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土地变绿洲 岩缝里“吐”出“丝”路来

民生   2024-12-27 17:05   重庆  

11月24日,女工在丝绸公司生产车间进行络丝操作



 一个个小小的蚕茧经过层层加工,拉出雪白晶莹的丝线……12月25日,黔江区正阳工业园区丝绸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年关将至,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将这些丝线加工成丝绸及其相关产品,销往海内外。

6月17日,丝绸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将春蚕茧入库(无人机照片)

 栽桑养蚕,抽丝剥茧,让黔江各族群众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丝绸之路”。这条“路”,曾经在黔江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继续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12月21日,村民在太极镇李子村蚕桑基地给桑树刷防虫石灰水进行冬管

 村民在阿蓬江镇蚕茧收购站交售春蚕茧(2022年6月16日摄)

       回顾这条“路”,还得从治理石漠化土地说起。

       重庆是全国8个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位于武陵山区的黔江以占全市石漠化总面积的42.8%,成为重庆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地。在这片石漠化土地上,黔江人不断治理,栽过烤烟、种过蔬菜、培育过食用菌……但都收效甚微。2011年,黔江区被列为重庆市新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区县后,发现桑树在石漠化地里存活率高,其发达的根系能堵住岩缝,保持水土。于是,黔江区用桑树点“石”成金,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增绿、增收两不误。

石家镇马脑顶村通过石漠化治理后的桑园(2022年5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濯水镇双龙村村民在查看石漠化地里的桑树长势(2022年5月6日)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黔江区已在石漠化地里栽植桑树10万亩,成为重庆第一大蚕桑种植基地,土地的基岩裸露度由原来的60%以上降至30%以下,单位面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提升到养蚕后的3000多元。2024年,黔江区蚕茧产量达到8万多担,蚕农综合收入达10亿元,蚕茧产量连续10多年位居重庆市第一。

石家镇马脑顶村村民在给小蚕添加桑叶(2022年5月25日摄)

       与此同时,黔江区抓住“桑”机,延伸蚕桑产业链,围绕茧丝绸和蚕桑生物两大产业集群,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建起丝绸工业园,把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来的蚕茧,加工成相关产品,销往海内外,形成了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装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近3年创汇超过4000万美元。

6月4日,女工在丝绸公司生产车间织绸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多次实地考察后认为,黔江在石漠化地里栽桑,实现了蚕桑产业和石漠化治理双赢,为中国的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靠着这条“路”,老百姓富了,大家由衷地感叹:真是岩缝里“吐”出的一条新“丝”路啊。




往期推荐
1
黔江地标穿毛衣!快来瞅瞅→
2
“沙漠有约” 十六年,太厉害了!
3
泪目!古稀之年痛失爱子,老两口靠打零工、种地养猪撑起诚信脊梁

记者: 杨  敏 


编委:黄永芳

主编:龚节佑

编辑:李   艳

微黔江
黔江本土最具价值的新闻资讯发布平台!武陵都市报社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