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
“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登高远眺、宴请宾朋
赏菊喝酒、遍插茱萸
历代文人墨客,
对于重阳节,多有吟咏之词。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九九与“久久”谐音,意寓长长久久,所以在古代人民就在这一天祭祀先祖,照料老人。如今,这一天也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有天时(秋高气爽)、人和(敬老)之利,已是“尊老敬老”的代名词。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 其中流传甚广的是“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虽然有古代烙印,但其崇尚孝道、教化晚辈敬孝父母、不忘生育之恩的本意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