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女工在丝绸公司生产车间进行络丝操作
12月21日,村民在太极镇李子村蚕桑基地给桑树刷防虫石灰水进行冬管
村民在阿蓬江镇蚕茧收购站交售春蚕茧(2022年6月16日摄)
回顾这条“路”,还得从治理石漠化土地说起。
重庆是全国8个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位于武陵山区的黔江以占全市石漠化总面积的42.8%,成为重庆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地。在这片石漠化土地上,黔江人不断治理,栽过烤烟、种过蔬菜、培育过食用菌……但都收效甚微。2011年,黔江区被列为重庆市新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区县后,发现桑树在石漠化地里存活率高,其发达的根系能堵住岩缝,保持水土。于是,黔江区用桑树点“石”成金,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增绿、增收两不误。
石家镇马脑顶村通过石漠化治理后的桑园(2022年5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濯水镇双龙村村民在查看石漠化地里的桑树长势(2022年5月6日)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黔江区已在石漠化地里栽植桑树10万亩,成为重庆第一大蚕桑种植基地,土地的基岩裸露度由原来的60%以上降至30%以下,单位面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提升到养蚕后的3000多元。2024年,黔江区蚕茧产量达到8万多担,蚕农综合收入达10亿元,蚕茧产量连续10多年位居重庆市第一。
石家镇马脑顶村村民在给小蚕添加桑叶(2022年5月25日摄)
与此同时,黔江区抓住“桑”机,延伸蚕桑产业链,围绕茧丝绸和蚕桑生物两大产业集群,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建起丝绸工业园,把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来的蚕茧,加工成相关产品,销往海内外,形成了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装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近3年创汇超过4000万美元。
6月4日,女工在丝绸公司生产车间织绸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多次实地考察后认为,黔江在石漠化地里栽桑,实现了蚕桑产业和石漠化治理双赢,为中国的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靠着这条“路”,老百姓富了,大家由衷地感叹:真是岩缝里“吐”出的一条新“丝”路啊。
记者: 杨 敏
编委:黄永芳
主编:龚节佑
编辑: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