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趣”扎染
团县委机关幼儿园中二班课程故事
缘起:
中班的小朋友对颜色特别感兴趣,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在小朋友们的一声声“哇!”“好漂亮啊!”“这个还能印出什么图案?”中,我们班开展了以一起“趣”扎染为主题的班本课程……
01.
了解扎染
扎染活动前,我们进行了扎染问卷大调查,通过爸爸妈妈的参与,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扎染有了基本的认识。
一边观看扎染视频一边听老师讲解,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扎染。和他们一起阅读了《蓝花坊》绘本故事,在分享交流时我们进行了讨论。
初识扎染,我们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我们要怎样进行扎染呢?扎染的工具有哪些呢?
认识扎染工具
通过探讨和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东西也能成为扎染的工具。比如:颜料、橡皮筋、夹子、弹珠、棒冰棍、剪刀等。
我们需要准备染料,没有染料什么都不能做。
我看到视频里还有夹子、橡皮筋。
教师的思考:扎染是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幼儿在获得更多美妙体验的同时,心灵也被感染着,感受着祖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创造条件和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和物品,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02.
初探扎染
通过前期经验的铺垫,大家一起了解了什么是扎染,认识了扎染所需要的工具。观看视频后,初步了解了一些扎染的基本方法,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实践操作。
初次尝试
浸湿
捆绑
布料上色
拆卸
清洗
晾晒
发现的问题:
问题一:不会扎皮筋怎么办?
解决办法:
刘雨鑫:平时可以多多练习,这样皮筋就可以使用的很熟练。
邓依诺:可以用木夹子代替,还可以让妈妈教我。
邱可馨:在家练习。
学习扎皮筋
扎皮筋小妙招:
问题二:为什么扎染的布有的花纹很少?
解决办法:
染色时,要把染料挤满在布的每一个地方,图案才会饱满。
要把皮筋抓紧一点,这样染料才不会乱跑。
教师的思考:在初次尝试的扎染过程中就遇到了困难,“老师,我不会扎皮筋!”“老师,要怎么扎才好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扎结,学会创新。其次,我们一起学习使用橡皮筋扎结的方法。幼儿在使用橡皮筋扎结时锻炼手眼协调、手部灵活性,促进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合作、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再次尝试
有了之前的经验基础,再次尝试时非常谨慎,在扎结的过程中很仔细,直到橡皮筋拉不动为止。
经过第一次尝试之后,孩子们第二次明显掌握扎染的方法,熟练了许多。
扎染成果展示
经过之前不断地尝试,孩子们从发现问题到尝试解决,扎染得越来越熟练,用图文表征的方式巩固捆扎的形式。
03.
合作扎染
学会扎染后,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扎染,还为自己扎染了一顶帽子。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选择什么工具来扎染呢?
要不我们用皮筋吧,我们这一组大家都会使用皮筋。
在探讨过程中,孩子们有了合作经验,都一起互相帮助,一个相互合作,利用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扎染作品。
帽子固定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