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非法集资、非法网贷、高利贷等非法金融日益泛滥,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加剧了社会融资负担,影响了经济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违法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包括合法金融机构(即金融体系内)发生的非法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外的(即社会)非法金融活动。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3、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 融资担保、外汇买卖;
4、有关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活动。
切勿通过非法渠道购买投资理财产品
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查看该机构是否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是否取得金融监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理财产品是否在其批准经营的范围内。
切勿盲目投资,避免上当受骗
根据金融广告的监管规定,金融广告不得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如对投资理财类金融产品宣传“本金无忧”、承诺“百分百本息保障”等。若看到此类宣传要保持清醒,切勿因高收益而放松警惕、盲目投资,避免上当受骗。
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
风险总是与收益紧密相随,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资理财时,应该正视和分析产品投资风险,冷静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从收益与风险配比的角度谨慎投资。
理性投资,懂得理财常识
了解常见的个人理财工具和正规投资渠道,正确认知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理性选择风险收益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理性借贷,珍重个人信用
合理规划个人贷款的申请和使用,关注信用记录,了解个人信用报告,重视个人信用并保持良好记录。
理性辨别,识别非法金融广告
具备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能力,明辨金融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知道常见非法金融广告行为及识别方法,以及被非法金融广告误导的救济途径。
理性金融,学会自我保护
日常生活中对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以及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等保持警惕,不轻信不介入,警钟长鸣。
1、贷款诈骗
2、刷单诈骗
3、“杀猪盘”诈骗
4、虚假投资平台诈骗
5、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6、冒充公检法诈骗
7、钓鱼网站诈骗
8、冒充领导熟人诈骗
9、“断卡”行动
避免损失远比赚钱容易
记得提醒你的家人朋友
帮助他人远离诈骗!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