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巡礼 | 航空工程学院:强基铸魂担使命 守正创新谋发展

学术   2024-12-09 11:28   天津  


编者按:为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凝聚思想共识,激扬奋进力量,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五年奋斗路·喜迎党代会”之基层工作巡礼专题,展示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励全校党员和广大干部师生自强不息、守正创新,激昂进取、勇毅前行,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航空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党建促一流人才培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紧密融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依法治学、潜心育人,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强学德学风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尊师重道、终身学习,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民航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校未来发展定位,学院积极发展航宇学科群新内涵,重点培养民航行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引领国际民航行业发展潜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中,积极发挥人才智库和科技创新基地作用。

校党委书记曹胜利到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校长丁水汀到学院调研指导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发挥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合力


打造特色品牌,强化党业融合。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全局、守正创新,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同时,一体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按照校党委对学院的发展定位,组织凝练了“123457”的党建工作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党业工作有机融合,持续开展党建品牌建设,完成了学院党委和所属13个党支部的品牌凝练工作。

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质效。学院党委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规范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和国家安全教育小组会议等,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建立院领导联系师生党支部工作机制,创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轮值工作组制度。大力加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及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精心制作党支部工作指导手册和党员学习手册,建立航宇先锋知识题库,组织全院师生定期开展知识测试。建立党员微党课分享制度,纳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规定内容。规范党员发展流程,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实施院领导及专业教师担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工作机制,探索构建“一院一策”全周期可量化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体系。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学院党委组织党员赴河北正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加强文化建设,打造特色阵地。学院党委大力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持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探索构建宣传思想工作激励机制,推动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创建打造“航宇先锋”和“航工精英”等两个重要宣传思想文化交流平台,规范创建两个特色的“党员之家”活动室,积极打造“航宇先锋”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学院理念和学院精神,形成“依法治学、以德治院、潜心育人、终身学习”的学院理念和“以院为家、党员率先、从我做起、笃学严实”的学院精神。凝练出了“忠诚、严谨、敬业;团结、友善、包容”的学院行为规范。


“航宇先锋”宣传平台


发展学科内涵 赋能“两业融合”


坚持学科强院,建设知名航宇。学院培养了国内最早一批民机维修工程师,为中国民航安全高效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面向民航运输业与航空制造业“两业融合”的趋势,学院积极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分析民机设计和制造问题,将中国民航运维相似机型40多年的经验迁移到国产民机的设计制造中,在“安全、经济、绿色”方面发展航宇学科新内涵,突出民用飞机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绿色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与再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坚持打造特色知名航宇学科。

面向国家需求,服务行业发展。瞄准“两业融合”中的新需求,学院组织了12支科研创新团队,依托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进行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学院还建设了科研项目资助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项目,提升科研实力,推动学院科研水平提升。近三年学院年均新增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左右,省部级20项左右,年均到账经费2000万元左右。同时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开展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近500万元,有效推动了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学院科研平台

学院科研实验室


围绕“三个若干”,强化师资梯队。发展“两业融合”趋势下的学科内涵,离不开具有“两业”实践经历的师资。学院“引育并举”,密切联合航空制造和民航运输企业,打造“懂运维、精设计、善制造”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入职后到航空相关企业实习2个月以上,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学院派出20余名教师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挂职,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民机设计制造专项技术研究。同时学院引进来自航空制造和运输单位企业师资参与本科生教学和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共同研讨课程大纲和项目式教学内容。目前学院有蓝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蓝天青年学者13人、民航领域领军/拔尖人才2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15人、企业师资40余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规模适度、结构优良、开拓创新、具有“两业融合”视野的师资队伍。


学院青年教师国际性学术交流

学院教师赴企业实践


围绕立德树人 深化专业改革


坚持产教融合,培养“双证”人才。学院面向“两业融合”知识架构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适应航空器全寿命周期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套“工程训练、综合项目、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通过民航局首批“航空工程特色专业”评估认定,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班的工程训练课程纳入中国民航CCAR-147质量管理体系,本科生每年获得毕业证和维修基础执照“双证”的人数超过200人,成为了行业精英工程师的贮备人才。学院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等航空公司签订了“3+1项目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到企业进行综合项目实践,了解民用航空器的运行要求和维修过程,积累了航空器设计迭代经验。学院和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每年向设计制造单位征集毕业设计题目,由校内校外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带着民机运维中积累的经验投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其毕业设计作品得益于“两业融合”的独特视角,每年在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会中获奖率达到60%以上。本科生在“听得到枪炮声”的民用航空器制造和维修一线历练,看到真飞机、研究真问题、锻炼真本领。


培养“双证”人才


坚持科教融汇,培养创新人才。学院近年来主持大飞机专项项目4项、科技部智能交通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民航智能维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横向课题40余项。这些科研工作转化出50余项面向本科生的新工科综合项目,吸纳了全院200余名学生参与。机械专业学生林起巍带队的“民机绿色离港特种牵引装备”项目组衍生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他们研发的无杆飞机牵引车“赑屃一号”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智能科技创新创业挑战赛最佳创新奖,该团队也在此基础上成立天津未来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与多家业内单位展开合作。飞行器制造专业学生靳诗源参与了国产民机智能运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其研究小组负责国产民机起落架性能衰退模型的建立和维修间隔的优化。由于其在民机科研项目方面做出的优异成绩,受邀参加了空中客车公司首届“空中客车探索周”,与全国30名优秀学子直接对话空中客车公司高管,探讨航空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学院科教融汇育人体系


坚持以赛促学,强化实践能力。学院依托4个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支校聘科研团队、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创新设计、智造未来”实践活动。学院航模队吸纳50余名本科生,经过十余载发展已经成为无人机飞行控制领域的明星团队,荣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28项,同时还成为天津地区首个且目前唯一面向在校生的AOPA(国际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无人机驾驶员授权培训机构。本科生贺昱森带队开发的“智能一体化植树车”获得“天开杯”全国大学生智能科技创新创业挑战赛三等奖。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张海鹏因优异表现被评为天津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并入选了《人民日报》刊登的《2022-2023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天津共7名学生入选)。学院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覆盖率达到50%以上,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本科生人数达到了450余人,占到了学院总人数的15%左右。


张海鹏获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

赛教结合的实践体系

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优异成绩


对接产业需求,培育新业人才。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不适性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愈加受到重视。能源低碳转型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众多国家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化石能源清洁替代,带来全球能源供需新变化。学院抓住时代发展需求,将原油气储运专业迭代升级衍生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方案主动对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切合中国民航控制航空运输碳排放增长的迫切需求,填补可持续航空燃料领域人才培养的空白,且形成“炼制-储运-应用”完整的专业体系,保证学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民航新能源研发应用领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更具竞争力。

形成专业体系 培育新业人才


坚持学生中心 优化教育管理


突出思政教育,强化全程育人。贯彻学校“1232”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引导、以爱国爱校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认同教育为重点、以校规校纪教育为准则、以适应性教育为抓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校精神谱系和学院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五位一体”骨干训练营,使新生强化自我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结合调研结果与访企拓岗实践,制定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就业指导方案。在学生离校前召开毕业生座谈会,收集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教育、管理和服务中的不足。学院教师积极访企拓岗,与毕业校友面对面交流,让校友了解学校学院的发展动态,教师积极听取校友对学校学院的建议意见,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优化学院教育教学和各项工作。


学生骨干训练营


打造综合平台,提供便捷服务。学院秉持“务实、高效、创新”的工作理念,以钉钉平台为基础,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生活、管理、教学和就业等多种学生工作事务进行整合,在前期积极协调学工部、保卫处、教务科等相关部门,学生办事相关的表格和规范达成了部门间的互通互认,构建了集“思政教育、事务办理、咨询服务、信息发布、数据分析和学生组织”等模块为一体的“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减少了学生办理事务的时间成本,使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朝着更加人性化、体系化及专业化方向发展。




学院一站式学生服务平台


学院宿舍一体化育人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水平。学院依托各类校园管理信息平台获取学生的基本信息和行为数据,进行学生智能画像,分析历史发生危机学生与普通学生在日常行为表现上的差异,尝试建立学生学业、心理问题的评估预警方法。评估预警机制的建立,将为学院学生工作队伍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和帮扶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做到学生危机事件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进一步推动学院精准思政教育工作迈上更高层次。


访企拓岗座谈会

学生走进企业学习交流


五年来,学院获评省部级和校级集体荣誉20余项,获评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个人荣誉1000余项,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师生典型,如民航优秀党务工作者、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民航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民航大学立德树人优秀奖、中国民航大学“自强之星”、中国民航大学“十佳大学生”等。


未来,航空工程学院将持续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理念,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构建以“忠诚教育”为核心的思政育人体系、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发展模式的协同育人体系、以“OBE”为理念的教育教学质量体系、以“学业、就业、心理”指导为中心的学生服务体系,形成基于运维的民机设计制造培养特色,为国产民机设计制造和民航运输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和专业技术人才。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AI+研究生教育=‼️

请查收!一封来自中国民航大学的招生宣讲介绍信

中国民航大学与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融媒体中心

编辑 | 栗鸿琨

审校 | 栗鸿琨 吴延松 陈红叶

监制 | 徐雪峰

素材来源 | 航空工程学院


跟航小薇一起为中航大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中国民航大学
这里是“图、文、影、音”并茂的高教信源、时政平台、微型课堂,我们用图解、短文、视频、语音等灵活形式发布中国民航大学权威信息,展示中国民航大学校园生活,服务广大师生校友。欢迎广大师生投稿,投稿邮箱:cauc_gzs@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