发展的早期。我们并没有像一些评论家一样,坐等两年后agents发展成熟,而是投入其中建设。更不像一些批评家一般,发表一些廉价的碎片化言论,煽动市场情绪,由此获得一些自以为是的自我满足。隔岸观火、指手画脚的评论家,只是在历史垃圾堆中,嗡嗡声响的苍蝇。
Think in public,就是build in pubic的前置条件。
唯有足够深刻的独立思考,才能促使一个人、一群人坚定地去推动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在落地。
所以,AI-Agents的生态基础环境的不成熟,将会阻碍我们对理想愿景的研究与建设,那就先解决基础生态的问题;我们在当前阶段,发现了AI-Agents领域相比于其他AI路线的特殊性。由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国庆期间都在一起“打黑工”,接下来给你介绍下,我们正在做的,是在全球科技领域中,都是一件极具价值的建设性事业。之前日以继夜地研究Agents分享论文推荐的时候,随手拉了一个学习交流群,AI-Agents前沿观察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高质量的内容分享确实会聚拢一群很棒的朋友,慢慢汇聚了来自各顶尖机构的研究员,来自Google、华为、中科院等,以及各大模型公司的agents从业人员。逐步也形成了禁止分享新闻,只分享论文的讨论氛围,期间也组织过几次线上研讨会。后来和智谱AI的袁会会一拍即合,对于Agents如何更好地普及与发展,对于产学研与PMF具有高度一致的认同,于是便开始摇人组队。启动一个致力于推动agents更好地发展的生态开放平台——Agents42Agents42这个名字,是由叙事研究小组的33(也是某大厂AI产品经理)提出来的。42是银河系漫游指南中,超级计算机回答宇宙真理的答案,42代表着终极计算机对一切问题的解答。而基于LLM驱动的Agents,作为通用问题的解决机器,寄托着AI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愿景。
我一直认为,人类与AI未来的协作方式,是一种人机共生的协作方式,智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智能执行单元,掌握自主决策与自动执行任务的同时,也朝着具备类人格特征,以及基于记忆构建的自主意识,也将与人类建立更深层性的社会关系。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协作社会,也是一个类人类智能涌现的智能社会。
因此,Agents42被赋予了,人类致力于实现AGI愿景的叙事隐喻。尽管当前业界,按照生成式AI与交互式AI划分为,当前AI技术革命周期的两大阶段,但是这一划分并不严谨。因为agents作为一个智能系统,不仅具备生成、交互的能力,未来还将掌握更多的能力。我们需要从Multi-Agents systems这一视角出发,才能抓住当前LLM技术发展的核心主线,否则就会像一些只专注于图片生成的从业者,当GPT4-V表现出惊人的图像识别与Dall-E3的图像生成能力时,开始惊讶低估了OpenAI的语言模型的图像能力,惊觉文本生成与图像生成的界限被打破了。在Multi-Agents systems的架构中,未来所有的生成式AI都将作为agents的一个工具模块,通过API接口实现功能的调用。未来所有的交互式AI,也都将作为agents的一个交互模块,通过制定化或者通用标准的形式提供服务。AI-Agents能够将其他AI工具、AI模型,通过协同框架,以多线程自由并行的方式,同时执行多种不同的任务。所以,Agents42的logo,自然也是一只八爪鱼的形象,作为Agents的图腾象征。正如前面所言,agents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正是这个特殊性得以让我们做出判断,我们能够去构建一个agents的产学研到PMF的生态开放平台,加速agents的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
例如一篇知名度很高的多智能体学术论文,由斯坦福与Google、deepmind的研究员联合发表的《Generative Agents:Interactive Simulacra of Human Behavior》,在发表论文的同时也发布了可视化演示的demo,随后也在Githhub开源了该项目,引来了众多开发者基于该项目进行二次开发。这个项目被国内的很多自媒体称为“斯坦福的智能体小镇。”我在啃agents相关的论文时,基本上大多数优质论文,例如某篇论文提出一个新的agents框架,都会带上一个demo样例,而这个demo是能够交付给工程团队,去转化成为可落地的产品。事实上,agents的学术研究与agents的工程开发的距离是被缩短的,其中的原因在于,agents依赖于LLM的性能与特征,LLM-Agents成为衔接工程问题与学术问题的桥梁,例如采用多智能体协同推理的模式,有助于提升agents在交互输出的精确度,而这正是一个典型的学术研究改变工程设计的例子。其次,Agents的可用性是需要被立马实证的,agents的任务执行中的可控性,任务输出结果的精确度,以及在完成系列任务中的计算成本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是工业界采用agents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越发地觉察到,对于agents的研究探索中,工程问题与学术问题,往往需要被同时解决。成本结构的改变,必然带来商业结构的改变,而agents领域的市场逻辑,也正在发生不一样的转变。对于agents产品而言,具有明确且可量化的投入产出比。即我们通过agents完成特定任务的算力成本,能够覆盖掉原本完成这一任务的人力成本,并且agents产出的结果,应该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衡量带来了哪些经济收益。我相信随着agents的商业化发展,agents算力投入产出比的商业逻辑,必然要带来新的改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PMF的模式,在agents产品的早期,尽快将算力经济下的可持续商业逻辑完成验证。过去互联网产品的服务不可直接等量计价,而agents则是非常明确的可计量逻辑,因此我们断不可在过去互联网资本主导框架的互联网创业逻辑中,继续在agents领域的产品上刻舟求剑。否则,在一个懂得经营成本与效益的竞争对手面前,你的成本结构就会被击穿。大模型创业仅适合于极少数头部玩家,例如头部大厂、技术积累深厚的AI公司,以及极具影响力的AI研究员。但对于大量的中小创业者而言,基于各类模型的套壳产品,本质上是短期抓住红利的生意型产品,却是一个不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这必然不符合资本投资的逻辑。所以,这就是当下AI热度很高,但是中小创业者的投资案例却很少的原因,因为在agents尚未成熟的空窗期中,AI产品与资本投资的增长逻辑是相违背的。技术空档期导致了产品与资本脱轨,所以弥合这样脱轨现状的切入点,就是集产学研到PMF。Agents42已经启动了20人+的工作小组,以及几十名在等候区等待召唤参与的社区成员;当前也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产品设计,并很快进入技术开发阶段。运营方面。我们将围绕Daily paper,Hot News,Weekly Topic Album,Case Study,Pretty Article几大模块进行,内容上的规划,致力于成为agents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生态开放平台。以上这些工作内容中,智谱AI提供了从技术到运营的支持,以及其他大模型公司的产品经理、运营负责人也参与了贡献。除此之外,还有在Google的研究员、知名高校博士、以及离职转型阶段的职场精英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贡献。因为都是“打黑工”的阶段,等agents42上线贡献榜单的时候,默默无闻的贡献者们终将被行业见证。Agents42的公众号已经完成注册认证,当前由智谱AI提供了企业认证的支持,Agents42是一个产学研生态开放平台,并非隶属于智谱AI旗下。
后期Agents42引入了更多战略级的支持方或者赞助方例如多家大模型公司的支持,出于生态利益的平衡,才会考虑到转移到新的主体单位。中国科技创业者,普遍不擅长讲世界级的科技故事,而我认为这是上一代创业者躺着挣国内大市场红利导致的。而随着青年一代科技创业者的崛起,无论是Web3,还是AGI,我们都天然要面临全球市场的竞争。
而当前中国创业项目的出海,事实是去海外做生意,而不是通过叙事的方式,在全世界布道不一样的科技发展观。我们有必要通过叙事的方式,去讲东方理念的科技发展观。当Agents作为人机共生的叙事主角,中国的科技企业,如何理解AI与人类所构建的新关系,如何通过叙事的方式影响全世界,才是消除科技文化隔阂的关键,这将会决定中国的科技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舆论话语权。所以,在Agents42的第一个里程碑上,我们提出了一组数据:十个国家,1百座城市,1千个场地,1万场活动,1百万人次,1千个产学研&PMF项目。我认为当我们完成这一组数据的时候,事实上我们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agents行业完成了里程碑的一次进步,而这其中的一万场活动,便是把我们对于AI的理解,对于科技的理解,将新观念蕴化为现实社会活动。以Agents42的社区力量,是有希望完成这一里程碑目标的。随后与通往AGI之路的主理人AJ,在大理的咖啡馆畅聊了这一愿景的可行性,结果就是,通往AGI之路将与Agents42一起,号召更多的AI社区,一起实现这个世界级的目标。我觉得现阶段的大理,可能还承载不了一个世界级的梦想,因此,大理·AI科技周也将作为全球第一站,Agents42将发起大型多智能体古城项目,通往AGI之路则将1000个AI项目“落地”大理,截止文章发布的同时,更多的AI社区也正在加入的路上。OK,这就是Agents42成为一个世界级影响力社区的首个战略目标,也将会是改变全球AI叙事格局的关键里程碑。
大理·AI科技周从最开始的起源,是动心起念想要推动一场世界级的科技大会,结合大理在地的青年社区,探索青年一代,在AI时代将何去何从。然而,要想将科技活动在短期内大规模迁移到大理在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任何一座城市完成一次产业升级都是困难重重的,如何挖掘大理具有科技创新的潜力,是之前所面临的第一个叙事难题。由此花了三天时间,从一线的科技创新阻力,再到加州福尼亚与大理福尼亚的对比,策划了一套完整叙事,然而大理似乎并不太注重科技叙事。而我认为,这恰恰才是吸引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正如“加州早期的淘金热”,也是一次造富运动的叙事,吸引了具有冒险精神的探索者们。大理作为青年一代的科技创新之城,事实上是有一定潜力的,但如何发挥这个潜力的契机,在于大理能够抓住每一次科技浪潮的发展窗口期。撇开当地政策支持与否的问题,我在大理旅居的这半年,我发现大理转型成为科技创新人才之都的关键要素有三点:第一,大理白族院子的空间建筑结构,天生适合共居共创,适合年轻人一起居住并折腾点事情,这种空间结构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一线城市创新孵化空间的不足。一线城市的创新孵化空间大多数是一个商业性质的公共空间,而创业者折腾事情,往往还是要全天候吃喝拉撒都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空间,既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免受干扰,又能够高密度地与团队交流碰撞。而与之呼应的,是硅谷的别墅与车库的空间建筑结构,都是适合一群年轻人居住的同时,并一起集中式的折腾事情。而在过去,大理白族的新式院子,普遍被用来作为民宿招揽游客,这其实都是旅游城市视角下所驱动的经济产物。倘若大理要成为创新人才科技之都,那么白族建筑结构的院子,也许会呈现出新不一般的科技城市风貌。第二,大理在地拥有国内最为良好的多元社区的活动氛围,得益于大理在地天然的社区优势,以及非主流人群的多样性,使得大量跨界的创新性活动,能够在频繁的发生。以NCC共居共创社区为例,在成立初期汇聚了一群极具创造力的人,能够在短短一个月发起三十几场不重复的活动,这样的创造力活性是令人吃惊的。大理也是众多创新教育与独立艺术的先锋地,打破传统经验惯性以及相对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大量社区经常串门交流,在一个熟人社会中分享交流各自的人生经验,确实能够令人打开惯性思维的枷锁,而这正是一线城市日渐匮乏的科技创新氛围。第三,大理宜人的气候与良好的居住环境,不过连绵雨季我不是很喜欢。今天的大理,几乎成为了国内数字游民的第一站,因此在这里聚集了不少数字游民、远程工作者以及自由职业者。大量独立的个体在大理涌现出职业的多元性,令跨界组队成为大理在地活动的普遍常态。而后疫情时代,国内掀起的新一轮的数字游民的浪潮,事实上也是加速了依赖于互联网工作者,在AI时代想办法升级个体生产力。恰巧大理汇聚了一大群,重度使用AI工具的未来用户,换句话说,因此数字游民迁移到大理,使得大理成为一个AI先进生产力的需求市场。尽管大理具有良好的创新活力的土壤,但是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是自发涌现的活力氛围。我仍然记得早年中关村创业大街,具有很多自发性的创新活动,然而当改造成各种创业参观一条街的时候,原本有自发活性的年轻创业者便慢慢流失了。所以,当重新思考这片土地,从历史渊源与文化环境上,自下而上的自发涌现的创新活动,也许才是大理成为,青年一代的科技创新之城的关键因素。而如何让创新活动得以自发式地涌现,才是大理科技周的正确打开方式。所以,我们不希望这个科技周是一个有主办方统筹的大会,而是希望以轻松自在的,各自发起,又在大理互相串联,就像朋友约好了来大理聚一聚。在大理的咖啡店、好玩的小店,好吃的饭馆,刚好地有一篇论文、或者项目海报,就坐落在我们吃饭喝咖啡的饭桌上。如同随机开盲盒一般,打开朋友间的话匣子。唯有尊重大理这片土地的内生性力量,才有可能迸发出超乎预料的结果。Agents42想要在这个科技周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呢?就是实践一个多智能体古城项目。在《Generative Agents:Interactive Simulacra of Human Behavior》这篇论文所提到的,是多智能体是建立在一个虚拟小镇之中,但人们坐在电脑窗口前,看着Agents NPC还是缺乏深刻的体感。
图片引用自 《Generative Agents:Interactive Simulacra of Human Behavior》如何让agents以好玩有趣的方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由此诞生了多模态多智能体古城的ideas,由智谱AI提供多模态大模型的支持,以及其他高校学术研究员,以及专业做跑团游戏策划的朋友,开始尝试推进这个创新实践的项目。事情似乎开始变得好玩起来了,事实上,以多智能体古城为漩涡,我们开始构思,我们会组一个多元跨界的产学研小组,一起完成一篇多智能体古城相关的学术论文然后挂在Axriv上,然后在agents42做论文的公开首发以及研讨。根据新的技术论文的方案以及demo,我们将与开发者一起进行技术研讨会,并通过黑客松的形式,将demo开发成为产品,并放置于多智能体古城的互动框架中。届时,我们将在大理合适的场地中,贴满多智能体相关的论文,根据论文提供的开源demo,每个人都可以自发地组队展开技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工程化落地的可行性。学术研究人员与工程开发人员都会在大理,也有远程连线的科研大佬,这将会是一场难得的多智能体科技盛会。
当然,我们支持产品团队将demo开发出产品出来,将其放置在多智能体古城的互动框架中,而agents又可以与“落地”大理的AI项目建立交互。以古城为真实场景,将智能体融入到古城的消费娱乐之中,实现一个真实的人类与智能体交互的场景。唯有当人们在线下的真实场景中,进入到一个人类与多智能体共存的时空场域,人类在视觉感官、语言交流、肢体触碰中,以深刻体感接触到智能体,开始发生连接的时候,人类社会系统才正式与多智能体协作系统耦合成为,人机共生的未来社会形态。
中国有太多的古城,而古城恰巧是一个具有独特场域的大型活动空间,我相信此番作为,必然会有保守派的抨击,但是,古老的文化为何不能与最前沿的技术碰撞,焕发出新的社会活力呢?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向来就是在交融贯通中,一步步往前发展。截止文章发布,该项目有更多的力量正在汇入,我们也支持与其他社区发生合作。而这个项目也将会是全球首个,基于多模态多智能体古城的创新项目,围绕产学研到PMF带动了该领域最为核心的头部力量,核心建设者,值得AI领域的从业者们,一起来学习交流。
接下来,聊聊这段时间,对于叙事、PMF以及超级个体,这几个常挂嘴边的事情,在最近这段时间的新的思考进展。老实说,这几个概念都不是新概念,而有不少朋友都对我说,为何不自己创造一些新的概念,拿别人的概念反复研究和咀嚼呢?对于这个问题,在此做出一些回应,在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中,概念作为一种社会语境中的话语形式,是要在不同类型的语境中实现话语形式的融合,进而才能创造出能够衔接多个不同语境的新概念,而当这一概念能够平滑进入广义社会语境之时,才能永久地成为文化叙事中的一部分。
例如“内卷、躺平”的概念,是在广义社会的文化背景中,完成了特定概念的融合并实现了广义社会语境的平滑衔接,成为社会话语形式的语言符号。这一语言符号在其他社会语境中,例如竞争性职场的语境,内卷与躺平具有两个不同指向性的发展趋势,进而平滑衔接并充分地蔓延开来。“内卷与躺平”不再是一个语言符号,不在一种现象的观察,而是成为一种典型行为活动的概括。所以,创造一个新概念,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只是为了创造概念而创造概念,那其实这些概念都是空洞的符号,通过媒介手段呈现,却无法融入广义的社会文化符号网络之中,这个问题也是大多数品牌没有生命力的原因。我忽然觉得,我所推进的事情,似乎就是理论学家将精神世界中的抽象符号系统,在现实的边界中,开始施加具有指向性的交互动作,蕴化新观念转化为现实社会活动。“蕴化新观念转化为现实社会活动”——这句话在脑海中的萌生并写出来,大概是近段时间对叙事如何做功于现实世界,如何将叙事理论转化为工程实践SOP的一个精髓。事实上,西方文化的语言逻辑特征,以及文化历史背景,使得故事性思维在西方科技、艺术、商业等诸多领域被广泛且熟练地应用,甚至可以说是语言表达的本能。而中国在这方面启蒙较晚,因此在国际话语权上也比较吃亏,例如华人AI从业者占据了全球AI的半壁江山,但是引领AI未来发展的舆论话语权,却又掌握在欧美精英手中。当硅谷AI大佬开始布道AI威胁论的时候,那么安全AI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商业项目,就会进入AI领域的关注主流,得到更多的资源的加持。国内对于叙事的理解,更多还是停留在,把叙事作为一种讲故事的能力,是一种内容表达形式,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这些肤浅的认知只会导致我们无法进入“科技是什么”的科技人文的历史舞台。从叙事学的角度上来说,一切主义皆是观念的特指,而叙事脚本则是让观念成为现实活动的操作手法。叙事的价值是巨大的,叙事学是我们重新理解科技未来的关键钥匙,技术作为叙事媒介的体现,而场景作为叙事活动的时空载体,具体现实的人类与抽象虚构的叙事,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交互。正如在大理·AI科技周所策划的英雄之旅的叙事背景,很多年轻人在职业探索转型期,选择来大理进行一次短暂的旅途。不管是大理的自然风景令人放下紧绷的状态,又或者是大理多元文化的碰撞能够启蒙自己,以及数字游民的生活居住的聚集地,能够引发自己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事业到底是什么?当大理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一些社会现状的基础,那么英雄之旅作为全球神话体系中,关于个人成长的永恒主题,在此处就实现了语境上的衔接.英雄之旅的叙事脚本与大理作为叙事舞台,开始将叙事观念转化为现实的社会活动。个体如何通过掌握新的技术力量,重新找到未来的自主事业。我们得以顺利地让AI作为技术媒介的力量,融入到新的叙事语境之中,进而产生现实活动的影响力。也顺理成章地回答了,大理为何值得举办青年与AI主题的科技周。讲完英雄之旅的叙事,那么就很直接引入了另一个深度思考的命题——AI时代的超级个体。从对时代的思考出发,通过叙事研究与实践出发,从《大理如何成为科技创新之城》的叙事出发,希望推动大理在地社区与青年在AI时代的发展可能性,由此推出了AiWave英雄之旅。从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角色的思考,提出“数字新青年”的叙事,以超级个体的成长路径,让未来的青年掌握真正的AI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不仅仅是学会几个AI工具即代表着青年一代已经完成了生产力升级。事实上,唯有完成“再生产结构”的构建,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力的跃迁,正如超级个体这一概念作为一种叙事的出现,正是因为个体生产力的在AGI时代的巨大差异,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使用一个具有强辨识度的概念,用于生产身份的边界划分。在超级个体的第三期咨询中,也进一步深刻了解了,不同领域背后的年轻群体,其实都处于不同的科技感温层中。例如青年医生群体、青年电商领域初创团队等,对于新技术的诉求与掌握程度,是各不相同的。也触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AGI超级个体的发展路径和agents的发展路径具有惊人的一致性。理想中的超级个体,与理想中的agents,都是掌握了多种AI工具,在人机协作的场景中,高度自动化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试图追求万能通用的形式逻辑。然而在现实的场景中,特定职业背景,特定需求场景,抽象对象与抽象场景的数据呈现后会发现,数据类型、数据结构、数据串联等逻辑各不相同。超级个体与agents一样,我们从对通用万能逻辑的思考,开始进入到特定超级角色的领域范畴,这也是我后续将进一步持续深挖的命题。重复劳动力的解放,几乎是所有人类的共同诉求,超级个体通过构建AI-Team实现具有自我主导权的一人公司经营,在这段时间的大量考察中,确实是一个高度明确的市场需求,以及将形成未来商业模式的新生态。此时的我有一个新洞见,不管是超级个体,还是agents领域,在产学研的体系中,都是极具价值的探索方向。图片引用自liLianWeng 《llm powered autonoumous agents》即超级个体的生产模式与agents systems具有高度的同构性与协同性,看了一圈当前学术领域关于人机交互的研究,这个研究方向似乎还没有,agents与超级个体的人机共生关系,将以什么样的同构模型呈现,该通过模型使得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人类思维模型与agents系统模型,具有从表达逻辑到执行逻辑的更高的契合度。
这是我正在设计的一个方案,不管是面向超级个体,还是面向agent产品,都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该方案我会联动agnets42的产学研力量落地实现。PMF是今年AI领域提的比较多的话题,尽管PMF这一概念并不新鲜,依旧是老生常态,然而因为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发生了转变,对于商业产品的投资判断逐渐回归了商业常识。我个人认为,冒险精神的风险投资叙事在国内市场正在削弱,利益回报的商业投资叙事正在国内市场抬头。真正的风险投资人,在中国依旧只是那么一小撮人。所以AI领域的创业者一定要清醒过来,遵循商业逻辑,寻求生意的最优解。现在很多投资机构通过黑客松的形式,用算力资助与小奖金的方式,验证MVP产品的未来潜力,然后黑客松缺少了市场验证的环节,在chatbot套壳祛魅之后,新的投资逻辑尚未形成共识,因此迫切需要,产品验证其市场价值的有效性。市场的底层逻辑发生了改变,贸不可继续刻舟求剑,希望通过用户量增长需求投资。AI作为具有明确生产力价值的技术,确实更契合PMF的理念,因为这对AI创业者而言,PMF理念会驱使创业者去更加深刻地理解用户,调研场景,考察市场的真实需求,深刻理解产品价值点与市场需求点的匹配与否。这其实更加考验了创业者的基本商业运营能力,我认为这会是一个更加健康且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创业逻辑。风口起来就投机搞钱的创业者,不会成为AI领域的主力。无论是Product-Market Fit,还是Service-Market Fit,都更加强调了商业可行化的模式验证,公司本质上是商业组织,要为盈利负责。因此,PMF或SMF的理念普及,也会让更多创业者回归商业运转的基本规律的合理场域,探索业务验证商业价值,让公司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现金流。一个是算力经济驱使下,AI初创团队的成本结构与互联网初创团队的成本结果不同,重要的成本结构发生改变,必然导致商业结构的改变。其次,AI具有显性的生产力跃迁效应,因此用户的付费意愿事实上也比互联网的高很多,也就是用户对于产品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的决策逻辑,也相比互联网发生了改变。而对于agents而言,算力成本与经济转化成本,是存在等价计量公式的,因此agents领域的创业项目,需要更加明确自己的价值转化公式,而不再仅仅是各种用户数据指标下的估值模型。我们正在从信息互联网,过渡到智能互联网,因此商业价值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转向,有人刻舟求剑,有人顺势而为,我们需要识别清楚不必要的动作,远离错误的人与事。
个体变得更强,公司变得更加精简,两个趋势的叠加,个体与组织之间协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会涌现出大量全新的社会合作模型。我认为我去年在DAOs网络的理论研究中,所犯下的错误路线是,基于一种社会进步主义意识,以社会整体性进步视角,试图基于一种全局分布式的协作网络,构建一个猎鹿博弈的社会合作模型。
事实上,正如Web3世界所发生的,越是追求文化共识的一致性,共识越是分裂与瓦解,各种各样的DAO共识在反复解构与重构中,导致社区成员的贡献意愿的逐步消退,而原定业务就不得不支付高昂的隐形成本。确实,躬身入局建设DAO领域的,都是一群宝贵且可爱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们不可违逆后现代社会的周期惯性力,附加在时代群体中的枷锁。我并非放弃了对DAO领域的探索,事实上,我只是通过另一个维度、视角来挖掘新的可能性。DAO领域的探索者们,请不要忘了我们的初心,我们就是为了探索一个更好的社会协作模型,并希望由这个社会模型推动了更好的社会出现。所以,回归到我们对社会协作模型的探索,我们对于这一协作模型的诉求,到底是为了寻求分配正义,还是为了寻求合作共赢。我的观点是,分配正义只是合作共赢中的一道正当性程序,分配正义是手段,合作共赢是目的。近半年多来在大理线下共居共创社区的田野调查,或者线上深度研究与建设agents领域的发展,在祛魅了DAO的民主投票与量化贡献之后,我不停的去思考:在AGI叙事浪潮下,autonomous的技术媒介逐步显现对物理世界的作用力,人类与AI将以什么关系,以及人类将在什么位置?无论是大理青年社区对共创的诉求,又或者AI社区开始寻求DAO作为孵化项目的诉求,事实证明旧的协作系统正在失灵。旧工业时代的社会协作模型无法满足当代人对一种繁荣生产力的诉求,而AI技术又是一股冲击旧协作模型,将人类从重复劳动与低决策中解放的新力量。事实上,无论是线上的DAO、还是线下的社区,其背后的对发展诉求的底层逻辑是高度一致的。两者都致力于摆脱工薪制的劳动分配,寻求能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与价值意愿的工作,并能够遵循权利平等、公平合作的正当性程序,实现合作共赢的结果。抛开一步到位的复杂协作网络的理论诉求,重新拾起我对DAO单元机的思想,即DAO耦合的是社会协作模型中的行动单元,而不是构建一个复杂组织。当DAO作为一种行动单元时,agents的autonomous设计思想,又能够很好地融入到DAO的结构模型之中,即具备自主决策的行动单元,依靠共识算法实现执行资源与执行指令的配置与检查。这一研究命题,我也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公开发布,也希望能够联动Agents领域与DAO领域的双边从业者,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Co-Creating with PMF Growth
基于行动单元的思想,那么DAO的边界将不再是以组织形式,而是以活动目的的形式而构建。无论是青年社区需求共创活动的商业化可持续,还是AI项目的借助DAO形式的孵化,又或者agents42社区产学研到PMF模式验证,都对新的协作方式提出了需求。我提出一个Co-Creating with PMF Growth的理念模型,并通过ideas DAO,Project DAO,Markting DAO的三步骤,让社区得以从主题沙龙、研讨会的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ideas,然后从ideas成为项目,走向市场。
一个成熟的ideas,ideas汇总成一个项目书,而不仅仅是简答交流的一两句话,talk is cheap。书面呈现的ideas能够很快被转化成为工程项目,例如通过黑客松、workshop的形式,将ideas落实成为demo,产品等;最后,让擅长Markting的人,通过市场营销的互动形式,验证产品市场的真实需求。在过去的经验惯性中,这一套动作会被构建成一个DAO然后分解为多个小组协作,但是在agents时代下,尽可能定义行动单元为DAO,才能实现算法治理,以及降低协作成本。而DAO与DAO之间的联动性,才是复杂协同网络的涌现,个体无需关注复杂的全局性,只需关注自己所感兴趣的、所擅长的行动单元即可。为了实现这一连串的行动单元,能够溯源并合理分配每个人的利益回报,此处至少需要三个机制:贡献量证明机制:执行单元的活动内容以贡献工作量与贡献价值权重,作为每个人参与者的共创行为的价值评估;共享产权机制:每个人共创者均拥有共创活动的产权,类似以贡献机制为核心的股东合伙,拥有对共创资本的所有权的相关权益。流动性权益机制:秉持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产权持有者可以转赠、交易、租赁自己在共创项目的权益;OK,事实上,agents42的全球AI大会,以及大理·AI科技周,就会围绕这一模式进行创新式的探索实践,VION WILLIAMS可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家,建设者才是我的底色。
One more thing...
1 如何参与World Tour x 城市站·AI科技周如果你对一起参与由agents42发起的全球AI大会,以及大理·AI科技周感兴趣,欢迎一起来凑个热闹,这将会是国内第一个智能体从产学研到PMF的线下科技周,也是第一个结合CityWalk+1000个AI项目的科技周。为了让这个科技周变得更加精彩,我们希望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如果你负责了某个社区/机构,且与创业投资、技术开发、硬科技、AI、智能体、元宇宙等科技领域相关,并有兴趣与我们同行,请填写表单,我们会主动与你取得联系。报名表链接:https://www.wjx.cn/vm/mXgr4dk.aspx叙事研究与实践小组将在此次大会中,充分发挥叙事魔法的力量,参与全球活动的叙事附魔、叙事策划等,叙事小组将协同科技公司,实现品牌力量的跃迁,同时也是一次通过叙事内容表达,展示个人品牌IP的机会。叙事研究小组将进入理论+实践的发展周期,随着叙事小组资源的扩充,也将逐步提升加入门槛。如果对叙事魔法感兴趣,可以看叙事相关的内容
3 其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