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自建馆开始,始终坚持“立足岗位,紧跟党走”,在发展中前行。在四五十年的发展中,有土生土长的瑷珲镇人、城市大学生投入瑷珲历史陈列馆的发展建设中。面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一代代瑷珲历史陈列馆工作人员始终将保护文化遗产、普及法律法规和宣传历史文化放在工作首要位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瑷珲历史陈列馆已从一个农村展览馆发展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一、艰苦创业,扎根基层,确保文物安全
建馆之初,办公条件有限,专业人员不足。老一代博物馆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主动请教学习历史、文物知识,认真记录文物账目、手绘文物图片,展厅和文物库房每日进行巡查并做记录。在那个艰苦时期确保了文物的安全。
瑷珲历史陈列馆坐落于祖国东北边陲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瑷珲新城遗址内。瑷珲历史陈列馆的位置特殊,馆址既在遗址内又在农村。在交通、通信不发达的二十世纪末,瑷珲历史陈列馆的员工自觉充当起文物保护员与普法宣传员。
面对不懂法、不知法、不了解历史的村民,老一代瑷珲馆人耐心向群众进行宣传、散发文物法规宣传单,对村民在遗址保护范围内的破坏行为进行劝阻。工作人员在承担日常讲解、接待、安保的工作同时,部分人员参加学习了文物执法培训,义务承担起了文物保护员工作。其中有人自掏腰包骑着摩托车,在南北10多公里东西约5公里的保护范围内每月至少巡察四次文物古迹,多次发现并上报遗址保护范围内的挖地、建猪圈、保护界碑被移位等破坏行为,多次发现并报告倒卖文物、盗墓等违法行为。其中,瑷珲馆工作人员在1985年发现人员挖出铜币并卖给了供销社,立即向地区文管站报告,配合文管站专业人员拣选汉代至清代铜币四十多斤,避免一次文物流失;在1997年发现瑷珲古墓葬被盗,向市文物、公安部门报案,并积极参与侦破和清理工作。老一代瑷珲馆人谈起当年的事情朴实地回答道:“作为博物馆人应该有义务看着我们的瑷珲古迹、遗址”。
二、二次发展,多措并举,落实文物保护工作
2002年,瑷珲历史陈列馆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新馆落成后,瑷珲馆进一步规范安保工作和博物馆业务工作,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安保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命线,瑷珲馆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逐步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应急指示标志和应急广播系统、电气火灾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压气体灭火(七氟丙烷)系统、200吨地下消防蓄水池和消防泵房、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等基础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完备,红外报警系统、监控系统等安防设施完善,每年春秋两季防火期间,甬道两侧悬挂消防安全标语横幅,每天设专人在园区进行巡逻,主展馆周围设有室外消火栓2处,为馆内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文物的规范保管与保护极其重要。按照国家文物局、省、市文物部门要求,瑷珲馆完善了藏品管理制度和库房管理制度,建立了完整的藏品账目,为藏品安全保管和研究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藏品的日常管理和保护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文物保管员定期检查库房,定期加药,进行藏品清点与整理。随着科技发展,瑷珲馆的文物库房逐步配备了洁净屏、恒温恒湿机、超低温冷藏柜、真空灭菌机、除湿机、温湿度计等环境调控、文物保护等设备。技术人员对恒温恒湿机等设备长期运行的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库房配有樟木囊匣用来放置纸质文物,有无酸纸、无酸胶带等用来制作包装袋,有防护包装海绵等用于文物的包装填充。
普法宣传深深地刻在每个博物馆人的心中。进入二十一世纪,瑷珲馆人依旧不忘宣传文物相关的法律法规,瑷珲馆不仅在瑷珲镇、黑河市等地通过拉条幅、发传单、做展板等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还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法律法规。
三、新时代,践行文物工作方针,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2020年,瑷珲馆完成提升改造,在安全、保管、展览、宣传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提升。
瑷珲馆以“超前的意识”抓安全,全面打造消防、安防标准化博物馆。瑷珲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完善消防安全制度,更新升级消防、安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建立风险点清单、隐患治理台账、岗位排查台账、风险分级管控台账。健全消防安全档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组织机构、职责分工、风险分级管控培训、风险分级管控程序、评估范围、评估单元划分、评估实施、风险管控、重大风险管控等制度。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排查隐患,组织瑷珲馆干部职工开展春秋两季消防培训,按防火预案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如今,瑷珲馆主展厅一层、二层分布红外报警探头64处,安装烟感探头66处,手动报警按钮11处,声光警报器11处,消防栓手动报警按钮13处,随时监测馆内消防情况,为突发紧急状况提供宝贵时间。
文物保管工作向科学性、预防性方面过渡。近年来,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瑷珲馆已申报多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现已完成一项预防性保护项目,文物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瓷器等易碎文物配备了囊匣,加强了库房湿度调控能力和空气质量洁净度,更新了一批文物柜。大大减缓了文物的老化速度,改善了文物的保存环境。
多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近年来,瑷珲历史陈列馆除了采用传统的展览展示、宣教等方式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外,更是利用文物三维扫描技术、网络视频、魔墙、新媒体等多种方式让更多库房里的文物展示在观众面前。
半个世纪以来,瑷珲历史陈列馆不忘使命与初心,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瑷珲历史陈列馆将继续当好新时代文物守护者,做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贡献,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往期回顾
来源 | 厅文物管理与督察处
排版 | 张文璋
统筹 | 杨晓蕾 陈金丹
审核 | 吴 璇
监制 | 盛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