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特辑丨 陈东尧:辩论给予我辩论之外的东西

文摘   2024-07-31 17:51   北京  




陈东尧




 纵横20级辩手 

 财政金融学院 

20级辩论队队长 


比赛经历:二十院辩论赛全程首发+亚军、校赛、薪火杯、第二届“马中大学生汉语辩论赛”、明德杯





Debating


/01/

峰回路转,

遇见理想中辩论的模样


尽管大学才开始正式接触辩论,但在高中时陈东尧就已对辩论心向往之。他对辩论的最初印象是:辩手们有着清明审慎的头脑、强大严密的逻辑、见招拆招的能力,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这,恰恰是陈东尧想成为的样子。作为理科生的他,从那时起就非常渴望能得到表达自己的机会。

初入人大,陈东尧满怀期待地报名了财金学院的新生辩论赛,然而,由于来到北方水土不服加之疫情隔离影响,他阴差阳错地错过了整个新生辩论赛,甚至连一场比赛都没有参加。那时的他并没有放弃,依然紧盯着院队的招新活动。有趣的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新生赛之后的面试招新环节,当时仍在发烧的他稀里糊涂地将院队招新群名误改成自己想要记下的乱七八糟的备注,时至今日回想起四年前的往事他仍感到无比的尴尬与难忘,而这样的小错误也在那时给师兄师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东尧,一个对辩论非常有热情的小伙伴。

    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辩论之神轻抚这位热爱思考与表达的理科生,予他未来四年辩场的苦乐与成长。


|||

(二十院赛场上的陈东尧)


陈东尧对辩论的印象经历了一个转折。

辩论究竟是对于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讨,还是表达论证的技战术比拼?虽然是一个理科生,但陈东尧一直以来都对文学抱有极大的兴趣,大一时,他单纯地认为辩论是一个需要堆砌辞藻来展示文学素养、一味地深刻探讨问题的活动。所以在开始写稿时,他时常忽视稿中逻辑的梳理和辩论的技巧,而更多地去追求文采、加一些唐诗宋词或长篇大段的论述,把辩稿写成高考小作文。“一开始刚参加辩论的时候,辩论给我的感受和我内心中的想法其实还是有点矛盾和冲突的。”但是,随着对辩论的了解愈发深入,他学会了如何把话术的包装、逻辑的拆解等技战术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融合在一起,他发现两者并不偏废,辩论技巧完全可以辅助深刻论点的输出。

在陈东尧看来,辩论不是精心设计后的话术诱骗,也不是声泪俱下的道德绑架。最终呈现在场上的论证逻辑必须经得起步步推敲。如簧巧舌当以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为基础。没有旁征博引的论述尚显无力,没有生活经历引证的阐释仍不丰满,唯有二者结和,方能最好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进行辩论最本质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大家对生活的认知,学会倾听不同群体的声音,这也是辩论对于个体、对于社会来说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让人觉得辩手只是一群“会耍嘴皮子”的人。




Debating


/02/

辩途纵横,从不孤单


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陈东尧感到,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比赛是大一时的明德杯,因为正是在那个时期师兄师姐们手把手地带着他打辩论,事无巨细地帮他磨每个环节,甚至逐字逐句地批改他的稿子。陈东尧直言,师兄师姐是他辩论生涯的引路人,为他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与鼓励。

辩论的魅力正在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后来,陈东尧接过了哥姐们的接力棒,成为了财金院队的队长,也开始带师弟师妹、给队里的各种比赛约模辩,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许多辩论之外的组织能力。

“纵横是人大辩论人的殿堂,假如不去纵横的话,会感觉你的辩论生涯好像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然而人生或许就是取与舍的艺术,面对繁忙的学业和院队的队长工作,陈东尧坦言自己在初期并没有参加太多纵横的比赛,在后期卸任队长后,才开始更多地参加薪火杯、马中大学生汉语辩论赛等比赛。

正是在薪火杯里,陈东尧在认识了一群特别要好的朋友。大家熟悉起来后,建起了各种各样的群,群里不仅有辩论,还有各种八卦、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趣事分享等等,成为了他幸福感和归属感的来源。

“辩论能给你太多辩论之外的东西。针对辩论赛而言,我并不是特别看重输赢,而是更加看重打辩论这个过程中能够认识的朋友,以及备赛这个特别快乐的过程。和自己的队友以及师兄师姐一起探讨问题,那种同甘共苦的感觉,以及辩论之后聊八卦,这些都是我辩论生涯中非常难忘的瞬间。”

在辩论中陈东尧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这是大学期间辩论带给他最宝贵的东西。他通过比赛和占旭豪师兄、邵雁泽师兄、贺馨仪师姐等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上一秒在赛场上针锋相对、火花四溅,下一秒在赛场下交换心得、亲如一家。他感到,甚至比赛场上打得越激烈,赛场下的友谊反而会越来越牢固,这能让辩手更加理性地看待比赛和辩题,不会在比赛中产生一些赌气的情绪。与对手培养起深刻的友谊,能够让一场辩论赛变得更加纯粹,也更加尽兴。


(陈东尧和纵横的小伙伴们)



Debating


/03/

步履不停,

辩论场内&场外的成长 



过去四年的辩论经历给了陈东尧太多收获。

首先,辩论帮助他改掉了高考遗留下的作文习惯,去掉了表达过程中的繁文缛节,让自己的写作和表达变得更加扎实,脚踏实地地和对方讨论问题。破而后立,有逻辑有条理的思维习惯逐渐被塑造起来,这对他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辩论对他思维与口才的训练让他在面试和问题分析中游刃有余;写毕业论文和专业的研报时,辩论中抢定义、抢语境的意识帮助他在行文中清楚地解释重要名词的含义、明确文章的论证背景。

“高强度的备赛会让人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辩论的思维方式可以迁移到很多事情上,对你的写作和表达都有所裨益。”

其次,辩论教会了他思辨,让他明白任何事物都至少有两面,也教会他不仅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倾听对方的声音。

“我觉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辩论中按捺住偏见、心平气和进行沟通的过程,带给人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理智,能够去和不同的人交流,理解他们的处境。”

最后,除了辩论场上的和而不同,辩论在辩场之外也给了他许多人生启示。高中之后,能参加辩论这种竞技性这么强的活动的机会变得很少,恰恰是辩论教会他如何去面对一场比赛的输赢,以及当他面对一场即将到来的比赛的时候,需要在学习、娱乐以及辩论之间做出一些怎样的取舍。在做了取舍的多年后,回望那些选择,陈东尧依然感到心安理得、毫不后悔。

辩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理科生的思维。在计算机编程中,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则和程序,经过推导,往往可以得到一个非常确定的结果。但是在辩论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是非常开放而且辩证的,让结果的可能性变得更多,这些不同的可能性令他着迷。

辩论的灵魂是自由的。



Debating

/04/


陈东尧的U型曲线,

结尾是更昂扬向上。


遗憾和收获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

总结回望过去四年的辩论生涯,陈东尧直言,作为辩手的他在大一大二时对辩论抱有极大的热情,那时是自己成长最快、付出最多的时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面对越来越重的学业压力等问题,他在辩论上的投入有所消减;直到保完研后,大三大四的他更多地参加纵横的活动和比赛,似乎能把之前感到亏欠自己也亏欠辩论的一些东西弥补回来。

“打辩论什么时候是最快乐的?大家一般都会回答说,不打辩论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

最近没有打辩论的陈东尧想,这或许是身在其中的一种回答。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脱离辩论一段时间后的他更加能感受到辩论带给他的改变和收获。跳出辩论本身来看辩论,现在的他更加珍惜辩论带来的人际关系,珍惜辩论所培养的沟通组织能力和时间协调能力,珍惜辩论曾赋予他的责任。曾经面对取舍的时候,他会纠结、会感到充满压力,但是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他认为自己变得更加坦然,或者说,更加成熟。



辩途暂休,而陈东尧追逐梦想和热爱的脚步从未停止。

那些辩论给予他的辩论之外的东西,将成为他宝贵的财富和勋章,陪伴他在未来的人生里继续闪闪发光。


END


纵横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案 | 张梦婷 陈东尧

编辑 | 张梦婷




RUC纵横辩论社
中国人民大学纵横辩论社官方公众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