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飞
2019级 商学院
第二届工艺大学国际华语辩论赛亚军
2020“晨曦杯”辩论交流赛冠军
2019级商学院新生辩论赛冠军暨决赛最佳辩手
# 生涯 #
因与辩论相遇晚
不惧强压以赴之
在于若飞的回忆中,她家乡的高中从未组织过辩论的活动。而一进入大学,商院辩论队的招新便进入了她的视野。一直对辩论充满好奇的她终于遇见了与辩论结缘的机会,就此走上了辩手的征途。
然而辩手之路绝不能说是风平浪静的,常常伴随着突如其来的挑战。就当若飞正按部就班地作为“辩论新人”在商院辩论队中成长时,她接到了一场对阵马来西亚辩手的比赛。刚接到比赛的于若飞不会想到,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怎样全新的磨练和沉重的压力,以至于赛后,她在回忆中将这次比赛称为她辩论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而若究她对这场比赛如此记忆犹新的原因,竟是这场比赛赛程的奇特安排。
在选手报名之后,比赛的赛方会将从初赛直到决赛的所有辩题直接发放给他们。于是,在比赛正式拉开帷幕之后,选手们越是向后打,越会发觉赛程变得急剧紧张起来。大约从进入八强开始,若飞感觉比赛的压力变得快要超出负荷。她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她和她的队友们在短短两天内打了四场比赛。密集的比赛不只给选手带来在赛场上不断交锋的疲惫,更大的问题在于,各道辩题的备赛时间也被挤压的所剩无几,哪怕大量熬夜也只能草草准备。“大家显然不可能在初赛的时候便直接为决赛辩题准备好大量的资料”,于若飞说,“所以其实我和队友们在过了半决赛之后,准备决赛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天。”根据若飞的记忆,赛方在决赛时请来了许多相对重量级的评委,而她们最后在决赛中呈现给评委的事实上是一个仅仅经历了十分潦草准备的状态。
“选手们没有准备好充分的资料,便只能上场即兴,故而比较难以打出真正的交锋。”这是令于若飞比较感叹的一个心结。不过,这次比赛带给若飞的绝不只是遗憾。若飞很欣喜自己与队友最终斩获了亚军的优异成绩,同时,这一段与队友熬夜讨论,携手绽放的经历也令她铭心难忘,带给了她飞跃性的蜕变与成长。
# 转变 #
平静中泛浪
带来新机遇
由院队进入纵横的那段时间,是于若飞最清晰感受到“转变”的时期。在院队时,经过院内的协调与磨合,若飞逐渐在攻辩位上固定下来,主要负责二三辩。而刚进入纵横时她发现,相对身边有经验的师姐师兄,她更像一个“小朋友”。在纵横与哥姐一起打比赛对她而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此她逐渐变成了一个“铁打的”一辩位。“当辩论状态由攻辩转变为一辩,我很明显感受到语速变得慢下来”,若飞说,“我从习惯性去‘抢’时间变成‘拖’住对方的时间,练习逻辑清晰地挡住对方的质询。”
“在纵横锻炼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对于缓解压力也有了新的心得”,若飞说。之前,她调节紧张情绪的方法只是去调整对于自我情绪的认知,也就是不断告诉自己没理由去紧张,因为她恐惧紧张的情绪出现。但是她逐渐感受到,是否紧张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状态。所以有时候,不断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其实是不好用的,而只要无视身体的某些紧张信号正常上场比赛即可奏效,并不会真的影响到自己的状态。也就是说,不在乎自己是否紧张,有时比不允许自己紧张要更加有效。
# 辩论于心 #
与过去以认知
予未来以展望
于若飞回忆道,当她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初学者时,她以为辩论即是与对手语言的斗争。
而她后来明白,辩手在辩论场上是不可能说服对手的,他们要说服的是评委,当然可能还有观众。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辩手的立场和表达其实都会有所束缚。在辩论场上,辩手们很难完全按照本身意愿认同或否认对方的表述,不能够像在头脑风暴或组内讨论时那样对一个观点肆无忌惮的交换问题与理解。于若飞说,实际上,相对比赛来说,备赛的过程才是她最喜欢的。”
当谈到辩论之于未来,若飞戏称自己的观点可能不太“主流”。对她而言,辩论在她的整个大学生活当中,甚至延伸到她的生命当中,都不会是一件影响特别剧烈的事。所以,只要享受每一场比赛的绽放,感念每一次过程的沉淀,把它当成一个能为自己带来提升或者快乐的事情就好。而夹在这之中的胜负输赢,有些时候只应把它当成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赢了值得欣喜,输了也没什么。
细数在纵横众多有笑有泪的经历,
若飞只愿这些经历
能够让她变成更好的自己。
她也朴实而真诚的祝愿,
纵横的大家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共同走向光明的未来。
文案 | 于若飞、李玟慧
编辑 | 李玟慧、李瑜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