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忱欢迎各类英才选择连云港、扎根连云港,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热切期盼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层次、多领域合作,让更多的产学研项目落户港城、开花结果……”11月8日,花果山下,以“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主题的“2024花果山英才双创周”开幕,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向各界人才发出诚挚邀请,一番热烈话语点燃现场氛围。
当天,中外院士,高校校长,科研院所领导及专家,知名人力资源机构、重点合作创投机构、金融机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聚焦产才融合,开展科技、人才、产业、金融对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连云港进一步深度融合。“北京西路瞭望”现场参会,从中窥见这座城市清晰的揽才战术。
战术一:引才围着产业转
人才之于产业、之于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妨从一个小故事说起。1982年,一个名叫肖伟的年轻人从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南京中医学院)毕业,成为连云港医药公司中药材仓库的一名技术员。1991年,他临危受命担任濒临破产的连云港中药厂厂长。1996年,中药厂改制为连云港康缘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肖伟带领团队在全国各大院校大力招揽人才,组建研发团队,每年拿出销售收入10%以上资金投入研发,每年将研发投入3%至5%用于人才培养,开启新的人才兴企之路。
后来的故事大家想必都知道,这家诞生于连云港的药业如今已是鼎鼎大名,成为集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中药企业,头顶无数“光环”。在政企共同努力下,企业已拥有一支不同专业的600人科研创新团队,各领域人才云集。2021年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肖伟是江苏唯一当选的企业家院士。
以才兴产、以产引才,正是连云港最鲜明的引才“战术”之一。
这也的确是务实之举。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连云港近年形成了以石化、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面对国内和周边地区不断加码的人才政策,连云港找准差异化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才城适配”成为更优解。
“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在“花果山英才双创周”开幕现场,无论是连云港市“三新一高”产业人才项目对接会、连云港—北大化院校地融合发展大会,还是连云港市新医药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校地合作对接会、连云港市海洋产业产学研对接活动等,抑或是连云港8个县区(板块)结合自身发展和产业特色举办的8场分活动,都紧紧聚焦产业发展。
当天,连云港市人才集团正式揭牌,这是连云港优化人才“供给侧”,精准匹配产业“需求侧”,持续提高产才融合匹配度的又一实践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连云港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推出“双招双引”八条措施,在七大招商中心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并明确引才专员。先后出资 5.7 亿元成立两支人才创投基金,为人才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将大力开展专业化、市场化‘双招双引’,加强与知名猎头公司、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招才队伍,为人才强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连云港市人才集团董事长刘润宁说。
战术二:宽松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前不久召开的连云港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在人才方面提出多项改革要求,比如实施重点领域重点人才支持计划、优化人才项目评审办法,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等。
人才评价是人才管理的核心环节,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甄别人才、高效激励人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北京西路瞭望”从连云港市委人才办了解到,在今年的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中,连云港以“双评”与“双盲评”的有机结合为核心,实现了评价机制的全面升级。“双评”机制,即“线上”与“线下”双重评审。线上独立评价确保了每位专家在无干扰的环境中,基于专业判断对科研项目进行客观评价;而线下综合分析则集合多方智慧,综合考量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及潜在价值,进一步提升了评审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连云港还进一步健全科技、工信、组织等多部门实地查验制度,客观评判人才创新能力、贡献等情况,目前已将431名人才及项目纳入花果山英才计划和工程,发放补贴1.02亿元。
积极搭建高能级的平台载体,才能创造各类创新要素集聚的优越环境。在连云港,作为江苏首家获批的省海洋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坚持科学家与企业家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每个平台团队均由顶级科学家、骨干科学家及项目经理(企业家)组成,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目前,中心已吸引了一批科技企业与创新创业团队共建联合研发中心。
为了更大幅度地增强对全球顶尖人才的磁吸力,连云港正加快建设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等一批高端科创平台。同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诸如“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面向独联体国家)、连云港市国际人才科技创新服务基地等多个国际交流平台,并主动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区域人才合作联盟,显著提升了对更大范围内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战术三:良好生态保障无忧干事
“连云港在人才服务上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使我们深感暖心。我选择连云港,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适合我的项目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人才政策非常有吸引力。”现场,刚刚进行项目签约的艾卡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智磊说。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连云港人才品牌矩阵,同时,颁发人才房优惠购“金钥匙”和花果山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奖牌、花果山英才双创人才(团队)奖牌,把政策兑现到实处,把服务落地到细处。
面对激烈的区域人才竞争,引才留才不能只打“政策牌”,打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让人才创新创业“如鱼得水”,成为不少城市的必答题和加分项。
“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近年来,连云港针对人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工作“书记创新项目”,进一步压实党组织书记在人才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与直接责任,确立了由“一把手”把握“第一资源”的工作导向,有效打破以往人才工作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的困境,构建出一个上下贯通、部门间紧密协作的人才工作新生态。
连云港将2024年确定为“人才服务提升年”,设立“5·21人才日”,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常态化开展人才政策宣讲、双创辅导、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构建人才安居体系,刚性落实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保障,着力解决人才的“关键小事”,努力让各类人才在连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发展,打造近悦远来新生态。今年以来,连云港大力开展“人才房优惠购”活动,扩大购房券和生活补贴发放范围,已为170位高层次人才解决购房需求。该市还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租赁一批等方式,筹集人才公寓近2万套,提供最高5折的租金优惠。面向择业期来连求职应聘、就业创业的青年,推出500余间“青连驿站”,提供最长14天免费住宿服务。
“引才就像交朋友,最初看的可能是政策优待、条件优厚,但长期靠的还是志同道合、相互成就。连云港将着力营造更优质的社会环境,切实把工作做到人才心坎上,让各类人才真正感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说。
撰稿 | 新华日报记者 林元沁
素材 | 连云港市委组织部
编辑 | 苏望
责编 | 顾敏
审核 | 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