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精血补了,瘀血化了,痰浊消了。奇妙的中成药

健康   2025-01-19 23:59   四川  


明代大医张景岳说:“人之气血犹源泉,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


心脑血管病变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等,病名不同,却均可因气滞血瘀,痰浊阻滞,产生相同的症状:

心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里烦乱,悸动,头晕头痛。

问题:

血是为什么瘀的?

其一,气滞引起血瘀。

所以用川芎,既温通行气,又化瘀,尤能上达头顶,祛风活血,止头痛。

其二,血热引起血瘀。

血热了,如慢火收汁,煎熬血液,引起血瘀。

血热,意味着藏血的肝,掺进了过旺的火气,所以用赤芍,泻肝火,清凉散瘀。用丹参

肝火旺了,肝气就不畅,故用郁金行气解郁,条达肝气,并以性寒凉心间的血热,化瘀血,让心里清净,烦躁也就止了。而丹参,在凉血化瘀之后着重于除心间烦躁。

以上,也体现了中医治心先治肝的思想,毕竟,心肝一体,肝藏血,心行血。

其三,血少引起血瘀。

血不足,就像河水少了流不快,引起血瘀。且活血化瘀后,就像一天的工作完成,急需要补充体力,而充足的血液就像电车的电量,油车的汽油。

所以用制何首乌,枸杞子,牛膝从根源肝肾补血并补精,且牛膝还有引血下行之能,将脑部的心间的瘀血往下引。

用丹参化瘀后能补血。

其四,津少引起血瘀。

其实津少也可并入到血少一项,因为血液中包含了津液。血中津液若少了,则质粘而稠,容易产生血栓,甚至动脉硬化。

脾胃为津液化生之源,葛根能将胃中的津液升达至脑,制服脑窍瘀阻引起的头脑昏昏。

并用泽泻清除津液中的废水,使血液更干净。

其五,痰浊引起血瘀。

因痰浊粘滞,再遇上瘀血,痰瘀在血管内玩贴贴,易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痰浊可产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而远志,所谓远,肺在上焦,肾在下焦,远志可以祛痰止咳,使肺气降入肾中,让肺肾相通。

心是肺肾相通的中间人,远志祛掉心间痰浊后,又使心肾相交,从根源让心间宁静。

九节菖蒲以醒脾化湿而搬掉痰浊,开心窍脑窍,安神止悸。

心神安定下来,脑窍也清明,就不像被痰浊蒙心时,心不自在,头脑昏昏。且心喜温暖,远志和九节菖蒲均属温性。

其六,络道不通引起血瘀。

络道,就像交通道路,无论痰浊还是血液津液,都得像车辆行驶一样有个路线。而心和脑之间通过络脉相连,这个络脉上的行驶者,当然是气血。

而地龙又叫蚯蚓,善于软坚,疏通络道。

 以上诸味,共同组成了

中成药利脑心胶囊

的绝大部分人马。所谓绝大部分,是因本方还有两位姗姗来迟者:炒枣仁和红花。

炒枣仁在上述诸味活血祛瘀,行气化痰,通络止痛后,又针对心藏神这个问题,在远志石菖蒲安神止悸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安抚,让心脑神经放轻松。 

红花则对活血化瘀作进一步强调。

利脑心胶囊组成:

丹参、川芎、赤芍、葛根、地龙、红花、郁金、制何首乌、泽泻、枸杞子、酸枣仁(炒)、远志、九节菖蒲、牛膝、甘草。

用于气滞血瘀,痰浊阻络,胸痹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宁,头晕头痛,以及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等见上述证候者。
以舌下静脉深青,或舌有瘀斑为辨证。

更多看点:
它是药非药,越吃血气越足,睡眠变好,视力变好,好处特多
温馨提醒: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草方
百草有用!有的单兵作战,成一剂良药!有的协同作战,成一首良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