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与方法
2
人口迁居视角下全国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特征
“HH”高值聚类说明了我国南方在长期城镇化进程中是迁居人口集中流出区域,并且迁居人口数量很高。东部的“LH”局部空间负相关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区边界基本一致。“LH”区域还包括了武汉、长沙、成都、贵阳、合肥、南昌、南宁等南方省会。对照这些城市迁居人口P0值呈现的负值特征,说明上述城市是长期城镇化进程中集中吸纳迁居人口的地域。华北北部是 “LL”低值聚类区,但对应的P0值仍为正值,说明仍属于迁居人口集中净流失区域,但迁出人口较少。华北南部、东北大部也属于迁居人口净流失区域,但未能形成“LL”低值聚类,属于不显著区域。华北、东北的省会虽然P0值为负值,属于迁居人口净吸纳城市,但未能形成“LH”局部空间负相关。这表明北方省会虽然吸纳了迁居人口,相邻城市流失了迁居人口,但是相互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意义。迁居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格局,这与城镇化率显示的东中西空间格局显著不同。
对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表示我国人口城镇化的东中西空间格局,迁居人口表示的我国人口城镇化呈现了南北分异空间格局。城镇化率空间格局是人口城镇化中城乡结构变迁结果的空间格局;迁居人口空间格局是人口城镇化中地区间人口流动过程的空间格局。两者是不同的视角,人口迁居的空间格局是地域之间、地区之间人口流动视角表示的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
3
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对空间格局形成的作用
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吸纳人口区域。迁往三大城市群迁居人口规模的差异是形成南北分异现象的原因之一。对迁居流动数量的比较,可发现三大城市群核心区域是净吸纳迁居人口最多的区域。其中,中部南方各省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多受到了三大城市群的吸纳人口影响,净流出迁居人口至三大城市群人数规模较大的地市集中在中部的南方。华北、东北、西部的地市净流出至三大城市群规模较少。
迁居人口的流动距离也能反映人口城镇化特征,近程、中程、远程的迁居对城镇化影响存在很大差异。通过春运的节前、平日城际出行平均距离的比较,各地市取春节前-平日流入距离的差值,比较迁居人口返乡所导致的出行距离变化幅度。华北各地市距离差值较小甚至是负值,多数在50 km以下,更趋于短距离主导迁居。距离差的高值区集中在我国中部南方、西南和西北部分。“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是距离差最大的区域。南方地市与北方地市相比,长距离迁居比例更高。由于长距离跨省吸纳迁居人口的主要区域是东部沿海城市,距离差比较结果也能解释东部沿海及三大城市群对南北方的影响所有不同。
4
省内就近城镇化对空间格局形成的作用
我国人口迁居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的同时,也出现较大规模向省会城市或省内经济发达的城市聚集的格局,但是省际、省内流动格局有明显差异。继续以地市为单位,对省内迁居、跨省迁居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迁居人口的南北分异格局。
对中西部各省(自治区)按总迁居人口、省内迁居的数值进行聚类,得到A、B两类。A类包含湖南、湖北、河南、广西、安徽、江西、四川,B类包含山西、陕西、吉林、辽宁、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贵州、云南。聚类结果也呈现出了南北分异现象(图2)。A类均是南方省份,处于“秦岭-淮河”线上的河南也进入了这一类。B类中除了云南、贵州之外都是北方省份。上述中部各省的城镇化率的相互之间差别较小,均处于我国各省的城镇化率中档。这表明城镇化率还不足以全面反映人口城镇化格局。从人口迁居视角出发,中部各省在城镇化率接近情况下,迁居人口空间格局还有明显差别。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重心有了向内陆转移的趋势,中部贡献不断提高。中部南方地市的省内就近城镇化对流出地发展的长期效应开始显现。从省内迁居比、总迁居人数综合来看,南方诸省总迁居流动量大,省内迁居流动量也大,省内就近城镇化发展较好;北方跨省总迁居流动少,省内迁居流动也少。这也是形成迁居人口南北分异格局的原因之一。
5
结论
原文介绍
《人口迁居视角下的中国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研究》一文已在知网首发。
【doi】10.11819/cpr20231723a
钮心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文通信作者,niuxinyi@tongji.edu.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虚拟空间’和‘流空间’双重作用对实体商业中心体系影响及机制研究”(522780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源数据支持下的都市圈空间结构及规划策略研究”(51878457)。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