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褚鹏程
庆阳市西峰区地处甘肃省最东部,位于黄土高原董志原腹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打造子午岭边缘的生态“碳库”
横跨陕甘两省的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保存较好的一块天然植被区,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物质“基因库”。为积极响应庆阳市委、市政府“再造一个子午岭”生态保护工程号召和加强子午岭天然“碳库”生态保护部署,西峰区人民检察院持续深化以案促治,做实恢复性司法,探索出一条“专业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的新路子。
“几年前这一片植被稀少,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现在都披上了绿衣裳。”看着眼前种满油松的连绵山包,检察官很是自豪。
西峰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探索建立示范基地,连续五年组织非法采砂、毁坏林田的社区矫正对象栽种各类树木100余亩1万余棵,达到“毁一棵树、补一片林、育一群人”的社会效果。
2023年,在延续补植复绿模式的基础上,市、区两级院上下联动,携手司法、行政、企业等多家单位,建成集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庆阳生态碳库检察公益保护基地”500余亩,通过责令负有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当事人在该基地补种,修补受损的生态环境,实现“异地补植、恢复生态、总体平衡”的司法修复效果。
守护黄土高原上的人工“湿地”
“齐家川人工湿地现在种满了水生植物,不仅水变清了,臭味也没有了,我们还能用这些水浇灌庄稼。”齐家川村民吴某欣慰地说道。
两年前,检察官在走访摸排水资源领域监督线索时发现,个别已建成的人工生态湿地杂草丛生,上游流下来的水污浊不堪,还散发着浓烈臭味,对周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潜在危害。
立案后,西峰区人民检察院迅速组织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到湿地查看,现场召开磋商会,共同研究整改措施。在整改阶段,跟进督促区生态环境部门全面清理湿地上下游河道及岸线淤积物,加强巡查管护,定期进行水面清污,不定期检测水质,有效保障了湿地稳定运行。
拧紧家门口的空气“开关”
“每到傍晚我们这一带方圆几里都是浓烟,烟味刺鼻,也不知道这浓烟是哪里来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张某向西峰区人民检察院反映道。
检察官收到线索后,第一时间前往事发地实地调查,发现刺鼻的浓烟源于李某某开设的木炭烧制作坊。李某某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未配套污染治理设施,仅修建简易砖窑来焚烧苹果树枝生产木炭,给周围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这么多浓烟,应该还有其他污染源。”检察官遂对周边村组进行“地毯式”走访摸排,果然又发现四家未经审批私自烧制木炭的作坊。西峰区人民检察院依法立案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对五家木炭作坊依法拆除。截至目前,私烧木炭违法行为已彻底消除,村里的空气恢复了往日的清新。
扫清出行路上的垃圾“围场”
“周围的建筑垃圾堆得跟小山一样,不仅让我们出行不便,还把村子搞得又乱又脏,叫人怎么住!” 一村民情绪激动地向西峰区人民检察院举报。
原来,某乡镇4.04亩林地长期被非法倾倒建筑垃圾,逐渐形成大型垃圾场,严重影响了村民日常出行,破坏了乡村居住环境。检察官经过现场调查核实,发现群众反映问题属实,遂通过无人机航拍、走访群众等方式收集、固定证据,并以“磋商+诉前检察建议”方式督促镇政府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但该镇政府仅对建筑垃圾进行了表面清理,未彻底清除。
针对履职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西峰区人民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担任听证员,组织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属地乡镇政府等召开听证会,听证意见一致同意向镇政府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在持续跟进监督下,该镇政府重新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短期内清运建筑垃圾9000余立方米,出行道路从此得以畅通,村容村貌也发生很大改观。
西峰区人民检察院还将“人大+政协+检察”协同监督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推进,先后建立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衔接转化机制,通过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专业所长和优势所在,共同解决公益保护难题11个,实现了检察监督与民主监督的同频共振。
【来 源】庆阳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