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花蚊子”,预防登革热

文摘   2024-10-11 17:32   重庆  

夏季气温高,蚊虫猖狂,它们不仅叮咬吸血,骚扰人群,更要命的是还要传播登革热等传染病。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美洲、东南亚多个国家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登革热流行。


1

什么是登革热?


是登革病毒经蚊虫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9月,潜伏期为3~15天。通过“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病。

 

2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

突发高热 + 三红征 + 三痛 + 皮疹。


(1)突发高热

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摄氏度。

(2)三红征

即面、颈、胸部潮红。

(3)三痛

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酸痛。

(4)皮疹

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3

什么是登革热媒介伊蚊?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个体较小,主要孳生在小型清水型积水里,胸部有白斑,腿上有白环,白天吸血,俗称“花蚊子”。重庆市无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在我市居民区、公园、绿化带、废旧轮胎堆放地等处广泛分布,吸血凶猛。


每年春季气温回升,伊蚊雌蚊吸血后,将卵产到各种小型积水容器中进行繁殖,夏季进入活跃期。伊蚊的孳生离不开水,要想防制伊蚊,管理好各种积水是关键。


4

如何控制蚊虫孳生,预防登革热?

科学的灭蚊方法应该以清除孳生环境为主,辅以药物杀灭幼虫和成蚊。所以,搞好环境卫生、清积水、杀灭成蚊对于预防登革热等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清除孳生地

保持环境干净整洁,清除卫生死角、暴露垃圾,消除或处理居家环境中各类积水容器。

如家里的花瓶、水养植物以及泡菜坛坛沿水至少每周彻底换水一次;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积水;保持地面地漏、坑洼处无积水;下水道、排水沟、地沟应保持畅通,无堵塞;做好废弃物、闲置容器管理,废旧轮胎遮盖堆放或打孔、无废弃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可以蓄水的垃圾物;闲置花盆等容器倒置放置或用防水材质的遮盖物盖住谨防积水等。


(2)装上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

房间可安装网眼密度不低于16目的纱门、纱窗,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在蚊密度高的地方,休息时可使用蚊帐。


(3)使用诱蚊灯、电蚊拍等

诱蚊灯一般设置在室内隐蔽的角落或有观赏植物、水体的阳台/露台,离地面1~1.5米,使用时尽量远离其他光源。


(4)室内、户外正确使用蚊香或驱蚊液(片)

蚊香和驱蚊液如果在封闭的房间使用,可以杀死蚊虫,在通风处,也能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室内天黑前点燃蚊香或使用驱蚊液(片),驱蚊效果最佳。在天黑入睡前密闭房间使用蚊香或驱蚊液(片)1小时,然后开窗通风(纱窗要密闭)。

户外活动时,可每隔2~4小时在头、脖颈、四肢等裸露的皮肤上喷、抹蚊虫趋避剂,如驱蚊贴、驱蚊花露水等。目前市面上的驱蚊花露水有效成分多为避蚊胺、驱蚊酯等。儿童使用的驱蚊剂内避蚊胺含量不应超过10%,不建议给婴儿皮肤涂抹趋避剂。同时,成人在一定注意不要对着眼睛和有伤口的地方喷、抹花露水。


(5)生物防蚊

对家庭及周围环境中的水池等,可采用投放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杀虫剂或养鱼等生物方法进行防制,以防止蚊虫孳生。

  

5

如何治疗登革热?


目前暂无特效药物和保护性好的疫苗,早发现、早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特别提醒:夏季外出旅行归来的朋友若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并在14天内具有登革热疫区旅居史,应及时就医,并上报登革热疫区旅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早做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来源:公共卫生科

编辑:党委办公室

长寿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官方订阅号,发布最新资讯、展示医院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