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的“时空之窗”,你了解过吗?
文摘
2025-01-12 12:00
云南
碧寨,怒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一方远离喧嚣、追寻“诗和远方”的心灵栖息地,也是一扇通往滇西史前文化的“时空之窗”。船口坝新石器遗址的发掘,让沉睡数千年的文明再度焕发生机。顺着时光的脉络,碧寨神秘的历史面纱缓缓揭开,古滇西不为人知的一面也逐渐清晰。
船口坝古人类遗址
怒江两岸的冲积台地
万物因地而生,伴水而兴。怒江西岸临水背山的冲积台地,成为了碧寨远古先民创造璀璨的新石器文化,开辟怒江流域民族文明新纪元的文化之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龙陵县考古工作队陆续在此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打制双肩石斧、磨制梯形石斧、尖状器、砍砸器及夹砂陶片等遗存的新石器,有力地向世人展示了早在6000年前人类就在碧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历史印记。石器是碧寨先民最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他们在延续使用打制工具的基础上,开始学习骨角器的磨制工艺,并将其运用到石制工具的制作上。自此以后,石器开始小型化,工具也变得越来越趁手,人类的生活方式逐渐从狩猎采集向农业定居转变,旧石器时代逐步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打制双肩石斧是船口坝遗址发掘出土数量最多的文化遗物,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忙怀型。这类石斧均从本地取材,利用怒江边的砾石打出大石片,再修整出柄部和肩部。经过江水的长距离搬运与冲蚀,石斧外表变得浑圆光滑,打破后裂面则显得十分粗糙。在适应大自然的过程中,先民用石斧砍倒荆棘,开辟田地;用石斧抵御猛兽攻击,保护自身安全。小小的石斧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一步步带领碧寨先民从蛮荒走向文明。作为水、火、土三者的结晶,陶器也是碧寨先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用具。在长久的生活经验积累中,碧寨先民学会了简单的制陶工艺,他们就地取材,用黏土做原料,掺入分量不等的砂粒,用手捏出陶器形状后,放进火塘里,用较低的火候慢慢烧制而成。从实用的炊器,到精美的食器,再到独特的饮器,每一件都是碧寨先民智慧的结晶,既体现了他们的实用主义精神,又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文保碑和安全责任人公示
近年来,碧寨乡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对辖区内6处新石器遗址文物保护单位不断加强管护,建立健全乡、村、组、农户四级协同保护机制,以网格化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点,细化文物保护的巡查点和责任区,在保护区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警示牌,营造出人人都是“文物保护员”、村村都是“文物保护点”的浓厚文物保护氛围,打通文物安全责任链“最后一公里”。先人钟爱此乐土,遗风犹存梦归处。站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遗址上,虽然已难觅当年模样,但看着眼前依然生机盎然的土地、勤劳朴实的村民,我们依然能复原出滇西大地上,碧寨先民临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