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脑补”短期可能的增量财政政策

文摘   2024-10-07 09:58   北京  

要点

或需通过增加中央政府赤字,以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

注:本文发表于《第一财经》

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于是,过去两个月来,市场对增量财政货币政策有许多讨论和期待。

9月24日上午,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宣布了一揽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工具之新、落实之快超乎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引燃了境内外投资者的热情。当日起,A股连日上涨,上证综指重返3000点以上;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境内外交易价也加速升值,均升至7.0比1附近,境外人民币汇率自27日起正式升破7.0。

当前是强预期弱现实下的市场反弹。行情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实体经济的改善程度,其中后续增量财政政策至关重要。因为央行只能提供流动性却不能解决源头的需求问题。当前,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负担较重,投资消费的意愿及能力不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政府逆周期加杠杆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只有实体经济好转,企业经营改善,居民收入增加,金融市场上涨的基础才能得到夯实。

下半年财政政策已经开始发力。7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据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统筹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据发改委介绍,8月底之前额度已全部下拨,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释放了消费潜力。

前述会议还提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前8个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累计发行2.58万亿元,仅完成了全年额度的66%。这主要受制于项目储备不足。同时,也反映了在地方财力不足、项目问责加强的背景下,想同1998和2008年那样依靠扩大政府投资拉动内需的做法恐有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这轮一揽子金融支持计划中,也有部分增量财政政策的身影。如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能力,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国家计划对六家大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再如,在将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基础上,研究允许银行贷款支持收购房企土地。这些举措都要动用中央和地方财力,体现了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当然,增量财政政策远不止于此。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在每年三次例会基础上额外召开的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在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的背景下,中央对于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空前重视。会议指出,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这对当前市场反弹又给了一脚油门,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后续政策更多的憧憬。

对照9月底政治局会议公报的内容,后续增量财政政策或会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公报强调,要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

由于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执行进度均不如预期,影响了财政支出。对此,或需要通过增加中央政府赤字,增发一般和特别国债予以解决。

——公报指出,要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

地方财力普遍紧张,基层运转困难,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地方政府存在挪用专项债资金、乱收费、乱罚款、倒查税等现象。对此,或需要通过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在此基础上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长远看,则要抓紧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增强地方自主财力,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

——公报还提出,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

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对于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而政府支出只要不是用于资本性支出,就可以归入政府消费支出的范畴。对此,或需要将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使用向促消费倾斜,并出台一些针对弱势和困难群体,乃至多孩补贴等临时和机制性的政策举措,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其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早已明确,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当然,今年所剩时间不多,对于新一轮财政刺激的力度不宜期待过高。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就应开始谋划,明年如何在科学制定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前提下,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拟定合理的预算赤字目标,保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增长效能,并兼顾财政可持续性。

鉴于当前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市场信心偏弱,明年赤字率安排宜突破3%。同时,不确定性是最大的确定性,预案比预测更重要。财政预算或在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可考虑留有余地,以提高政策响应能力。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END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凭澜观涛


凭澜观涛
著名经济学家管涛老师公众号。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董辅礽讲座教授,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