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 藏
人生不是轨道
是旷野
辩手介绍
王昭月
如果有时光机
我还是想
回到开始打辩论的那天
法学院2019级辩手
2021-2022学年法学院辩论队队长
2020年“本地生活杯”全国高校联合辩论赛冠军2021年“丰瑞杯”法治与文化主题辩论赛季军
第二十八届中国人民大学校辩论赛季军
“其实这四年没什么遗憾的事”王昭月坦言,“即使那些留有遗憾的赛事现在也变成了一个独特的节点,所以我并不想改变什么。只是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我还是觉得能够有时间和经历投入到辩论上是非常难得的,只是单纯的想重温一下罢了。”
旷野中,奇缘辗转
因为法学院辩论队的招新表演赛,王昭月偶然的接触到了辩论这一领域。“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是吃肉,唐僧应该还是不应该退出?”这是她入学那年师兄师姐打的表演赛,也是她辩论经历中记忆最深刻的辩题。本科从零开始接触辩论的她,从此感到了一道辩题中的趣味性与哲学性。带着这样的初印象,王昭月在这条路上走的格外脚踏实地。“还好辩论队的培训是真的很系统,从环节到方法论,再到付诸实践不断调整,你还会形成自己的辩论习惯。”
但瓶颈期的缓慢到来着实让王昭月调整了一段时间。技术上的瓶颈期可能仅仅是套用一些舒适圈中的技巧应付环节,可内容上就不止如此了。“可能自己刚开始打辩论时接触到的题目还是太浅显了,就比如那些政策类的辩题,总是让我可以放心的依赖数据和资料,但万一碰到脑洞题爱情题,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于是,为了渡过这类瓶颈,调整一颗平常心是必不可少,王昭月也试图采取多阅读,多比赛磨练的方式去走出这种困境。
同时,学业压力随着年级升高接踵而至,就读于法学与新闻双学位实验班的王昭月对此深有体会。大二的她尽全力在学业与辩论中做平衡的尝试,回想起这些,她并不认为这是一定要做出取舍的事情,“兼顾才是人生的常态,出社会以后更是,所以或许不用把同时做两件事、很多事当成一种负担才好。”
果然,在淡定从容的心态下,王昭月的辩论之路并没有执念于某一场比赛。“即使输掉的比赛会想的多些,可这道题留给你本身的意义是会随着时间翻过去的。”但再次谈及那些深刻的时候,今年的二十院辩论赛对王昭月来说仍然意义非凡,“之前师兄师姐给法辩带来的光芒还没有散去,所以无论是和良师和益友,我们都共同为队伍和比赛倾注了格外丰富的感情。所以,能在毕业前看到法辩重新站在聚光灯下,就算台上的不是我,也还是感慨良多的。”
兼顾
人生的常态
旁逸斜出如何?
刻板印象往往带来误解,甚至让人们望而却步。“打辩论的人是犀利的、是刻薄的,这种刻板印象真的太常见了。”这是王昭月提到的一个关于辩论的刻板印象。对她而言,辩论时一个很大的话题,自然辩手也分很多种。即使大家时同一批成长起来的,有的人会在陈词上很出色,有的人就会在强交锋上做的好,所以一个印象是不可以套用在一个群体上的。
超脱于辩论之外,对于大学生活以及认知世界而言,在王昭月看来是异曲同工的。“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大学从来没有该不该做,只有想不想做,所以很多事情的价值不应该被神话。而人生也是一个拓宽认知边界和不断学习的过程,这就是个人经验主义和遇见的新个体之间不断纠偏矫正的过程,何必囿于刻板印象一隅,毕竟人生不是一条轨道。”
To 师弟师妹
“人生确实是有主心骨的,但应该是上不封顶的”,王昭月觉得不应该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师弟师妹们只要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符合当下的期待,不用去假设那些没有走过的道路会通向未知的美好就足够了。大学真的是个蛮开放的地方,有太多条可以去尝试的道路了。不都说人生是旷野嘛,多去经历,经历才是真的宝藏。”
文案 | 王昭月、楚雅淇
编辑 | 楚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