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祝福!
团县委机关幼儿园
愿您新的一年
日迈月征,朝朝暮暮,
愿新年胜旧年,
欢愉且胜意,
万事皆可期。
致亲爱的小朋友
— 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
可爱的宝贝们,祝福你们,又长大了一岁。在过去的一年里,与你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欢声笑语;新的一年,老师们依然带着期许与梦想,希望你们勇敢前行,去探索未知,奔跑在朝阳下,平安健康、快乐成长!
致尊敬的家长
— 家园携手 助力成长 —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是你们的理解与信赖,让我们坚定方向,矢志不移;是你们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们工作更有成效、节节攀升!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携手同行,不错过孩子的成长点滴,共同陪伴孩子快乐成长,一起见证家园共育的奇迹。祝愿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致全体教职工
— 我们是温暖的幼教人 —
因为你的呵护,让孩子从懵懂走向成长;因为你的坚持、努力、团结、激情、向上、爱心,团县委机关幼儿园才能不断奋进向前!亲爱的老师,谢谢你!新的一年,愿你们在平凡的工作中获得快乐;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充实;在专业的修炼中实现自我;在每一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时光里,收获稚嫩也炽热的情感;在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新的一年,祝愿大家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致社会各界人士
在这岁月流转、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团县委机关幼儿园发展的你们,致以诚挚的新春问候和美好祝福!
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一般有鱼(寓意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
守岁
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压岁钱
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
放鞭炮
放鞭炮,是传统年俗之一,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这个习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等等,主要为了表示喜庆。
春节亲朋好友欢聚之时,正是幼儿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契机:给家里的长辈以及亲朋好友拜年,学说吉祥的祝福语。通过送新年祝福的方式,感谢长辈的养育和爱护之恩,弘扬孝老爱亲、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问候礼仪
01
见人称呼不可少
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亲人,懂礼貌的孩子都会称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节期间的客人比较多,这就要靠家长提前教导孩子该怎样称呼就要见面的客人。
02
提前教导肯开口
由于一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比较口生。如果你等与客人见面了才教孩子称呼,孩子或许觉得别扭不肯开口,若你在见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练”着称呼一下,孩子称呼起来就很自然了。
03
学习祝福的话语
祝福的话语,就像一阵春风,能让人心情舒畅。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多教孩子一些祝福的话语,比如“恭喜发财”“新春快乐”“岁岁平安”“步步高升”等,还可以考虑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手势,比如抱拳作揖,或点头微笑等。
红包礼仪
01
双手接住
拜年时,孩子会收到代表祝福的红包。家长要告诉孩子,长辈给红包时,要双手接住。
02
礼貌致谢
接过红包后,礼貌地说“谢谢”,千万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拆开,因为这是非常没有礼貌的,可以将红包放到家长或自己的口袋里。
餐桌礼仪
01
长者先 幼者后
无论是在自己家还是亲戚家,用餐时都要按照长者先幼者后的顺序入座。让长辈先动筷,家长要鼓励孩子给长辈盛饭。
02
细嚼慢咽
夹菜时,不要翻来覆去地挑拣,用餐时,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声音,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含着饭讲话。
03
专心进餐
提醒孩子要好好地坐下来吃饭,不要跑来跑去或一边吃饭一边做别的事情,比如玩玩具、玩手机等,会不利于消化。
待客礼仪
01
对待客人要亲切
听到客人的敲门声,应热情地迎接。客人坐下后,鼓励、引导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招待工作,比如端茶倒水,备些点心果品。如果有小朋友一起来,孩子要学着大方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
02
大人讲话莫插嘴
客人与父母交谈时,孩子不要随便插嘴。当客人与自己交谈时,则要落落大方,诚恳礼貌,不要敷衍。
03
和孩子一同送客
客人离开时,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将客人送到门口道别,并邀请客人下次再来。
做客礼仪
01
主动问候说谢谢
告诉孩子,到了亲戚家后,一定要微笑着和各位亲朋好友打招呼。如果不是很熟悉,叫不上称呼,微笑着挥挥手说句“您好”也是可以的。
02
他人东西别乱动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
03
微笑回应
孩子受到招待后一定要微笑着说“谢谢”。
04
礼貌告别
离开的时候,要语气温和向主人告别,并请主人留步,不要远送。记住,别人家不是自己家,基本的尊重和礼貌是必须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