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九龙坡某教育培训机构的美术教室里,老师吴剑峰给学生出了一个开放命题:画出一个你感恩的人。课后,他给曾经的老师顾学丽拨去电话,问候她的身体,聊自己的近况。
谁能想到,8年前,他还是一个“问题少年”,因参与盗窃被送到合川区临渡学校学习,顾老师就是当时的老师之一。离校后,他不仅考上一所本地高校,还在毕业后选择成为了一名师者。
吴剑峰说,正是在合川区临渡学校近两年的学习生涯彻底改变了他。
公安民警给合川区临渡学校的学生上法治课。受访者供图
合川区临渡学校是一所坚持教育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公办专门学校,至今已开办40余年,帮助3900余名“问题少年”重获新生。
在重庆,像这样的专门学校现在有12所。
随着社会转型加剧,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与挑战。由于网络飞速发展、家庭监护不足等因素,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显著增多、违法犯罪问题日趋突出。这个群体心智还不成熟、人格尚未定型,既不能“一判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成为一个严峻而紧迫的社会难题。
如何让迷失的“小野马”重回正道?近年来,重庆加强专门学校建设管理,提升教育矫治水平,成效明显,走在了全国前列。记者近日实地走访我市部分专门学校一探究竟。
数次迁校让“问题少年”更好得到“救赎”
合川区临渡学校校门口。记者 何春阳 摄
“以前那些娃儿有好调皮?为了抢钥匙出校门,用板凳脚敲我脑壳……”回忆起2000年初的那个星期天,合川区临渡学校老师蔡清明还心有余悸。
那天,他和两个老师正在学校值班。中午一点过,三四个学生气势汹汹地来找他要钥匙出校门。
蔡清明坚决不给。不曾想,这几个学生居然怒不可遏地对他下手,而后开始翻窗,还大声朝外面喊话,要校长半小时内给他们准备好一辆摩托车、6000块钱。幸亏当时值班的另一位老师报了警,才让这场“闹剧”收场。
过去,重庆专门学校的硬件特别是安保设施比较滞后。学生进校不久就能摸清:大概什么时候教学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哪里的安保措施容易攻破。
所以,合川区临渡学校内才时不时上演类似的“闹剧”。
“原来没有监控设施,学校就得24小时值守,每个老师都要轮着值夜班。我们经常遭学生‘整’。你想嘛,他们都敢把校长、书记绑起来,让他们跪下……”蔡清明的语气里透露出过去校方的无奈。但他话锋突然一转,“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学生‘好管’多了,以前那种情况再也不可能发生了。”
他把这种“不可逆”的变化归功于“硬件”的变好。
临渡学校从1980年创办以来,1989年、2014年、2024年先后三次搬迁,从“破破烂烂”的农场一路搬到如今流水潺潺的小溪边,校园环境特别是安保设施早已今非昔比。
最明显的就是2013年前后。政法力量介入专门教育管理,不仅完善了校园安防监控设备,还通过在校设置警务支队,配备民警,切实加强了学校的安保力量。
头顶上长出的“天眼”和近在咫尺的警务力量,让在校学生不敢轻易胡作非为,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自然而然得到保障。
2024年,学校迁至临渡村后,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进行升级翻新,不仅提升了校园的硬件,还将学位从过去的44个增加到96个。
合川区临渡学校。受访者供图
11月下旬,记者来到合川区临渡学校。学校栖身于小安溪旁,从外观来看,它并无奇特之处。只是,教学楼上醒目的办学核心理念,提醒着大家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教转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托起一片希望。”
记者注意到,课堂上,学生身着统一校服,听讲时腰杆挺得笔直,不时低头做笔记;下课后,学生认真做好课间操,也会在教室里嬉笑打闹,看起来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并无二致。
虽然是准军事化管理的全封闭式学校,但从在校学生身上,似乎感受不到这种“特殊性”。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志愿服务队走进合川区临渡学校,为学生开讲座。受访者供图
在合川区临渡学校副校长兰梦宁看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矫治教育环境,是专门教育的应有之义,而让每一个“问题少年”都有机会得到“救赎”,则是专门教育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过去专门学校的名额十分紧俏,时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兰梦宁直言不讳地说,“这导致部分涉罪未成年人‘无校可去’。”自从学校的容纳能力实现倍增后,现在,兰梦宁经常会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希望能把孩子送到学校来。
在学校教学楼大厅墙上有一副楹联——“半步临渊谁渡我,一朝展翅志凌云”。其表达的意思正是吴剑峰等学生的写照。幸运的是,他们没有被放纵、被放弃。这个短暂的“容身之处”给他们带来的光,不仅点亮了他们眼前的路,也会照亮他们今后的人生。
少年“摩托大盗”踏出校门后劝昔日“小弟”收手
在北碚区蔡家街道派出所,有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摩托大盗”,他叫李凯。
2019年,年仅13岁的李凯偶然结识了一位盗车“老手”,学会了各种撬锁偷盗技巧,以及如何快速逃离现场。他学得津津有味,还从网上自学掌握了更多关于摩托车防盗系统的破解方法。
短短一年时间,他就在蔡家街道创下了盗车300余辆、价值200多万元的惊人“纪录”。
蔡家派出所民警多次抓获他偷盗摩托车、打群架、赌博,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没想到上午抓、下午放,晚上他又重施故伎。
看到儿子一次次被警方带走,李凯的父母心如刀绞,家庭关系也变得岌岌可危。为了让他与同伙断绝来往,帮他明事理、走正道,蔡家派出所副所长胡宗国便与其父母商定,把他送到铜梁区全德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刚进校的时候,李凯十分嚣张。他指着自己额头上刺青的“第三只眼”,恶狠狠地对全德学校副校长宗和富和驻校民警王跃忠说:“看清楚,我是马王爷,长了三只眼,哪个管我哪个就要倒霉。”
怎么也没想到,在全德学校的一年里,竟让李凯经历了人生中极为艰难和深刻的转变。这些转变,缘于“温情”感化,也与“震慑”力量有关。
全德学校的学生正在上课。记者 何春阳 摄
那段时间,老师们非常耐心地尝试用各种方法引导他走出犯罪阴影。心理辅导老师赵丹多次与他深入沟通,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和内心真正的需求;行为训练老师周何通过严格的训练,帮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意识;驻校民警王跃忠则找准时机给他普及法律知识,让他明白犯罪的严重性和后果。
想要打开一个人的心扉,必须真心待人。当看到李凯对母亲不尊重,将饭碗砸在母亲面前的桌上溅她一脸汤水时,王跃忠会把李凯叫到食堂外严肃批评,给他讲古人的孝道故事;当看到李凯在寒冷的冬日只穿着一件薄外套,冷得直哆嗦时,他又会赶忙将自己身上的棉袄脱下来,强行给他穿上……
各种软磨硬泡、旁敲侧击,李凯终于幡然醒悟,明白了什么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非善恶。
走“温情路线”的同时,全德学校还有另外的“杀手锏”,那就是“法律震慑”。
在学校的教学楼一楼,设立了多个部门的驻校工作室。其中,铜梁区人民法院在此设立的“全德护苗法治教育工作室”和“全德护苗法庭”,在警示教育“罪错少年”方面十分奏效。
全德学校内的“全德护苗法庭”。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现场看到,“全德护苗法庭”基本复刻了真实法庭的环境,仿佛将庭审现场搬到了校园内。
事实也是如此。铜梁区人民法院会选取青少年比较容易接触或可能沾染的常见刑事案件,以及涉及家庭纠纷的相关民事案件,到“全德护苗法庭”进行审理,组织在校学生到场观摩旁听,以法官现场说法、被告现身说法的方式,用真实案例对在校学生开展法治教育。
“你们一定要好好改造、遵纪守法,千万不要学我!”一次庭审中,被告人在法官当庭宣判后,泣不成声地劝告在场学生。他曾在未成年时期有过一次附条件不起诉的前科,但因种种原因,又走上了盗窃犯罪的道路,留下了人生“污点”。
潜移默化中,法治观念植入学生心中。
学校还有一个“传统”,就是让学生写日记,这是老师了解孩子思想动态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采访中,记者也随机看了3篇学生日记,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旁听庭审的真实感受。
“令我记忆最深的是,被告站在被告席跟我们说,他就是读书少了。这句话让我思绪万千。”“我才明白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是多么愚蠢无知。”“我下定决心不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了。”……
“每个孩子的问题都不一样,但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一样的,就是精准抓住每个孩子的‘点’,然后软硬兼施。既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关爱他们,让他们重拾信心,同时也要用各种法治课堂让他们牢记‘法律红线’,划清‘行为界限’。”宗和富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凯对全德学校的态度从抵触变为接受,最后变成感恩。
踏出校门后,他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不再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以前的小弟请他“出山”时,他反倒苦口婆心地劝他们“收手”。自他回家后,蔡家街道再没发生过一起摩托车被盗案,原来的“盗车大王”彻底“金盆洗手”。
一次特别的参观体验让30余名学生“判若两人”
要挽救“问题少年”,更要防范更多未成年人变成“问题少年”。
这是政法战线保护未成年人的一大准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心愿。长寿区晟霖学校正在努力把这个心愿变成现实。
长寿区晟霖学校操场。记者 何春阳 摄
今年4月24日,晟霖学校打开大门,欢迎前来参观的长寿区晏家中学的30余名学生,他们以往都有过“不良行为”的表现。
刚进校门,这些学生就接受整队训练规范站姿,然后排队依次参观寝室、观摩课间操,接着带至“反省室”进行15分钟体验,最后以观看法治教育短片结束当天的参观体验活动。
虽然是大半年前的事情,但带队的晏家中学校长周文波印象深刻。返校路上,这些学生的纪律性非常好,完全看不到平日的乖张行为。后来,在学生大会上,他们交流了参观的心得体会。
“进去后,警官让我们排好队,然后就开始喊口号,不知怎的,我的背突然就挺直了,双腿也不敢乱动。”
“他们做体操好端正,寝室的被子都是叠成豆腐块的,鞋子也摆放得很整齐,有一个人居然是我以前的朋友。”
“后来让我们去那个密闭的房间体验面壁思过。那里安静得可怕,我待了十分钟就想哭了。”
……
为拯救更多在“悬崖”边徘徊的孩子,也是保护更多的无辜“花朵”,今年夏天,长寿区晟霖学校还落成了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基地内设计了未成年人犯罪、校园霸凌、禁毒教育、网络安全四个“非法之地”板块,巧妙地融合了法律知识科普和实际案例分析,通过科技手段和互动形式,将复杂的法律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
长寿区晟霖学校内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记者 何春阳 摄
11月5日上午,长寿区八颗九年制学校14名学生来到晟霖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据当时带队老师王宗玉回忆,在“毒品·非触碰之地”板块,尤其是“如果你吸毒”AI模拟互动程序前,学生的反应最为明显。看着屏幕里的自己逐渐变得五官坍塌、面容扭曲,他们陷入沉思,神情也变得严肃而凝重。返校后,好几个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吸毒,看到自己吸毒后的变化太吓人。”
长寿区晟霖学校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记者 何春阳 摄
不到半年时间,长寿区内已有8所中小学的300余名师生到此参观学习。
今年重阳节,晟霖学校的学生到八颗敬老院开展敬劳爱老活动。受访者供图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姜天波表示,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将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体系重要基础,纳入一体推进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总体布局。截至目前,全市专门学校已成功教育矫治4000余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挺直腰杆重新回到普通课堂或服务社会。
(注:文中出现的未成年人姓名均为化名)
新闻链接:
记者从市委政法委获悉,自2023年1月19日出台《重庆市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起,我市按照“全市统筹、分片建设”原则,结合“一区两群”专门教育需求,充分利用现有闲置校舍资源,在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渝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南川区、璧山区、铜梁区、垫江县、丰都县等12个区县改建专门学校。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所专门学校完成建设(改扩建)并招生,剩余1所女子专门学校将于年底前建成。
另据介绍,我市专门学校主要招收已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和检察机关决定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9种严重不良行为、符合《重庆市公安机关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专门教育措施适用范围工作指引(试行)》条件,或者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学校反复管教无效的未成年人。
文图 | 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