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小美好
家校合作 共育成长
夏日的阳光洒满大地
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清流学校班主任工作坊第八次活动开展了一次家校共育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刘元红校长主讲。
共育 · 成长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目标在“育”。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本次活动围绕“家校合作,良好沟通”的主题,刘校长从以下三个方面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交流。
壹
首先是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依赖型、对立型、护短型家长的不同问题表现。其次是教师方面的问题,报忧型、报喜型、单打独斗型的教师的不同问题表现;最后是双方共同的问题,如成绩至上、亡羊补牢的思想观念的问题。
贰
家校合作的核心关键词
所谓家校合作主要指学生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理解、配合、协力育人,使学生能够获得来自家庭与学校两方面正确的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有优劣,需要相互补充、互为支持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发挥系统化教育的功效。
叁
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方面,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帮助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可以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访校、家长交流、亲子活动(家庭互助苑)等活动形式辅助学校教育。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伙伴式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双方主动参与、共同分担、互动共赢、共同成长。
最后,刘校长希望班主任教师可以用“五心”促合作:爱心、公平的心、体谅的心、耐心、恒心。家校合作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在给家长带来帮助、有利于家长提高素质和改进家教方法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老师和家长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携手同行,共育成长!
END
图片|陈相静 文字|郭声碧
编辑|马青松
初审初校|康忠利
复审复校|高维
终审终校|刘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