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挨骂,无外乎“和尚念错经”了

政务   2025-02-01 07:07   河北  
点击“我是基层干部”关注我哟

利益冲突

    在涉及利益分配、资源争夺等问题时,村民容易怀疑村干部存在私心。例如在西南某地,县里修建二级公路征收了某村约20亩土地,乡政府称分配方案经过群众代表讨论通过,但部分村民却坚信其中有猫腻,认为"肯定是村党支部书记伙同乡干部弄虚作假",最终依靠上级政府介入调查才确认并无问题。

工作方式问题

    部分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不善于倾听村民意见。有些村干部在处理村民事务时,态度强硬,甚至使用"你不签字,啥都没有了"等话语,导致村民反感,认为村干部"不像话""

工作落实不到位 

    政策宣传不深入:有些村干部对新的惠农政策只是简单传达,不做详细解释,导致村民误解。比如农村医保政策调整,村干部未讲清报销范围和比例变化,村民以为缴费增加却没好处,就会抱怨村干部。 

    项目执行有偏差: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个别村干部未严格按标准施工,出现偷工减料情况。如某村修路,厚度和宽度未达规定,没用多久就出现裂缝,村民出行仍不便,便会责骂村干部。 

处事不公 

     利益分配不均:在评选低保户、贫困户时,有的村干部未按实际情况和标准,将名额给了关系户。如某村一家庭条件较好的村民,因与村干部沾亲被评为低保户,真正困难的家庭却没名额,引发村民不满。 

      纠纷处理偏袒:在邻里土地纠纷等问题上,部分村干部不公正调查处理,偏袒一方。像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起冲突,村干部因其中一户是朋友,就将边界划给对方,被偏袒的一方会觉得不公,从而对村干部不满。

村务管理不透明

      有些村庄,村务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在规定时间内上墙公示,导致村民的不信任度上升,认为其中有猫腻,村主要负责同志不敢公开,进一步激化干群矛盾。

政策理解差异
      村干部与村民在观念上存在差异,对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比如一些村干部在执行政策时,未能充分结合村民的实际需求进行解释和引导,导致村民认为政策是村干部"强加"给他们的,而不是为了村民的利益。

工作作风问题 

      态度傲慢:一些村干部在与村民沟通时,态度不好,语气生硬。比如村民询问建房审批流程,村干部不耐烦,不详细解答,还呵斥村民,让村民觉得村干部摆架子,引发反感。 

      办事拖沓:有的村干部责任心不强,村民找其办理事务时,总是拖延。如村民办理自建房申请手续,村干部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及时帮忙提交材料,导致村民办事受阻,引起村民抱怨。 

自身廉洁问题 

      贪污挪用:个别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村里的专项资金。如某村村干部将上级下拨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资金挪用,导致项目无法实施,村民的农田灌溉受影响,引发众怒。 

      收受好处:在一些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事务中,部分村干部收受供应商好处,选择质量差的产品或服务。如村里采购路灯,村干部收了回扣,采购的路灯质量低劣,经常不亮,村民对此极为不满。

我是基层干部
为官艺术,官场百态,关注基层干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