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GP的未来
文摘
2025-01-23 15:45
广东
2024年,对于投资机构(GP)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和变化的一年。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募资难,退出难,投资范式转变等等等等)不断考验着投资人(Gp)的承受能力。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共计4834支,同比下降41.9%;2024年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的认缴规模共计24521.9亿元,同比下降43.3%,募资市场接近腰斩。同时,一级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头部10%的机构拿走了市场上90%的资金。根据融中数据显示,2024年君联资本新募资近200亿,红杉中国180亿,深创投170亿,达晨财智130亿,高瓴创投约120亿,毅达资本45亿,中科创星30亿+。为求生存,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现金流收入项,优化资产负债表,从而转变商业模式。比如梅花创投创始人吴世春,被称为“最会说脱口秀的投资人”,他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投资故事,将复杂的行业问题以轻松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他的个人魅力,也让他在公众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知度。吴世春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分享投资观点和行业洞察。他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关于投资趋势、创业心得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通过个人IP的多元化运营,吴世春成功将自己从一位传统投资人转型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不仅赚到了内容的钱,高净值人铁粉们也是潜在LP,同时也能接触到更多的好项目。
“质疑吴世春、理解吴世春、成为吴世春”不仅是一个梗,如今已经是是大多从业者的梦想了。如今,开始做 FA 的投资机构比比皆是,从 知名FA机构出来成立投资机构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投资机构里也几乎人人 FA,利用人脉等资源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生存空间,万一成了呢!不成也不损失什么。与专家、高校等合作孵化项目也不失为一种出路,机构只需要一点资金就可以占大股东,清华系基金就是项目孵化的佼佼者。比如说水木创投,水木创投是清华大学旗下的早期投资机构,专注于医疗和新能源领域的孵化与投资。其通过聚焦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功孵化了多个高增长项目。例如,2014年,水木创投以250万元投资了医疗机器人项目天智航,该项目在2020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估值达到50亿元,投资增值15倍。此外,水木创投还孵化了图湃医疗和赛桥生物等项目,这些项目均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轮融资,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高度认可。
《投资分析师VCA实战班》课程现场力合科创合伙人汪总与学员交流再比如力合创投,力合创投是力合科创科技创新服务与科技企业培育业务中的重要抓手,与公司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创新基地等科创服务业务紧密互动,形成具有特色的投资孵化生态产业链。其创业投资业务始于1999年,以科技成果转化业务和早期投资为特色,已形成从早期硬科技项目投资孵化,延伸到为已投项目持续服务的全链条投资业务。投资孵化上市公司超30家,专精特新企业200多家。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不过,项目孵化需要GP主动参与到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去,把自己变成企业家和创业者,而不只是做他们身边的啦啦队。只有做价值创造和有增值的服务,才能长期生存下来。过去,VC出海更多是“到海外投项目”,如今则更倾向于“投中国出海的项目”。中国拥有庞大的工程师群体和完善的制造业基础,这为硬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出海提供了强大支持。通过长期投资、本土化策略以及聚焦优势领域,VC机构可以在海外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同时,国内很多的企业一般都不知道怎么出海。投资人可以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帮企业做出海,不仅可以增加海外收入,又能把被投公司变成了国际化的公司。没有最坏的时代,只有不适应的人或机构。想“生存”,没有捷径,只有放下过往“光鲜”,接受并适应新玩法,脚踏实地前行。机构、个人都要练好内功,静候新机。“目前的创投确实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困难期,但也是一个洗牌的机会,”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也公开表示,“就像伟大的车手说过,在平坦的路上你甩不开一个对手,在泥泞的路上,你可以甩开十个对手。”对于未来的机会如何把握,吴世春表示,“上对桌,不下桌。”他认为,要上“投资新质生产力”的桌,和“地方引导基金合作、做好返投”的桌,然后,坚持不下桌。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