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乐之野·银杏谷设计琐记 | 末广建筑

百科   2025-01-19 11:31   重庆  
大乐之野·银杏谷坐于湖北随州洛阳镇九口堰村的广家冲,“冲”在湖南湖北一带意指山谷间的平地、便于耕垦排灌的地方,当地民歌中有“一冲田,一脉山,一袭淡雾笼其间”的传唱,描绘着冲里居民守着小小山涧冲出的田地的乡野静好。洛阳镇九口堰村地处襄广断裂带的边缘,山体多由地壳的皱褶断块构成,山脉连绵、徐缓。
与品牌过往民宿项目选择集中用地不同,待建的银杏谷项目选址村中六块荒废的宅基地,用地面积从120平方米到1050平方米不等,散落于大洪山与白兆山相连的山脉间,村口在北,六块用地自北向南逐渐攀升,连接其中的道路自村口蜿蜒一公里有余,直抵南端的堰塘(堰塘:人工修建的村中水塘)。道路虽曲折退进,但处处可见远山;偶遇延展的梯田,视线转而开阔。
山谷间填充着200余株水杉和千年银杏古树。相较近年城市中多为景观目的栽种银杏 ,随州自古便有以银杏为农作物的产业,也因拥有全国保留最完好的古银杏树群落被电影《刺客聂隐娘》取景。如今在文旅产业带动的乡村振兴浪潮中,银杏古树的“经济”属性渐由农作物转为创造观赏价值的文旅作物,更是随州地区秋季“美拉德”景色中的一抹重彩。

初次勘察场地在2022年春天,虽非黄叶季,我们仍被场地上古树密荫形成的庇护感所吸引,进而生发如对场地家宅般的归属情绪,设计由此定下目标基调:高速的经济发展离散了传统乡土中国下的村镇结构、亲缘关系,大量的乡村因区位普通、资源普通、经济普通而被忽视,广家冲获得精品民宿进入而重振一方乡土的机会,作为设计者我们参与其中,并不留恋或试图再塑过往,“适宜的建造”是适配场地的方法,在原生的野趣中以设计赋予人与土地、与村落再次凝聚的场景与情感。设计工作首先着眼于对场地高差和院墙高地的梳理:考量人在步道上行走的节奏和对景;行径的每处休憩点户外家具的摆放;院墙、屋顶坡度和植物的视线关系;出于对铺地材质选择与打扫维护、人的脚感的相关性考虑,对砾石和毛石的铺设范围和石材尺寸也纳入到设计中。

六块宅基地均有明确的红线范围,品牌运营方提出24间客房和与之对应的公区配套的需求,建筑容积率需要做到1.8,加之退让红线内古树根系,与酒店日常运营需设一条穿越六处场地的车行道,当我们把运营指标布置在场地上,红线内能进行基坑开挖的地方都塞满了功能房间,显现出极为拥挤的建设状态,不仅没有乡野的松弛、甚至很逼仄。
设计力求将建筑以见缝插针的“低”姿态进入场地,不“抢夺”原有的山野意境,通过调整场地高差、建筑形体、流线和景观的对位关系实现人与乡野的亲密接触,新建的房子作为场地中的外来者,是观景的媒介,也是被看的景致。民宿提供的价值始于居住,成于场地、环境、服务给人的全方位体验,我们在人身体的行径中,塑造房子与房子、房子与树之间的对偶关系,营造出六块场地既相互独立又环环相扣的场景,以激发民宿客人在短时间内对场地产生新鲜且易于亲近的情绪感知。
建筑空间的组织原则与人的视觉感知建立的联系,基于身体的尺度与体验。我们让功能房间为几何完形,首先保证空间的经济好用,再通过三角或梯形的异形空间进行单元组合,接合场地上自由生长的树木,形成动静结合、内外穿越的体验效果,以克制的基本单元尝试组织出多样的聚落型态。
相较10年创始初期的独立民宿,大乐之野已发展成精品度假型民宿酒店的标杆品牌,门店产品辐射一二线城市的近郊,更在乡村振兴中成为乡村度假的推动力量,精品的定位并非单纯的追求高端或奢华,而是基于乡土产业创造的适宜与优质。银杏谷项目投入营业后,作为设计者的我们曾入住回访,在餐厅中偶遇打扮时尚、携带宠物游玩的老年住客们,攀谈中了解这群来自湖北荆门的老人们自退休后时常结伴自驾出游,当日居住的山景房由异地工作的儿女协助在网上预订。在与品牌合作中我们与创始人吉总的多番交流中也曾获知类似信息,民宿品牌面对的客群早不限于一线城市中的中产家庭,退休老人、闺蜜群体都已成为酒旅产品的消费主力,消费水平的提高促使如荆门等二三线城镇中的人们也一样向往一线城市生活中的社交型消费场景与内容。

民宿选址多位于环境宜人的郊野,非标的乡村共建项目在推进中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比如复杂的土地权属、苛刻的施工条件和紧张的工期、偏远地区供应链的同质化、严格的EPC+O成本控制等因素,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文旅度假产品中获得市场,需要投资方、运营方与设计团队对产品落地的个性化打磨和标准化平衡,更要求设计团队兼具对现状的随机应变和对未来的审慎预判。

大乐之野拥有自己的施工团队,在施工工艺与酒旅产品的控制上已有成熟的规范,设计的实施需兼备易操作、耐久与预算的精打细算:考虑乡村地区日常运营物流采购与维护难度,所有的材料和物料的选择都本着价格经济、五年内不必大修的准则;进出风口、纱窗、窗帘、五金开关的选择需基于价格实惠且耐久,诸多细致的运营要求和体验的细节自然影响设计的考量。运营方对非标设计保持的谨慎态度、对产品舒适性的严谨追求,这与社交媒体传播中将民宿酒店等同于天马行空的网红设计有着天壤之别。
以上条件促使设计团队将“适宜的建造”理念延伸至建造结构的选择上。因场地分散且多样的特点,我们认为可以不用一种结构形式来统领所有设计:
常规地块布置小跨度或小尺寸客房,采用砌体或混凝土框架结构、木屋面与白色系统门窗;
因树根茂密需要保护的、异形的地块、大跨度的区域选择钢或轻钢结构;见招拆招的结构和材料选择不仅经济实用,更为丰富的空间体验留有可能。
新造的前厅居台地之上,三面环山,东南角俯临梯田与银杏林。我们延续了原场地三合院布局,通过屋顶坡度与高差变化使建筑体量融入起伏的地景中。两级屋顶一高一低、一前一后导向中心戏水池,平缓的坡度再次强化内院的围合感。合院的格局依照场地上原有村屋的轮廓,叠加密实的屋顶、厚重的片墙、轻盈的细柱、敦实的座椅,虚实渗透,质朴但丰富。无边水池承接着背后山体与前方山谷的景致,加之餐厅与敞廊,一方天地内承载用餐、戏水、晒太阳、躲阴凉等多种行为场景。
我们将一系列景框与人的行走路径相联系,原本有限的室内空间因景框的存在得以释放,随着外部院落景观和光线的涌入,丰富的空间层次使内外空间相互流动起来,带来人与景的多重体验和解读。
如民宿一类体验型的项目设计,自建筑设计起我们就同时考量室内和景观对位设计,打破传统的建筑—室内—景观的流程。勾勒客人使用室内的方式与游走路径,不同的室内氛围辅以具体的围合、洞口和家具布置:人既能在房子里待得住,也在场地间逛得起来。
树屋位于进入山谷的两条路径交汇处,环境略显喧闹,同时要在90㎡的用地范围内避让三棵古树的根系,并容纳两间标准客房和设备储藏间。将整座建筑抬高架空是最适宜的设计策略:一侧银杏的繁茂树冠给予客房私密屏障的同时也是窗中的景致,释放出的地面层自然成为半户外活动区:聚餐、烤银杏果、荡秋千。
我们赋予林中树屋精确的几何秩序性与松弛的幽默感,屋顶与墙面材质都采用烧杉木瓦。树屋的体量与场地之间的联系内化为窗洞与景观元素的对位关系,入口与场地位置的关系等可根据需要调整,同时具有内在模糊性,而非体量的形状、轴线等精确的几何形态。
进入室内,西南侧客房通过弧形楼梯分隔出玄关、洗浴区和茶室。去中心化、无明确边界的动态空间设置,赋予每个区域在离散关系中“摇曳颤动”的气质。身体的行进,光线的挪移,营造出非日常的空间体验,正是乡村度假所追求的状态:方窗裁剪四季景色,三角窗强化室外斜坡和室内楼梯相反方向的走势。当夜幕降临、室内灯光亮起,整座树屋如同栖息于林间的飞船,待飞返航。
谷里深处的场地测绘时常失去信号、导致红线坐标点不准确,为施工时随机调整,我们设定小房子们的布置松散如聚落,屋顶轮廓、场地边界与古树位置形成拓扑关系。湖边古树茂密,咖啡厅以通透的姿态成为银杏树的背景:轻钢结构体与浅基础减少对环境深层的干扰,拼装铝型材饰面因没有钉眼塑造出抽象的立面。
松散的布局带来了未许多被精确定义的透气间隙,建筑体量之间的缝隙、屋檐上的开口邀请光线、树影入室。
茶亭所在的场地原先安排一间客房,但车行道紧贴场地边缘,并与咖啡厅相距不远。在与当地政府和民宿运营团队考察途中,我们提出以开放的景观茶亭取代客房,提升场地空间品质并进一步提升客人在地的体验舒适度。通过形态体量与屋面坡度的控制,茶亭舒缓了咖啡厅与南边客房的紧张对立,和缓翻折的屋面承接起散落的叶片,自然成为客房二层卧室窗外的一景。
茶亭以暗色调的木结构、烧杉木瓦和本地毛石构筑,隐身在两个白房子(咖啡厅和客房)之间,材料肌理随着时间包浆入自然。
D区两栋客房的布局围绕场地中的四棵银杏古树展开,起居区的窗户面向南侧庭院,院中玩耍、捡银杏果的场景,与起居区的聊天喝茶形成内与外、动与静的相互照应。
房间的错动对景和组织关系让每间客房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东南侧一层客房通过茶亭的缓坡和古树树根的盘根错节形成了内向景观庭院;二层套房借助框景和起居区露台将视线蔓延进入到远处的银杏林谷;西南侧跃层套房借助弧形矮墙和银杏树的围合形成独享的私密庭院。
E区客房处于谷地南端的高点,客人沿山谷小路一路漫步抵达二层高台,在始终保持纵向攀升的行径路线上先进入被大屋顶压低的客厅,眼前的层峦山壁如画卷一般横向铺展。建筑的布局顺应原宅基地轮廓,SPA房、客厅与两个汤池布置在一层南侧,既便于抵达也享有私密的堰塘水景。客房房间均设在建筑北侧,以获得充足日照和开阔视野。
二层套间与北侧客房间被户外休息平台分隔。施工驻场时,我们曾在平台上看到极美的银河,自然场所弥漫而连贯的自身气质和不断向上的空间体量在银河之下、被屋顶统领、笼罩,触发了那一刻心间的感动。
银杏谷建成运营已2年,携家人回访时我们避开了周末满房的喧嚣,选择工作日前往。餐后与长辈在谷里散步,日常喜欢种花弄草的长辈询问我们:“除了盖几栋新房子,你们还设计了哪里?” 听闻如此的询问,我们很是开心:克制的设计干涉,让这片土地仍保有原先的自然野趣和拙朴气质,设计的初衷便是延续树与房子的相互依存。在紧张的建造周期中,我们始终坚持对现场状况作诚实的回应:
为找到合适的树种和景观石,我们与运营方开车拜访了场地周边几乎所有出售植物的农户和采石坊。项目中的近人立面均选用温暖有质感的石材。土建砌砖误差大,师傅把墙抹直抹平有困难,所以选择加工精度高、易于铺贴的石材,与粗糙的抹灰墙面形成精度与质感的对比。从农户家购买柿子树,乌桕树,鸡爪槭,银杏树,朴树,小毛竹……都是当地的树种,容易存活也给村民带来收入。花草类是从随州苗圃购买的宿根小苗,被筛选过的湖北野生草本植物便于打理且无需过多维护,在日后的运营中逐渐覆盖人工干涉留下的痕迹。坡屋顶室内层高高,考虑预算限制也不必做吊顶,统一采用木屋面,在尺度上拉近与人的距离,在舒适度上创造温暖的包裹感。
乡村建设往往是动态设计,总会遇到各种“冒出来”的问题:土地权限没及时更新,可建设范围发生变化;土建放线到一半才发现村里没有信号,红线位置打偏;最初工程预算和真实施工开销存在偏差;材料采购和加工方招投标的不确定等等。种种未知的困难对设计者和甲方团队既是挑战也是机会,需要彼此有足够的信任、耐心和沟通。
作为湖北第一家由精品民宿品牌落地的项目,银杏谷近两年的运营成果给政府和市场带来了信心,为后期更多的文旅投资引流造势;因为银杏谷的市政工程需要,政府也改善了当地村民的路况,新添了上下水市政系统;银杏谷的场地是村集体用地,民宿每年的运营收入会与村里分红,运营第二年村里得到分红约40万元。耐心和坚持换得这些,很是值得。
事务所这几年承接的乡村建设项目多位于城镇远郊,我们认为在地的传承不只是用于瞻仰的化石,传统地域建筑赖以生存的社会技术体系早慢慢逝去,年轻一代离乡打工,民间工艺失传,传统手工技艺在偏远地域是奢侈品般的存在,在当下社会背景中消费财力物力去努力恢复也不符合经济规律,甚至会创造出“伪”乡土的形式主义。我们倾向顺应时代变迁,吸收融入当代生活方式和技术体系,由“乡土地域”转向“适宜的建造”。
项目名称:大乐之野·银杏谷
项目地址: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九口堰村广家冲
建筑面积:2500㎡
规划/建筑/室内及软装/景观 整体设计:上海末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李佳颖、冯昕
设计团队:李佳颖、冯昕、沈智宇、潘永佳、张况之(实习生)
结构设计:马智刚
机电团队:何春会、刘红菲、魏天亮
平面摄影:苏圣亮、末广建筑、唐徐国、Eone
视频团队:是然建筑摄影
施工团队:上海野有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软装落地团队:大乐之野设计部
家居品牌:NAZA哪吒家具设计、Neverland 、HAY、叕木、木墨、南灯记
设计时间:2022年3-7月
竣工时间:2023年4月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刊载的所有文章内容,旨在传递信息,并提供读者更多知识和信息,仅供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或建议。阅读者在使用本公众号所提供的信息时,应谨慎对待并自行判断其适用性。

1.文章内容来源: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文章,除非特别注明,大部分来自于作者的独立观点和经验分享,也可能引用自各种权威媒体、互联网资讯、书籍及其他公开渠道。对于这些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2.素材使用:本公众号在撰写文章时,可能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2519282103 或者 V:myxff001),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或删除。

3.知识产权:本公众号的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擅自转载、复制或用于商业用途。

4.外部链接:本公众号可能包含指向第三方网站的链接,这些链接仅为方便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而设置。对于这些第三方网站的内容和隐私政策,本公众号不负任何责任。

5.合法免责: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公众号所提供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公众号及其运营团队不承担责任。

6.内容变更:本公众号保留随时更改或删除任何文章内容的权利,恕不另行通知。

7.建议阅读:我们建议读者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帮助,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可靠的信息。

感谢您阅读我们的免责声明,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和信息。

[梅吟雪飞凤]


梅吟雪飞凤ARC
建筑资讯、表现;设计推广、参考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