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徒工成长起来并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的高级工程师,解锁时空数据奥秘与应用研究的科学家,助力“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的航天人……12月6日,第8届创新大工匠颁奖会举行。41位创新人物从1000余个项目发明人中脱颖而出,其中12人被授予“创新大工匠”称号,8人获“创新人物专题奖”,21人获“创新大工匠提名奖”。
凭借钢筋笼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研工程师郭振雷获评本届“创新大工匠”。传统钢筋笼绑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难保证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整个建筑行业。项目立项之初,郭振雷和团队就清楚地意识到,要研发一台能够快速精准绑扎钢筋的设备,所需的技术横跨了建筑结构、装配式机电和智能化等多领域,这在国内外都没有技术先例,团队将面临极大的难度和挑战。
“对我来说,工匠精神意味着哪怕遇到再大的压力也不要轻易放弃,意味着即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要继续前行,意味着要以创新和突破为己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推动自身和行业的共同进步。”郭振雷和团队设定了明确的研发目标,并通过不断的优化设计予以实现,曾经需要两名熟练工人30分钟的工作量,压缩为1名操作工借助新设备耗时15分钟即可完成,人员减少50%、效率提升50%。“作为扎根北京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切身体会到,相关部门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开展科研的自由度也在不断提升。期待通过进一步的改进提升,这台设备后续能在真实的施工场景中发挥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特别研究员张晓已在光计算领域深耕了十余年。与当前普及的电子计算机相比,用光子开展计算还是个新生事物,该领域的研究将成为未来光子计算机研发的基础。“现在电子计算的发展速度放缓,从原理上来说,光计算在速度、容量、能耗等方面都具备优势,前景十分光明。”张晓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对工作充满热爱和执着,不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是沉浸打磨工作成果,融入创新思维,追求极致完美并自得其乐。
“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既需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营造开放创新生态,也需要弘扬和践行求实求真、探索创新、平等包容、开放合作的科学精神,以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表示,期待通过“创新大工匠”的评选,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福建省石狮市星火铝制品有限公司 陈兴星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坚持“创新立院、人才强院、服务兴院、开放办院”发展战略,秉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追求,巩固提升智慧城市、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分析测试四个优势领域,持续强化科技智库、科学普及两个特色领域,前瞻布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信息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与低碳技术四个研发方向,成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科技力量,高精尖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国际和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和先行先试政策的重要实施力量,全面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如果你对北京科技、科普的
“大事小情”感兴趣,
就一定不要错过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