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级市场“耐心”前行

文摘   2025-01-25 17:01   广东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不管是对于创投圈的我们(GP),还是金主(LP),又或者是创业者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和变化的一年。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投资范式转变等等等等)不断考验着大家的承受能力。

从VC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2025年行业应该会进一步下行,但是向下的趋势预期会收窄了。


2024年一级市场概况


2024年一级市场到底有多难呢?
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中基协存续登记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12,285家,较2023年减少751家。
达晨财智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表示:从最多时的1.5万家机构下降到目前的1.2万家,大概率很快会下降到1万家以下,2025年,行业出清仍会继续。

募不动、投不出、退不了,曾经的一句戏言,已经成为一级市场的真实写照。
1
募资端



根据融中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私募市场新增基金募集数量5813只,基金规模15176.05亿元,无论是基金规模还是数量都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
外币基金募资仍维持低位,全年共39只外币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募资规模约为559.12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分别达到49.4%、48.6%,募资市场接近腰斩。
同时,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出清加剧,资金向头部机构聚拢。根据融中数据显示,2024年君联资本新募资近200亿,红杉中国180亿,深创投170亿,达晨财智130亿,高瓴创投约120亿,毅达资本45亿,中科创星30亿+。
根据Preqin睿勤《2024年私募股权和创投市场基准报告》,募资所需的平均时间在近几年快速增加。
2015-2010年的平均募资耗时是在10个月左右。
从2021年开始,募资难度迅速加大,目前已经到了27个月,而且筹集目标的达成率也有所下滑。
经济、政治、监管等多方面影响下,一级市场募资压力与日剧增。
2
投资端



“看了一堆项目,一个出手的都没有。”
深圳创投公会某理事单位(国内某头部VC机构)的合伙人说到:“一周聊8、9个项目,日程依旧满满当当,但更多的任务是写行研报告、做制度建设、拜访各地领导、处理投后。忙来忙去,没有一个立项,今年出手数量为零。”
而一位融资屡屡碰壁的创始人也感慨到:“很多投资人都不投了,而不是择优而投。”
就像去年年底纪源资本符绩勋在接受采访时聊到的那样:投资有所变慢,大约是以往的30%-40%,原因离不开大环境和估值体系的变化,大家都在适应新的估值。
根据清科《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投资案例数共8,408起,剔除极值案例后披露金额6,036.4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0.4%、10.3%。
而根据华兴资本发布的《华兴一级市场温度指数报告(第七期)2024年Q3篇》,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机构对新项目的投资活跃度持续低迷。数据显示,超过80%的受访机构在新项目上的出手次数不足10次。同时,多数机构预期未来短期内这一状况不会有显著变化。市场整体投资节奏呈现谨慎态势。
非必要不出手,很多投资机构捂紧了钱包,“老板甚至让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看项目,不一定要投,多花时间在投后和退出上。”
3
退出端



退出难,是2024年一级市场最大的痛点。
截至2024年10月,根据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登记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规模已突破14.27万亿元。其中,存续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为30,456只,存续规模达到10.93万亿元;存续的创业投资基金数量为24,803只,存续规模为3.34万亿元。考虑到我国大多数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年限约为7年,从时间维度来看,2025年间,将有约上万只基金面临到期,退出需求十分迫切。
然而2024年退出端的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清科《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共发生3,69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6.3%,其中被投企业IPO案例数为1,333笔,占比36.1%。
而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4年共有133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较2023年的274家同比下降51.46%,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58.59%,同比下降11.25%。VC/PE渗透率自2022年到达69.86%高点后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机构IPO渗透率已回落至2019年水平。
而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4年A股IPO数量为100家,比2023年的313家降低了68.05%;募资总额为673.53亿元,比2023年的3565.39亿元降低了81.11%。同时,2024年A股市场终止IPO(撤材料+否决/终止注册)的企业数量已达436家,甚至比2023年A股成功IPO企业的数量还要多。
2024年,A股IPO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而爆发了一波上市潮的港股也远远未达预期,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港交所在2024年收获70个IPO,仅仅是与2023年持平。
并购退出中规中矩,不过未来可期。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披露预案6,364笔并购交易,同比上涨1.65%;当中披露金额的有4,755笔,交易总金额为2,524.31亿美元,同比上涨10.85%。
而在这中间,共计376支私募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同比上涨22.88%;回笼金额为549.50亿元,同比下降9.18%。
被寄予厚望的S基金表现欠佳。虽然国际市场S基金迅猛发展,但国内S市场在历经数年的急速扩张后,因经济增速减缓及IPO政策紧缩等诸多因素,市场的供需双方逐步回归“理性”,致使交易规模呈现缩减之势。依据执中的数据,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S交易规模达327亿元,交易数量为259笔,平均每笔交易金额达1.26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交易规模为440亿元,同比下降26%。2023年全年,S交易规模总计740亿元,交易数量为306笔,此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展望2025



2024,一级市场讨论最多的一个词是:耐心资本。
其实不仅资本要耐心,整个一级市场可能都需要“耐心”。
2025,经济进一步复苏,AIC、险资、证券公司、国央企对私募股权的投资预计会增加,我们需要耐心;
2025,国资LP容错、取消或者降低返投比例等国家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地,我们需要耐心;
2025,IPO逐步恢复常态化,并购市场和S交易进一步激活,逐步推动多元化退出机制的完善,我们需要耐心。
2025,你我一起耐心前行。

END






戳原文,更有料!

VCA创投社
学投资,做投资,塑造新时期实战投资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