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同时也是节日,它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感恩祖先的同时,也请祖先冥冥之中保佑家族,体现晚辈的孝心、体现家族的传承、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清明节·习俗
古时候,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扫墓祭祖成了此后不断的风俗传统。在清明时,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缅怀先人,传承孝道,弘扬家族精神。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正值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踏青赏花,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是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的清明习惯。
放风筝是清明节的另一项传统活动。在古时候,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因此很多人会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的灾病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就剪掉纸鸢,让自己的疾病和秽气都随风飘走。
清明节,不仅是哀悼逝者的时刻,也是让我们整理思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在缅怀中寻找前行的力量,在反思中获得改变的勇气。让我们在今日,对那些星辰许下承诺:不忘初心,勇往直前。记住他们的期望,不仅在言语,在祭奠,更在我们的行动和生活中,让他们的希望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