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投资退潮?

文摘   2025-02-02 18:08   江西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VC)的关注和大量资金投入。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引爆全球AI市场,资本疯狂进入AI赛道。
2024年10月,OpenAI宣布它在一轮融资中筹集了 66 亿美元(约合 463 亿元人民币),最新的估值已达到1570亿美元;
与OpenAI同处大模型发展第一梯队的Anthropic也已获超7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84亿美元;
2024年5月下旬,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宣布获得10亿美元融资,估值为138亿美元(约为人民币1000亿元)。
 AI 无疑成为了资本市场最大的热点和风口。
数据显示,2023全年生成式AI新创企业在全球获得约204亿美元融资,是2022年36亿美元的5倍以上。
而在国内,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赛道在一级市场的总融资事件数有530起,总融资交易额约有631亿元。
人们无比相信那个比“移动互联网大10倍”的平台级大机会:在GPT-4推出不过20余天时,已有超10余家创业公司坐上大模型牌桌,总融资额数十亿美金。此后百度、阿里、腾讯、字节、华为等大厂纷纷下场,包括大厂在内一共有20多家公司公布了自研AI大模型,“就连上古神仙的名字都不够用了”。
然而繁花似锦下也有些杂音出现。
最近一位投资人透露,某个头部大模型公司的资方,已经决定在这一轮估值起来后,卖掉老股。
虽然目前这只是个例,并不具有普遍性。不过,大模型的退出仍然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除了应不应该退,还有能不能退、怎么退、退给谁的问题。

朱啸虎:不要迷信通用大模型


在梅花创投举办的一场投资人交流活动上,朱啸虎表示,国内适合做通用大模型的只有BAT之类的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没数据、没产品、没场景,会非常难。

他下了一个明确的论断,“今年下半年,所有的独立大模型公司都要往垂直走。”

2024年AI圈的收购潮似乎佐证了他的观点。

据外媒报道,2024年多家美国生成式AI公司深陷资金链断裂困境。

由前OpenAI工程师和谷歌研究员创办的AI初创公司Adept正与Meta等投资方洽谈收购,此前,Adept估值已超10亿美元;

打造出爆火AI新硬件AI Pin的AI智能硬件圈“当红炸子鸡”Humane,被曝一直在为其业务寻找潜在买家,预期出售价格在7.5亿至10亿美元之间,此前,Humane估值约为8.5亿美元;

因Stable Diffusion模型而一战成名的AI明星创业公司Stability AI由于现金短缺,正在与多位买家沟通出售事宜;

由来自谷歌、Meta的研究人员在2022年创立的AI公司Reka AI被曝可能将被数据公司Snowflake以10亿美元收购;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盛赞的搜索工具Perplexity,在更早些时候也考虑过被收购或合并。


有人求卖身、有人求吞并……这背后究竟是何缘由?


梳理Adept、Reka AI、Stability AI等正在排队“卖身”的公司,不难发现它们均为模型层的创业公司,不仅需要承受高昂的模型训练及维护成本,而且还面临与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的激烈竞争。



对此,朱啸虎曾经这样说过:这件事情和大模型本身上没有太大关系。但就像我之前讲的,国内除了BAT之外的创业公司,这些大模型企业它自己没有产品、没有数据,做出来大模型之后怎么商业化、怎么落地呢?通用大模型比较适合平台企业(比如BAT)去做服务,独立的创业公司做通用大模型会非常难。



VC卖老股现象背后的逻辑



尽管大模型技术前景广阔,但部分VC却选择卖老股退出,背后原因复杂多样。


(一)市场环境变化


  1. IPO退出渠道受阻: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IPO市场表现不如预期。许多大模型初创公司虽然技术先进,但短期内难以盈利,导致其IPO进程受阻。例如,一些原本计划在2024年上市的大模型企业,由于市场环境不佳,不得不推迟上市计划。


  2. 二级市场估值调整:随着大模型技术逐渐普及,二级市场对相关企业的估值发生了变化。一些早期投资的大模型项目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如预期,导致VC对这些项目的预期回报率下降。为了锁定收益,部分VC选择在估值相对较高时卖出老股,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估值进一步调整。


(二)投资策略调整


  1. 优化投资组合:大模型领域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迅速。VC在投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投资组合,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卖老股可以帮助VC释放资金,用于投资更具潜力的新项目。

  2. 应对LP压力:VC的资金来源于有限合伙人(LP),他们对投资回报有明确的期望。在投资周期较长的情况下,VC需要通过卖老股等方式实现部分退出,以满足LP的回款需求。

(三)项目自身问题


  1. 技术瓶颈与商业化困境:部分大模型项目在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例如,一些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大模型企业,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导致其商业价值难以充分体现。

  2. 团队与管理问题:大模型项目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还需要优秀的团队和有效的管理。一些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团队分歧、管理不善等问题,影响了项目的整体发展。



展望



“他们选择现在退出其实比较合理。因为公司成立时间早,最开始也不是大模型路线,早期估值不高,现在收益水涨船高,再加上当初投的基金估计快到期,此时退出是情理之中。”某行业资深投资人表示。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能以不错收益进行退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大模型行业的估值回调并非终点,而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当资本褪去狂热、机构放下“赌徒心态”、创业者回归商业本质时,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技术公司终将浮现。正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亚马逊和谷歌的崛起,而这次AI大模型老股的出售或许正是下一个谷歌崛起的信号。




VCA创投社
学投资,做投资,塑造新时期实战投资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