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名刻意两无心——写在《吴玉如全集》出版之际

文摘   2023-09-07 12:12   天津  


逐名刻意两无心

——写在《吴玉如全集》出版之际

·李云光· 

2019年5月初,遵《吴玉如全集》主编韩嘉祥先生嘱,我承担了《诗文卷》《信札卷》(一、二)的辑录、完善书稿工作,得以窥见吴玉如诗文遗迹,赏其书翰,品其风骨,竟能与这位“逐名刻意两无心”的鸿硕大儒有近乎零距离的审视和接触,湛若秋露,穆如春风,此生幸甚。然欣喜之馀,深感责任重大。在编辑之初,主编韩嘉祥先生叹曰“《吴玉如全集》十八卷中,作品卷是全集的重中之重,而信札卷则是难中之难。”我生也迟,虽私淑吴玉如,惜未能亲聆吴老教诲,自知学浅才疏,惶恐之余“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唯恐给吴老蒙尘。

图一:《吴玉如全集•诗文卷》

吴玉如先生诗文在其艺术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造诣之深,固不待言。其诗文结集出版,本卷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在2007年初,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相邀整理《吴玉如诗文辑存》,于2009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第二次整理是在2018年纪念吴玉如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约请南开大学吴玉如文献整理课题组合作,加以重订增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吴玉如诗文辑存(增补本)》,弥补了首版之不足。本次出版的《吴玉如全集•诗文卷》(图一),以增补本为蓝本,校勘辑佚,踵事增华,共收录诗钞一千一百四十首,词钞一百二十余首,其中最早的是十九岁所作,最后一首是吴玉如去世前一年的作品,时间跨度有半个多世纪。同时收录论书、题跋、杂文若干,并配发了一些手稿墨迹穿插其中。题跋卷中已录内容,本卷不再收录。信札部分另为两卷。吴玉如年表、常用印、部分生活照附列卷尾,以广其传。

图二:《吴玉如全集·信札卷》

吴玉如一生游心于艺,老而弥笃,且交游很广,勤于书翰,留下大量的信札墨迹。其内容涉及当时政情,爲艺谈道,处世待物,或叙及学术活动,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能反映他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这次出版的《吴玉如全集·信札卷》(图二),是一次较系统整理的吴玉如先生的书札专集。尽管在《吴玉如诗文辑存》中收录一些书札之作,但侧重于诗稿文集,读者未能亲见墨迹,终为遗憾。且吴玉如书法精湛,人们都是异常珍视的。在搜集整理吴老信札遗稿过程中,吴玉如艺术馆不遗余力多方联系,倾注了大量心血。故遇佳篇,必见录。然限于篇幅,还是删去了事涉琐屑及钢笔书写的遗稿,都为两卷,举凡先生之心灵及待人接物之状,于此仿佛得之。

吴玉如先生是好古敏以求之者,给前辈、师长、上司、学友、同事及门生后辈的函覆多用文言,言简意赅,谦恭有礼。其格式、其语言、其行文、其遣词极为考究,因人而异。对长者于恭敬、感恩、图报之中不卑不亢,自然得体,不失礼数;对后学提携、关心、帮助言辞恳切,平易近人,其情操与风范,在当今社会仍是人们的楷模。

吴老当时在京津两地轮流居住,门生遍及各地,鱼雁往返是他教学的方式之一,对求教者有问必答,有错必纠,宛如面授。平时写信虽极爲简短,但如有必要,如与学生详解诗词古文,对说文、训诂加以详考等,倾箱倒箧,不惜笔墨,妙言警句随处可见,而且包含独到的学术见解。对爱好旧诗之友人,常在信中附加诗句,或以诗代简,于交往中见切磋砥砺之情。故其书札大幅小帧,无不气息高古,文质相生,至臻完美。虽逸笔草草,亦笔笔不苟,结构严谨,章法整饬,给人一种不激不厉、坦诚谦和的感觉,彰显着传统文人的品格与情操。

图三

吴玉如先生对自己所作诗文,没有留存的习惯,“随手弃置,终不自热”。尽管吴玉如艺术馆搜集遗稿从未间断,仍有遗珠之憾。在收集到的资料中,有的随手写在便签或笔记本散页上,且手稿改了又改,甚至模糊不清(图三);有的散乱无章,支离琐碎,不成片段,致使一些内容有头无尾,有些传抄和转录者舛误甚多;有的将一首律诗,抄成两首绝句或辨识之误,导致诗句平仄失粘或出韵,订讹工作很难精准,查找接续与辨识不免大费周章。

图四

在整理过程中,本着“抢救文化遗产”的理念,哪怕是只言片语,亦不放过,就像外科医生在屏幕上查看X光片似的,或放或缩,反复辨识,时常熬至深夜,每“抢救”出一篇,愉悦之情溢于言表,遂与主编或其他编委分享。尽管如此,就诗词而言一天整理不过二十馀首,出版社负责同志依然感到蜗行牛步,当主编顺手抽出一张墨迹图片(图四),请其辨识认读时,直呼“天书”,个中甘苦,正如香茗醇酯,非饮者岂能体之乎。

在辑录过程中,针对一些首尾淆乱,文义断绝的零散资料,也是异常珍视的。虽寻究为难,更需一颗敬畏之心,校对如仇,若轻率判断,自然难免致误。即便在专业媒体上刊发的作品资料,亦不可完全按图索骥。如《中国书法》2006年第12期所刊《吴玉如致李士伟信札册》,其中数通约书于庚子(1960年)前后,内容均系与李仕伟治印之请。然依图释文后,发现句义不相联属,如第一札(图五:《致李士伟信札》局部)“暇日兴至,为镌‘玉如六十后作’六字,大无过寸,愈小愈盼,可用在扇头。朱白文与篆体,悉不望亟亟,因向所用之章,为赵信天翁所镌,历三十馀年残缺失真矣。”时吴老已年过六十,故有治此印之请,后又云所用之章,历三十馀年,于文义于情理都不可通,读来令人费解;“朱白文与篆体,悉不望亟亟”如此联续,无论从语法或语气来看,便不可通。第三札所陈“治白文者‘吴家琭印’四字,暇日奏刀,从命笔,恕我请之不事客套也。”是中文词更不搭界。经反复辨析,原是编纂者疏忽将两札数帧图片首尾相混,致南其辕北其辙也。遂将第一札首页与第三札尾页联属,第三札首页与第一札尾页呼应,义亦明白,请刻印,再客套,“朱白文与篆体,悉从命笔”,“暇日奏刀,不望亟亟”,便顺理成章了。

图五:《致李士伟信札》局部

考究文字,以求其是。吴老手稿多是草书所写,其中多用本字、古体字和异体字,所以辨认起来亦十分困难。文字上的疑难,破解起来需要花费很大功夫,如《致靳仲云》手札中有“数次奉召,皆未克诣”之语,意是都没能到,其“克”与草书“先”相似,对照来看,文义既殊,显然“克”合于文意。对校过程中一个困扰的问题就是异体字,按出版系统质检标准,释文用字以《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判定异体字的依据,须将古字改成今字。如书札,去“劄”取“札”;《白皮松》“哑如老翁欬,娇似美人唱。”句中“欬”字移“咳”;又“弥望凤城到处花,迂生鹿鹿若为耶。”其中“鹿鹿”通“碌碌”,改作今字,既体现编辑体例的系统性原则,又可见古今词语之变,惜未与墨迹对应。又如《致庞宝麟》:“者番到京,抽暇必来看汝。”者番,汉语词汇,这次之意,改“者”为“这”,不免失之古意。又如“期之嘿嘿笑口张”之“嘿嘿”,一读hèi,象声词,形容笑声;一读mò,古同“默默”,不作声,意义各别,不容混用。又如“田畴方罫如,川流一线画。”其中“方罫”,指棋盘上的方格,尽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罫字,亦不能用卦辞之“卦”代替,关键在于是否恰当。又如五古《赠黄馨山》“愿同示后生,使知或无盭。”之“盭”虽与“戾”同,我们还是坚持用了本字,以体现理据性原则。

排列次第,随类相从。一是诗词卷按体裁分为古风篇、五律篇、七律篇、五绝篇、七绝篇、诗馀篇、艺文篇,并依内容以春水、夏云、秋月、冬雪四时为序,各具象征,统摄自然。其中诗馀篇按词调之字数多少为序,少前多后,读者细观,约略可见。二是在书札中,大体依受书者生卒时序排列,借以约略显示吴玉如生活的线索。但不少受书者生平难详,只能估其大致时段、或长幼先后来决定顺序。加之吴老写信作答往往随手执笔,不写年月,只署日期;有的只署“两浑”,没有日期,故按年月编排时序是很困难的。遗迹原文多是文言,且不注句读,其语境与现代汉语不同,于释文酌加标点,仍不免鲁鱼亥豕。在遇到难以考究的文字、生僻词语或句读,无不向主编韩嘉祥先生请释疑难。先生不假思索,脱口作答。如果没有先生知识之渊博、治学之严谨,《吴玉如全集》的结集,想来是不可能的。愿此书的问世,为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一份气象。

“识得读书真理在,逐名刻意两无心。”正是吴玉如高尚人格之真实写照。其书艺之造诣,实为一生学术思想之结晶,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就是这位鸿儒大隐,却未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上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亦或大家曾公开质疑:“你说吴老是文人,谁见过他的文集?你说是诗人,谁又见过他的诗集?”甚至有话语权的机构于吴老书艺讳莫如深。我想,一个没有大师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即然有而得不到尊重,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当今的中华民族尤其需要传统文化的回归。吴玉如先生艺业,犹如钻石之多面体,得其一体,便能熠熠生辉,发扬光大,尚期异日,此又不仅及门诸子之任。《吴玉如全集》荟萃精品,蔚为大观,尤其是《诗文卷》再次刊行,自是对社会最好的回答。
转自《天津文史》2022年第四期

作‖者‖简‖介




李云光,一九五八年生,自署清水闲人,祖籍河北文安。师从韩嘉祥先生,为吴派书法艺术第三代传人。整理、编辑《吴玉如诗文辑存》《吴玉如全集·书札卷》《吴玉如全集·诗文卷》 《吴玉如大字兰亭集联》等。应天津市文史馆及多家出版社之邀担任特约编辑。



写意花鸟画、书法班 招生


2023年秋季写意花鸟画班开始招生,由著名花鸟画家阮克敏、郭书仁教授分别执教。课堂上老师绘画示范讲解,学生课后临摹练习。

书法班由张枕石老师执教,以隶书、楷书、行书为主,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学习内容。

小班授课,无助教,可录像。

授课地点: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文化小城E202今晚大家书画艺术

课      时:每期15节课

报名时间:即日起,人满即止

咨询电话:

022-27273307、15022798192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跳转至文章
著名花鸟画家写意班、书法班招生(教学视频)
传承 ▏非遗拓印课程招生
孙其峰先生教画孔雀
阮克敏教授示范小燕子写意画法(视频)
郭书仁教授写意梅花专题(视频)
傅雷对近现代画家巨匠的点评!
吴玉如现场作书珍贵视频
经典赏析:彩笔凌烟倪云林
笔为骨,墨为肉,色为饰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信息


大家书画
天津市今晚大家书画艺术院成立于2008年,成功办学十余年,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书画人才。著名花鸟画家阮克敏、郭书仁教授写意花鸟画班常年招生,青少年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国画班常年招生。详询022-2727330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