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
课程缘起
一次户外活动拿器械时,小朋友们意外发现了藏在角落里的竹竿,孩子们问:“老师我们可以玩竹竿吗?”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看见小区里有好多竹子,长得很高!
竹子有什么作用呢?
竹子是一节一节的。
竹子可以怎么玩呢?
小朋友们兴奋的讨论着这一话题犹如一“好奇弹”在孩子们之间炸开,于是我们开启了关于竹子的故事——“竹”力成长,妙趣横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鼓励幼儿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竹子正是小朋友们正在热烈争论着的感兴趣的事物!抓住小朋友们的兴趣与疑问,让我们将故事延续下去……
小朋友们是天生的观察者,他们除了发现竹子有粗有细,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之外,还利用网络视频,仔细观看笋的外壳会慢慢脱落,就会长成竹子啦!
小朋友们通过摸一摸,知道竹子表面是滑滑的;中间凸出的一圈叫做竹节;敲一敲竹子,竹竿中间是空心的;竹叶又长又细,布满了叶脉;通过嗅一嗅知道竹子有股淡淡清香;竹子不仅有绿绿的,也发现了黄黄的竹子......竹子的种类也是非常之多,我们一起翻阅资料查询认识一下吧!
在对比竹子和树的异同时,小朋友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竹子是树,还是草?”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激烈的探讨。
俊杰:竹子是树,它和大树一样有绿绿的叶子。
涵涵:竹子不是树,树有年轮,但竹子是空心的。
妍妍:我知道竹子是草,是高高的草,它没有树皮。
轩轩:竹子和树一样高高的,竹子是大大树。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原来竹子是草,是一种草本科植物,这真的是颠覆了我们的认识。
竹子大调查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得到竹子呢?孩子们展开了调查……幼儿通过去不同的地方寻找竹子亲身感知,以及跟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竹子调查表,了解到了竹子的种类、结构、生长周期等等,关于竹子的秘密他们正在一点一点探索,我们一起跟随孩子们的脚步,去到“竹”世界玩一玩吧!
认识“竹”字
孩子们通过对竹子的了解,对“竹”这个文字也日渐熟悉,我们通过各种材料来拼写“竹”字。
玩转竹子
“竹子可以怎么玩?”成为孩子们讨论的新热点话题。
孩子们把材料拿到户外之后,我们集体围绕竹子的玩法展开了讨论,洋洋想到了把竹筒和竹块搭成高架桥的玩法,给了其他小朋友很大的启发,纷纷上来演示自己的搭建方法。
竹筒望远镜看起来很酷哦!
汐汐:从竹筒里看起来更好看耶!
咱们还可以玩穿越竹林的游戏!
看我身手敏捷,安全通过障碍物,我厉害吗?
可以用竹块运水吗?咱们一起试一试!
炜炜:竹块要越来越低水才能流下来。
伊伊:两个竹块要叠在一起,而且要抓紧,水才不会漏。
熙熙:我觉得太神奇了,真好玩!
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画竹影,看,竹子到纸上来啦!
竹子还可以怎么玩呢?
有趣的竹竿舞
通过前期的游戏,幼儿对竹竿的玩法产生更多的想法,有小朋友提出我们还可以跳竹竿舞,孩子们纷纷表示想尝试跳一跳,于是在一个午后,我们开始了第一次的尝试。
然而第一次尝试孩子们就发现了问题......
谁打竹竿?谁跳竹竿呢?
竹竿会夹住脚怎么办呢?
小朋友跳不整齐,踩不上音乐节奏!
......
然然:我们依次玩,打竹竿和跳竹竿交换着玩,配合起来跳。
炜炜:我们要排着队跳,否则就太乱了!
涵涵:我们要先练习节奏,会跳了再加上音乐吧!
孩子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并在慢慢摸索中对竹竿舞的节奏熟悉起来,并能跟着节奏进行打竿和跳竿。于是,我们将收集来的竹竿运用到游戏中,体验跳竹竿的乐趣!
竹子是世界上最美的植物之一,它四季常青,姿态优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华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竹子的存在。
绘本《和竹子在一起》
在一起阅读了《和竹子在一起》绘本故事后,孩子们知道了竹子的其他作用。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竹子,挖掘生活中竹子的价值,我们一起探索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竹制品。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得到竹子呢?孩子找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竹制品。
小小竹制品,在生活中却有大大的作用呢,既环保又实用。在欣赏了竹子的自然美之后,孩子们已经对于竹制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尝试用竹条、藤条等及其他材料进行竹制品编织。
初试竹编
传统竹编有很多种编法,我们学的叫十字竹编法,也叫压一挑一法,是最简单也是应用最广的竹编方法。
一个人编竹条总是散开,我们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
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竹条,这样就更快啦!
编的时候一定要压紧才不会散。
认真编织中
我的竹编画,嘻嘻,还不错吧!
竹编小船
多次尝试后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编织了,想编出形状来,于是大家商量决定编织一条竹小船。
第一步先把竹条编成这种方形。
紧接着依次把竹条尾部叠在一起。
最后用扎带捆紧竹条的尾部。
这样一个简单又漂亮的竹船就完成啦!
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去装扮我们的植物角吧!
竹艺畅想
在对竹子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小朋友们在美工区也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创作之旅......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黏土竹子
折纸竹子
竹筒画
竹子水墨画
竹简书
原来古人用的这种书!
学竹精神
竹子的生长
通过竹子生长视频孩子们了解到:竹子在前四年的时间里,仅仅增长3厘米,而到了第五年,却能在短短6周内,以每日30厘米的速度飙升至15米之高。这看似神奇的现象背后,实则是竹子在悄然无声中深扎根基,厚积薄发的过程。竹子的精神
竹子具有顽强执着的品质,不管风吹日晒雨打,即使是冰雪覆盖,它依然傲立挺拔。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让孩子们朗朗上口,记忆尤深。
老师告诉孩子们:竹子的生命,就像我们人的生命一样,需要厚积薄发,所以咱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和态度,从小事做起,成就自身优秀的品质,为我们的一生做好铺垫。
孩子们也许还似懂非懂,相信这样引导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美好的种子。
奉节本土竹文化浸润
竹
枝
舞
奉节的竹枝歌舞,音乐动听,舞姿优美,孩子们看着都忍不住跟着动起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的时候,深受本地民歌的感染,写下了竹枝词,从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便像那连绵不绝的清江水,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中流淌着。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首诗的热爱。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从初遇“竹”的好奇,到走近“竹”,孩子们对竹子的认知逐渐上升。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发现、思考、想象、创造;在亲身体验、实际探究中对竹子的特质与竹文化深入感知。
关于“竹”的课程还有很多,有待孩子们去认识去发现,我们教师将继续做好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让孩子们全面了解竹子的知识及其所蕴含的品质,塑造幼儿优秀品格。希望在后续的活动开展中,能有机会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走到竹子身边去,或许会生成出更多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让竹子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们开心快乐的成长……
图文:大一班教师
编辑:小 小 老 师
审核:靳 术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