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人返乡记:6个“奇葩”同学,如何摧毁农业信任链?

民生   2025-01-30 04:30   北京  

关注化肥农药助手↑这里尽是干货!





免费查农药化肥真假、看农资报价、作物病虫害防治,经销商农户必备;实用的植保文章分享平台!投稿/推广合作请加:lihelong139

春节,本是阖家团圆、老友相聚的温馨时刻。在外面忙活了一年的农资生意后,笔者终于回到家了乡,并且参加了每年一度的初中同学聚会。作为在城里打拼多年的农资人,平日里忙碌的生意让笔者少有机会与老同学相聚,满心以为能和大家畅快叙旧,分享生活点滴,可一场与几位种植大户同学的交谈,却让笔者惊觉农业领域那些令人痛心的乱象。

刚进聚会包间,热闹的氛围瞬间将笔者拉回青涩的校园时光。大家热情地互相问候、拥抱,笔者很快发现有6位同学已成了当地颇具规模的种植大户。出于职业习惯,笔者主动和他们攀谈起来,本想着交流农资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市场需求,却没想到打开了 “潘多拉的魔盒”。
同学 A,曾是班里腼腆内向的男孩,如今承包了 20 亩地种大蒜。笔者主动和他打招呼,聊起他的种植生意。他先是干笑,接着大倒苦水,说前几年行情不好,资金周转困难,向不少经销商赊购农资,还信誓旦旦地承诺赚钱就还。但深入交流后笔者才知道,他早已是赊销领域的 “黑洞”。起初经销商们信任他,可时间一长,他的承诺成了空谈,最后甚至玩起了失踪。他的信用在业界早已臭名昭著,却毫无愧疚,依旧在不同经销商间游走,继续行骗。
同学 B,经营着 10 个蔬菜大棚,看似规模不小,实则内部混乱。笔者和他聊起大棚经营,他不停地摇头叹气,坦言赊销农资并非为了发展农业,而是为了满足盲目扩张的野心,或是弥补经营不善的资金缺口。“市场稍有变化,或是收成不好,我就只能拖欠货款,实在没办法。” 他苦笑着说。一旦市场环境波动,或是作物收成不佳,他便迅速陷入债务危机,把所有负担都转嫁给经销商。
同学 C,种植 10 亩草莓,是典型的无理取闹型种植大户。当笔者和他聊起农资价格和质量时,他立刻抱怨起来:“你们这农资,价格比隔壁老王的贵太多了,人家的货质量也不差,还便宜。” 他不仅还款拖拉,还在产品质量、价格上吹毛求疵,明明享受着赊销便利,却对细微价格差异斤斤计较。还说:“上次用了你们的肥料,草莓长势也没多好,你们得给我点补偿。” 笔者心里清楚,他这是故意找茬,甚至会在产品使用时故意制造问题,以此要挟经销商给予更多优惠或补偿。
同学 D,承包十多亩果园搞观光采摘,外表光鲜,实则空有其表。他穿着名牌、开着豪车参加聚会,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笔者好奇地问他果园经营状况,他拍着胸脯说每年游客不少,肯定赚钱。可当笔者问到还款时,他脸色突变,支支吾吾地说资金紧张,过段时间再还。原来,他通过夸大种植面积、虚构经营规模骗取经销商的信任与赊销,还款期限一到,就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消失不见。
同学 E,在邻村承包 50 亩地种玉米,堪称 “赖账专家”。和他聊生意时,他一脸得意地说:“做生意就得懂得钻空子。” 他直言自己善于利用法律漏洞,恶意拖欠货款,甚至通过转移资产、隐匿财产逃避还款责任。还嚣张地说:“那些经销商能拿我怎么办?打官司又费时间又费钱,最后他们也捞不到好处。” 这番话让笔者不寒而栗,经销商即便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也往往耗时费力,得不偿失。
同学 F,曾经是笔者的同桌,如今在邻村承包二十多亩地种中草药。和他叙旧聊到农资赊销时,他的话让笔者大跌眼镜。“我现在就想多赚钱,先把眼前日子过好,管那么多以后的事干嘛。” 他只看重眼前利益,赊销农资不是为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而是为了快速套现,满足个人短期利益。

笔者的这6个奇葩同学,给农资行业带来了巨大危害。他们如同荆棘般存在于市场的各个角落,稍有不慎,便可能让经销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在此,笔者呼吁各位农资人,一定要擦亮双眼,认清这6类种植大户的真面目,远离他们,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各位农资朋友,您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奇葩”种植大户?欢迎留言交流。

化肥农药助手
经销商农户必备,免费查农药化肥三证、农药报价、作物病虫害防治;非常实用的植保文章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