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Z世代能否跨越“理解”的鸿沟

职场   2024-11-04 17:02   北京  


点击 蓝字 关注我们


The Elite Reference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Z世代逐渐成为职场的新生力量,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或许是跨越“不被理解”的鸿沟。据美国理海大学校报《棕白报》报道,在美国,初入职场的Z世代往往因为独特的行事风格而背负许多误解与批评。他们真的像前辈认为的那样不可靠吗?未必。
  《棕白报》援引调查公司Intelligent今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美国,六分之一的公司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陷入犹豫,超过半数的招聘经理抱怨“应届毕业生没有为步入职场做好准备”。招聘者普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某些“通病”,如自认为享有特权、容易冒犯他人、缺乏职业素养、不能很好地接受反馈等。
  Intelligent的报告显示,94%的美国公司会招聘应届毕业生,但只有25%的公司认为应届毕业生入职后全部表现良好。公司认为,应届毕业生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动力或主动性、沟通技巧差、缺乏职业素养、不能很好地接受反馈,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虽然其中一些问题确实存在,但研究显示,这些负面评价更多是由代际价值观差异造成的。美国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Z世代的核心价值观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视个性表达,拒绝“贴标签”;致力于推动各种事业;坚信对话是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强大武器;倾向于以高度理性的分析和务实的态度来制定决策,寻求与各类机构建立联系与合作。这些价值观与老一辈人,尤其是婴儿潮一代(目前约占美国劳动力市场的25%,且通常比年轻一代拥有更高的职位)所秉持的价值观不同。婴儿潮一代往往以工作为中心、充满竞争意识,被研究人员称为“工作狂”,几乎不考虑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目前,X世代和千禧一代构成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约68%。研究显示,虽然X世代也将工作视为首要任务,但他们比婴儿潮一代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千禧一代则展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普遍将“经济独立与个人成长并重”作为核心理念。《棕白报》认为,Z世代所秉持的新观念反映了现代职场与生活领域的巨大转变。
  “长期以来,加班或提前上班一直被视为努力工作的标志,也是升职的依据。但现在,招聘经理们发现,Z世代只愿意准时上班,完成工作后就会离开。也许,招聘经理认为这一代人缺乏动力和职业素养,是因为出现了‘避免额外工作、只专注于完成职位描述中界定的任务’的职业道德。Z世代的态度对职场有害吗?这值得商榷。”
  老一辈人和招聘经理对Z世代所崇尚的职场文化往往持否定态度。近年来,有关心理健康的讨论日益增多,人们愈加注重个人心理问题。在越来越“卷”的大环境下,许多人,尤其是Z世代,正学着将心理健康和个人生活摆在工作前面。人们相信,能够有效应对环境压力的人会在职场上走得更远、更久。一些企业意识到这一点,愿意为员工提供支持。部分企业允许员工频繁请心理健康假,帮助他们维持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但调查机构 Innerbody Research今年2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约99%的职场人士请心理健康假时会选择周一或周五。一些公司担心员工利用心理健康假拼凑“长周末”,试图限制员工请假的天数。
  Z世代并不认可这样的企业文化。他们或许是最需要心理健康指导的一代人。相比老一辈,他们面临更大的成功压力,更容易感到倦怠。许多年轻人开始尝试将心理健康置于个人价值体系的首位,这样做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它有助于抵御传统的“三十而立”观念造成的沉重压力,以及职场倦怠的长期侵扰。
  《棕白报》认为,对职场人来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偶尔休息一两天、用“躺平式离职”调侃一下自己,未必是件坏事。“如果我们更加重视心理健康,职场倦怠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Z世代正在改变人们对工作的看法,从某些角度看,他们是正确的。我们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成年人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工作。”
  大多数改变需要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职场问题也不例外。《棕白报》建议,刚步入职场的Z世代应先了解老一辈人的观念,然后再推动变化。“理解”有助于人们在坚守自我信念的同时,也能承担责任、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让工作与生活稳步前行。

综合编译:赵婷婷

任编辑:王   梓

微信制作:王忻

中国青年报 · 中国青年网出品

欢迎订阅2024年《青年参考》


邮发代号:1-64

订阅热线:11185  010-64098773

全年订阅价:138元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64

青年参考
《青年参考》微信公众平台,中国青年报旗下,国际资讯类周报,全国发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