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那样 | 小众文化 | 唯我们不同 | |
小众 | 视觉 | 潮流 | 生活 |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
1969 年,55 万美国士兵被派赴越南战场,反战运动却使美国陷入狂乱。
越战泥潭、水门事件、石墙风暴、暴力镇压,60 年代背景下的美国青年人,是《毕业生》里的幻灭者,向往着《逍遥骑士》里的流浪和自由。
大部分年轻人处在苦闷、怀疑、愤怒和不满的情绪之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副副聚集在纽约郊区 Woodstock 音乐节中,那些纯真的面孔和欢乐的场面。
他们嬉戏、拥抱、冥想、发呆;他们唱歌、跳舞、喝酒、放飞……
他们在滂沱大雨的泥泞草地上,一起放声高歌一起疯狂摇摆。
他们以这样的形式表达和发泄对战争的厌恶,嘲笑和蔑视着虚伪的政治和平庸的文化。
这群被称作 “垮掉的一代” 的非主流的年轻人,创造了这个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摇滚音乐会,伍德斯托克也成为了反主流文化者心中的圣地。
他们刚刚经历过美国梦,尚未奋斗就获得了祖辈梦寐以求的一切:车子、房子、票子,应有尽有。
正因如此,他们怀疑父母对他们 “努力奋斗” 的告诫,怀疑商品金钱的必然意义,怀疑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合理。
生活富足没使他们快乐,相反,虚伪、拜金、性向压迫、战争……使他们陷入迷惘。
原本完美无缺的梦境,开始慢慢崩塌。
作为音乐节的鼻祖和里程碑,1969 年的 Woodstock 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那些宣扬 “爱与和平” 的年轻人,以音乐为桥梁构架起了一个真实的乌托邦。
而在音乐节举行的前几个月,那里的居民还把那些即将到来的年轻人视为洪水猛兽,极力反对。
然而,当他们看到第一支乐队抱着吉他上台,台下几十万的人群开始欢呼沸腾时,他们的神经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泪腺。
4 位活动发起人
很难想象,这次规模巨大的反主流文化盛会的发起人,只是四个背景各异的年轻人,约翰•罗伯茨、乔尔•罗丝曼、阿蒂•科恩费尔德和迈克尔•朗。
他们合谋策划了这场大规模的音乐会,地点选在苏利文县贝塞尔镇的白湖空地,标志图案是一只落在吉他把上的鸽子。
本想着靠卖门票赚钱,音乐节开始后,因为现场的人实在太多了,主办人宣布这场音乐节免费,改计划靠卖纪录片版权赚回投资。
场地周围的篱笆被拆除,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这场歌颂「爱与和平」 的盛会。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的助理导演和剪辑师,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马丁·斯科塞斯!(👁 猜猜是哪个?)
星期四夜晚,弥漫的烟草气味和嘈杂的脚步声充斥了整个小镇。
没有人关心能不能买到门票,他们只是想来到这儿。
45 万人聚集在舞台周围和小镇的草地上,欢歌载舞,更有一百万人堵在前往音乐节的路上。
你可以从航拍中看到上万辆各式汽车停靠、拥堵在小镇的每一片土地和每一条公路上,而人海沸腾的场景更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政府没办法了只能封路,后来很多人干脆弃车走路前行。
更难想象的是,在那个年代,嬉皮士在民众眼中无疑是混乱和麻烦的代名词,几万嬉皮士聚在一起,这是一件「毁灭性」 的事情。
然而,这次人数庞大、空前绝后的音乐节,整整 3 天没有发生任何的暴力事件。
这是音乐的力量,是音乐中寄托的 “爱与和平” 的理想的力量,是心灵的力量。
星期五,主办人迈克尔•朗从附近的空军基地租到一架直升飞机运送演员登台,为期三天的音乐节开幕了。
当时最著名的很多乐队都参加了这次演出,比如民谣女王 Joan Beaz、the Who 和压轴出场的 Jimi Hendrix 等三十多位歌手和乐队参与其中。
午夜,天上开始下雨,整个音乐节又多了一种天然的乐器伴奏。
无数的人点起了蜡烛,在黑夜暴雨中的帐篷里躲避。
在这充满迷茫与愤怒的 60 年代,在条件恶劣的草地上,人们没有抱怨大雨,抱怨泥泞,抱怨饥饿,抱怨简陋。
他们可以用任何形式寻欢作乐,表达他们最纯粹的理想:爱与和平。
星期六,阳光再现。这一天震耳欲聋的摇滚乐使现场的气氛达到顶点。
无论你是处于哪个时代,哪片土地,都会被现场的氛围感染到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一位参与者在后来的访谈中回忆:
“我们尽情地享受着音乐,始终保持着亢奋状态,结交着新朋友。这就是伍德斯托克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启示 ——在这一群处于幻觉之中的年轻人中,素不相识的人也很快就能成为朋友,大家都能象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在一起。你能感觉到那种亲密的友谊和集体的感召力。这种博爱精神也许是我对60年代末最怀念的事情。”
男人,女人,白人,黑人,大人,孩子……他们恣意舞蹈的影子在傍晚深蓝色的天幕下尽情流动。
你能从这种画面中感受到最纯粹的美好与欢乐。
星期日一大早,一个声音就在牧场上空飘荡:“它能使你变大,它能使你变小……”
音乐节期间,一美元就能随处购买到 LSD。
音乐节的参加人数越来越多,州警察估计有 45 万,还有人估计是 70 万。
下午五点,又是一场暴风雨。
在一个村子里,当地的宗教组织发现一个年轻人钻进了教堂的地下室,他用煤气烧了一罐豆子吃,然后在桌子上留了钱。
这三天里,他们疯狂地放飞自我,没有哪个音乐节能同时满足大家 「摇滚乐三件套」。
而 Woodstock 做到了。
星期一,音乐节结束,人们各奔东西。年轻人们又回到自己的家中,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就像一场梦,” 主办人迈克尔•朗回忆说。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在 1970 年上映,并获得 1971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以及最佳剪辑与最佳音响的提名。
在此之后,我们再也见不到这样的摇滚音乐纪录片了,一并消失的还有这样的音乐节。
乌托邦毕竟是乌托邦,它缺乏现实的种种考虑与支撑,无法长久健康的持续下去。
但是,它却依旧是人们逃避现实与丑恶,寄托理想、爱与和平的最美幻想。
Love & Peace
E N D
⭕️ 小众青年棋牌室
地下故事
• UNDERGROUND STORY
⭕️ 小众玩家游乐场
小众潮流
• STYLE MY WAY
第一次正式介绍一下我自己。
开这个视频栏目,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十年纹身创作路上的,真实与感动,从容与疯狂。已经选好了十多个题材,涵盖小众文化、纹身科普、创作思维、设计技巧... blablabla 在不用纹身的日子里,会跟兄弟姐妹们一一分享 谢谢关注和支持我,比心!
⭕️ 纹身爱好者聚集地
纹身记事本
• TATTOO JOURNAL
【单针纹身过程】《破碎与希望》
就算心碎了一地,也要抬起头来!希望这个纹身能提醒自己要去勇敢面对,不管好与坏,都要努力去拼凑自己的人生。因为自己喜欢人体切片、木乃伊和拼图,所以希望图案能有这类元素。
预 约 七 哥
个人微信:YaoSics
微博:七哥 MrLu
B 站:七哥 MrLu
知乎:七哥 MrLu
小红书:七哥 MrLu
添加微信请说明来意:
纹身 | 合作 | 交友 | 吹牛逼
关于 七哥MrLu | CHOKSTICK 小众 / 视觉 / 时尚 / 纹身 | ||
文字 / 视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