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检这一年】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推进轻罪治理

时事   2024-12-25 17:43   北京  



编 者 按



2024年,昌平区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依法履行各项检察职责,扎实推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奋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回眸蓄力、共向未来,昌平区检察院特开设【昌检这一年】专栏,与您共同回首2024年昌平检察工作,锚定新起点、共启新篇章。本期为您推送《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推进轻罪治理》。


2024年,昌平区检察院轻罪犯罪检察部门积极探索突破,数字赋能轻罪“智”治,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推动实现治罪与治理同频共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用从业禁止大数据模型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联合其他部门研发从业禁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从广义的从业禁止监督视角出发,梳理研判40余部关于从业禁止的法律法规,总结提炼出“应判未判”“应移未移”“已移未执行”“已罚未执行”监督规则,通过综合履行刑事审判监督职能、刑事执行监督职能、公益诉讼检察及行政检察职能,构建从业禁止监督格局,堵塞管理漏洞,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该模型已上架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入选2025年全市检察机关首批重点推进的十一个法律监督人工智能大模型。

模型自应用以来已发现线索120余条,覆盖北京14个基层院,涉及未成年人、环境污染、食药、公司法等众多民生聚焦领域。同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优势,将数据要素与应用领域相结合,运用“法文智析”软件从全国3万余份判决中初步筛查出可能涉及从业禁止裁判文书数据2万余条,涉及全国31各省份348个地市。通过不同区域的线索分布情况,精准对接各地检察机关,扩大模型应用面。现模型应用涉及津、冀、晋、蒙、赣、川、青、藏、新等10余个省份,成效显著。

►  图为昌平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从业禁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 图为从业禁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大数据赋能醉驾治理

助力平安昌平建设

梳理近5年办理的一千余件危驾案件,按照饮酒地点、路检地点、事故地点等案发位置要素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制作成热力图形式的醉驾数据地图。经分析研判,将治理重心集中在“回天地区”、未来科学城地区、昌平城区,在上述区域开展了系列预防宣传活动:集中发布危驾典型案例,拍摄预防危驾宣传视频在社区播放,发送拒绝酒驾公益短信,设计拒绝酒驾海报在酒店饭店等公共场所张贴,同时,对治理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动态调整,共享地图模型成果,引导交管部门及时调整警力布防,实现精准打击。自2022年初模型建立以来,醉驾案件持续上升的态势得到扭转,治理效果较为显著。

此外,对失驾人员无证驾驶违法行为开展专项监督:将本院及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的失驾人员涉案车辆车牌号清单,与交管部门“云瞳”系统抓拍的车辆行驶数据进行比对,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确定失驾人员无证驾驶的违法行为。同时,和区交通局展开合作,依托其下辖的“北京市道路停车动态监测和电子收费管理系统”,对失驾人员无证驾驶违法行为开展排查,形成“车辆停放预警+车牌上路监管”的双层协查机制。目前,已经有7人被查实存在无证驾驶行为并被行政处罚。

2024年,醉驾案件治罪治理融合履职监督模型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两个子模型,分别是涉毒人员、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精神疾病人员机动车驾驶证注销模型。将统计办案过程中发现的21名吸毒成瘾人员和16名精神病患者名单线索移送昌平区交通支队。

◄ 图为昌平区检察院干警介绍醉驾案件治罪治理融合履职监督模型

► 图为昌平区检察院干警开展预防醉驾普法宣传

纵深推进盗窃案件治理

守护群众家门安全

对近两年受理的入户盗窃、地下室盗窃案件的发案时点、作案手段、嫌疑人画像等关键要素碰撞筛查,发现两类案件暴露出小区物业存在对进出小区人员监管不严、巡逻制度执行不力、监控设施维护不足等问题。为防范小区安全隐患,联合区住建委,组织辖区相关物业公司代表开展座谈,物业代表分别来自老旧小区、现代小区、独栋别墅等不同类型的社区,大大提升了检察建议的有效性。

通过扎实深入的调研,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检察建议。相关物业公司也据此开展了风险排查与整改整治。检察建议发出后,进行了回访座谈,同时开展了检护民生专项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多次前往居民社区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及社区人大代表座谈交流、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物品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法治意识,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 图为昌平区检察院召开预防入户盗窃、地下室盗窃检护民生专项座谈会



供稿:第三检察部 申芳旭 高天择

编辑:新闻中心

昌平检察
昌检人的精神家园 昌平人的法律帮手 司法人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