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罢免国防部长,以色列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旅行   2024-11-08 18:24   中国  
这两天的注意力主要在犹撒国大选上,没来得及写犹太国的最新动态,犹撒大选尘埃落定、懂王即将开启二进宫的时候,咱们回过头来,简单聊聊小内内罢免国防部长的事。
正文:
犹撒大选投票截止的同一天,就在大选结果即将出来之前,当地时间11月5日晚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讲话,宣布解除国防部长加兰特职务,理由是两人之间存在重大信任危机。
战争时期的以色列,国防部长不能轻动更不可空缺。在这么敏感的时刻,小内内做出这样的大动作,自然有他的理由。
而加兰特被忽然罢免后,现任外交部长卡茨将接任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则由不管部长萨尔接任。
注:不管部长并非不管事,而是不管具体部门,又翻译为无所任大臣,为不负责具体部门的部长级内阁成员,通常负责部门协调与内政事务,同时根据指派负责专项事务,也可用于安排闲职,有点类似于咱们行政体系中的非领导职务,但地位比非领导职务高。英国、以色列、法国、日本等国政府都设有不管部长。
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的内部矛盾也随之激化。
不过外界的注意力,多放在得到美国支持的左翼与小内内所代表的右翼矛盾之上。
包括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甘茨退出战时内阁一事,就是在美国的支持下,作为小内内最大政治对手之一的中左翼代表甘茨,对小内内政府发起的猛烈进攻。
如果不是犹撒大选如火如荼、民主党选情频频告急,民主党没准已经掀起以色列版的颜色革命,把小内内撵了下去。
但小内内的压力不仅于此。
因为除了外界更为熟悉的左右矛盾,在右翼内部,也有右翼与极右翼的区别。
小内内原本是右翼的标志性人物,但近年来越来越向极右翼发展,加兰特则可以算是中规中矩的右翼。
虽然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支持彻底吞并巴勒斯坦,但相比右翼,极右翼的观点更为极端。
我们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在战略层面,右翼、极右翼基本差不多,但在战术层面,右翼愿意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阶段性妥协,极右翼则拒绝任何让步,主打的就是一个头铁。
比如在本轮巴以冲突中,作为国防部长的加兰特,就一直坚持优先解救人质,并希望尽快达成加沙停火与人质交换协议。
这一点,与小内内扩大事态拉美国下水的思路背道而驰。
另外,在征召哈瑞迪犹太人入伍、调查以军决策与行动失误等重大问题上,加兰特也与小内内意见相左。
以前的发文中说过,由于特殊的建国历史,以色列虽然以犹太人为主,但犹太人的来源却千差万别。有的深受西方世俗化文明影响,有的始终遵守犹太教的古老传统;有的坚持极端犹太复国主义要全部占领巴勒斯坦,有的则希望通过给巴勒斯坦人保留部分土地以缓和关系。
建国之初,由于巨大的外部压力,以色列的内部分歧被压制。但随着以色列在中东站稳脚跟,内部矛盾就逐渐开始显现。
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采取多党制的以色列,被分化为无数小党,单以政见论,就可以分为左翼、中左翼、右翼、极右翼。
正因政见分裂、党派众多,单个政党很难赢得单独组阁所需的60个议席。虽然小内内所在的利库德集团为第一大党,但也只能占据三、四十个席位,必须拉拢其他小党才能组阁。
显然,利库德集团不可能去拉拢政见与自己对立、势力与自己相当的左翼,只能跟极右翼抱团取暖。
这就是小内内经常被极右翼裹挟并最终蜕变为极右翼的根本原因,因为一旦失去极右翼的议席,小内内立马就要下台。
人类社会有个普遍性的规律,那就是社会矛盾越尖锐,社会思想越极端,各种极端思想之间的对立越严重。
犹撒国是如此,犹太国也是如此。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之所以表现得越来越极端,就是受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并且不仅是犹太国的影响,还有犹撒国的影响。
小内内通过扩大事态求得生机的战略,与民主党政府通过控制危机实现软着陆的战略,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从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小内内可谓是双重的里外不是人。
一重里外不是人以国别论,外部受到国际社会包括犹撒国的巨大压力,内部则被反对派杯葛。
二重里外不是人以内阁论,外部中左翼随时准备推翻自己,内部右翼之间也存在重大分歧。
而犹撒国的外部压力,又跟犹太国内部的中左翼高度联动,逼得小内内只能紧紧拥抱极右翼。
可以想象,如果哈妃当选,民主党的政策还会持续,小内内还要继续依赖极右翼。
因此,趁着犹撒大选最为紧张的时候,把不怎么听话的加兰特踢开,换上更懂事的卡茨,也算是情理之中。
如此一来,就算哈妃当选,再想影响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再想破坏以色列右翼内部的团结,难度会比之前大得多。
当然,懂王当选,对小内内来说,将来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但在懂王的高压政策下,中东打以力量是偃旗息鼓,还是发起更大的反击,校尉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还是那句话,中东打以停不得!
不管是懂王二进宫,还是民主党继续执政,世上的事,都不能由犹撒说了算。

校尉讲武堂
非著名战略分析人员,自干五宏大叙事者,用逻辑打磨毒舌的中年大叔,喜欢纸上谈兵的退役大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