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节目册&直播预告 | 上海爱乐乐团2023-2024音乐季闭幕音乐会

文化   2024-07-21 14:00   上海  

▲点击上方“上海爱乐乐团”关注我们




今晚(7月21日)19:30,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将携乐团,联袂当今古典钢琴界领军人物格哈德·奥匹茨,共同为乐团2023-2024音乐季奏响收官之夜!

提前送上「上海爱乐乐团2023-2024音乐季闭幕音乐会」节目册。今晚的演出还将通过多家平台直播呈现,欢迎线上线下的乐迷朋友与上海爱乐乐团一起为2023-2024音乐季画上恢弘尾声


下午15:00 上海爱乐乐团视频号

> 上海爱乐乐团 × 张艺 

> 走台直播!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上海爱乐乐团

2023-2024音乐季闭幕音乐会

SPO 2023-2024 Season's Closing Concert

2024/07/21 19:30

上音歌剧院





 线上直播 


 2024/07/21 19:30 

▼ 多家平台同步直播 ▼

 长按扫描二维码收看直播 


[ 上海爱乐乐团 ]

>



[ 百视通 ]

>

 百视通IPTV / 互联网电视 / 有线电视 

 百视通官方视频号 / 百视通云演艺视频号 


[ 掌握社 ]

>



 曲目介绍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 

作品491

第一乐章  快板

第二乐章  小广板

第三乐章  小快板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至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5岁开始作曲,11岁创作歌剧,在短短三十五载的人生中,奉献给世人无尽的音乐宝藏,创作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令许多音乐家望尘莫及。

他一生写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十七部歌剧、四十九部交响曲、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独奏曲和室内乐,此外还创作了众多嬉游曲、小夜曲、夜曲和进行曲等这类在十八世纪最为盛行的器乐作品,亦被称为“社交音乐”或“娱乐音乐”。这些作品没有深刻的内涵和悲剧性,音乐淳朴优美、充满真挚的温暖,闪耀着自在的欢乐,由于具有明朗、乐观的气质,常常被称为“永恒的阳光”。

莫扎特于1786年3月24日完成了《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比《A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晚了三周,于同年4月7日在维也纳布鲁克剧场的预约音乐会上首演。这是他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之前完成的作品,距离歌剧《唐璜》的创作不到一年半。这部作品是莫扎特两首以小调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之一,也是所有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乐队编制最为丰富的一首,管乐声部具有前所未有的表现机会,且作品结构紧密,就其交响发展的深度和戏剧化内容的丰富而言,它在十八世纪的协奏曲中也是相当突出的。作品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快板

3/4拍,奏鸣曲式。弦乐齐奏第一主题开启呈示部,棱角分明,主题中包含多个之后发展为副主题的动机;钢琴独奏进入带来无伴奏的新旋律,这里与早期乐句明显相关,与开场主题的不安形成鲜明对比。由两个降E大调抒情旋律构成的第二主题先由钢琴奏出,木管声部接着续奏。在第二个次要主题之后,和声迅速转向降E小调,此时莫扎特开始发展开场主题的全部音调。发展部不长,在乐队合奏第一主题的衬托下,钢琴以极其技巧化的快速弹奏将音乐推向高潮。再现部陈述了呈示部的主题,但顺序不同,并在弱奏中为这一乐章画上了句号。

第二乐章  小广板

2/2拍。这一乐章的气氛,至少是对第一乐章悲情的缓解。钢琴独奏以降E大调为基调,呈现了气息宽广的主题。乐曲的中段是木管乐器和钢琴之间的一系列对答与竞奏,因调性的转换带来不同氛围;尾声中,钢琴奏出一段色彩绚丽的旋律。据说在首演时,该乐章曾应观众要求而重演了一遍。

第三乐章  小快板

2/2拍。C小调在小快板中回归,这是一首变奏曲,包括一个相当扩展的尾声在内的八次变奏,每次变奏尽管变化多端,却都具有进行曲般的气质和英勇刚劲的性格。在乐队呈现回旋曲主题之后,独奏钢琴开始了第一变奏;除了弦乐,木管乐器继续相当自由地描绘大部分材料。其中有两段大调性质的变奏曲,但随着华彩乐段的结束,主题又回到了C小调,并变为6/8拍,增加了节奏驱动的张力,直到疾速飞奔般的演奏结束。




安东·布鲁克纳

 E大调第七交响曲 

[ 纪念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 ]

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

第二乐章 柔板 : 十分庄严而徐缓地

第三乐章 谐谑曲 : 非常快

第四乐章 终曲 : 前进的,但不是很快


安东·布鲁克纳

Anton Bruckner

安东·布鲁克纳(1824年9月4日至1896年10月11日),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他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奥交响乐领域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但其出身经历、性格特征、艺术个性、声誉地位都与同时代的其他主要作曲家有明显差异。

他生于林茨的乡村教师家庭,早年即显示出音乐才能,10岁开始写出第一首作品——《管风琴前奏曲》,11岁开始接受专业教育,13岁父亲去世后,开始独立劳动生活,担任修道院歌手、乡村教师助手和管风琴师,并从事管风琴及合唱作品的创作。可以说,他前半生基本以天主教堂管风琴师的身份在林茨度过,生活天地狭窄,加上生性木讷朴实,造就了他整体人生观和艺术观中的保守倾向。

1863-1866年,布鲁克纳创作了两部弥撒曲和三部交响曲。1868年,44岁的他移居维也纳,在担任音乐学院和声与对位教授的同时,也全身心投入交响曲等领域的音乐创作,年过半百时形成了自己成熟的音乐风格。1881年,《第四交响曲》的首演在维也纳观众中获得相当大的成功。1884-1885年,《第七交响曲》首演成功,使他在人生最后十年才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可谓大器晚成。在他一生的最后五年,获得了数项国家和大学颁发的荣誉。在健康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布鲁克纳依然笔耕不辍,直到1896年他谢世的那天,他的笔永久停在了《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

布鲁克纳一生共写有十一部交响乐作品,除第一首外,其余都是有编号的作品,大部分写于他在维也纳时期。这些作品问世之初难以赢得维也纳音乐界的认可,直至进入二十世纪(特别是中后期),布鲁克纳的交响乐才逐渐成为音乐会的标准保留曲目。他的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品质和精神世界将传统深厚的德奥交响乐带入了新的境界。其中,光彩夺目的对位和强烈的旋律美以及宏伟而不浮夸的配器相结合,备受赞赏。

《E大调第七交响曲》由布鲁克纳创作于1881年至1883年期间。评论家们常称作为“英雄交响曲”。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瓦格纳去世,其中第二乐章为瓦格纳之挽歌。1884年12月30日在莱比锡新剧院,由阿图尔·尼基什指挥布业会堂管弦乐团首演。特别是翌年在曼海姆的成功演出,成为了布鲁克纳一生的重大转折,随着第一部名作攀上欧洲乐坛,为他的其他交响曲的演出铺平了道路,并使其开始成为世界闻名的作曲家。《E大调第七交响曲》是布鲁克纳继《第四交响曲“浪漫”》之后最通俗的一部作品,它篇幅庞大,构思具有严格的逻辑性,整个作品构成完美的统一。它像一部宏伟的史诗一样,反映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情绪。作品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

2/2拍。乐章一开始就给人深刻的印象,弦乐犹如清晨的烟雾在微弱的光线下渐渐升腾,随着静谧的气氛弥漫开来,颇有《罗恩格林》序曲的意境。第一乐章便在这种安详与柔和中展开,圆号与大提琴率先奏出富有歌唱性的宽广而有力的第一主题。接着在弦乐的映衬之下,在圆号与小号如同脉搏跳动的和弦之中,双簧管和单簧管先后吹奏出一支柔弱而美妙的旋律,这是乐章的第二主题。呈示部尾段的第三主题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符合德国史诗的形象,洋溢着朝气蓬勃的乐观精神。发展部中三个主题交替出现,在紧张的戏剧发展后酝酿出一个悲壮的高潮。进入再现部以后,三个主题形象有了新的特点,最后以昂扬振奋的乐观情绪作为结尾。

第二乐章  柔板 : 十分庄严而徐缓地

4/4拍。这是《E大调第七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乐章,也被称为“瓦格纳之挽歌”。此处的柔板以两个主题的对置为基础,深沉而冗长,情感中蕴藏着悲剧气质。布鲁克纳创作它时,好像可以预感到瓦格纳的即将离去,而且作曲家还在乐曲中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特有的音色。乐曲庄严缓慢,哀而不伤,有感恩礼赞般的情感。像音乐史上其他一些慢板乐章一样,其感人的力量不亚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和瓦格纳《众神的黄昏》中的葬礼进行曲,弦乐的颤音将情绪推向极限,悲悼之情溢于言表。瓦格纳大号崇高而超然的音色则显得庄严肃穆,仿佛远眺阿尔卑斯山的意境。

第三乐章  谐谑曲 : 非常快

中段稍慢,3/4拍,三段体。该乐章是一首较快的谐谑曲,基本主题在一连串跳跃的固定音型伴奏下先由小号奏出,仿佛英雄的呼喊,继而由单簧管奏出,随之而来的铜管声部激情飞扬,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乐章中段却缓慢而柔和,其主题是一个温暖的歌唱性旋律,似乎是对第一乐章的回应,仿佛回忆起往昔的美好瞬间,与前后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音乐又回到开头那热情洋溢的浪潮之中。

第四乐章  终曲 : 前进的,但不是很快

2/2拍,奏鸣曲式。这一乐章是对整首交响曲思想情绪的总结,将一系列形象交织在一起呈现。乐章第一主题直接以一支快速的进行曲开始,旋律轻盈、生气勃勃。第二主题则是一首颇有意味的圣咏。展开部伊始,平静的氛围占上风,木管乐器的明朗与铜管乐器庄严的圣咏轮番交替,进行曲则不断积蓄力量。再现部以倒影方式先后呈现结尾主题、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音乐素材不断反复、扩充、紧缩或变形,在渐次扩大到最大规模的情绪氛围中导入宏伟的尾声。最后,终曲的第一主题与第一乐章的主题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重新焕发出新的力量,并升华到无比宏伟的气势,宛如天国般壮观,仿佛是一支对生活、对人类幸福的辉煌赞歌。



 演出阵容 

张   艺

               指挥

张艺,中央芭蕾舞团音乐总监、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浙江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艺自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90年被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徐新教授和冀瑞铠教授。2000-2003年,他在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获得享有德国指挥界“活化石”之称的指挥家马克思·博默教授悉心教导。

作为当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张艺曾与众多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音乐会、歌剧和芭蕾舞剧演出,如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德国符腾堡室内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交响乐团、古巴交响乐团、瑞典皇家歌剧院等。他的足迹遍布欧、美、澳与亚洲等地,携手合作的著名中外艺术家有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伊曼纽尔·帕胡德、文策尔·富克斯、雷诺德·卡皮桑、提鲍德、郑明和、莎拉·张、郎朗等。马来西亚国王与王后对他极为赞赏,当地新闻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张艺是灿烂的、不可思议的、极具魅力的年轻指挥家。”

张艺曾指挥演出许多中外作品的中国首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个士兵的故事》、叶小纲的《马九匹》、陈其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莫扎特的《C小调弥撒》和罗西尼的《圣母悼歌》等。此外,他还录制了不少中外作品的唱片,如德国WERGO唱片公司出版的叶小纲交响乐作品,与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及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为DEECA唱片公司录制英国作品专辑。2012年5月,张艺因指挥大量中西方当代音乐作品荣获北京现代音乐节“杰出贡献奖”。

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也能看到张艺的身影,如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演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中张艺指挥并录制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部分音乐,包括主题歌《我和你》。2015年11月,张艺带领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赴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办了“联合国五常联合音乐会”,庆祝中瑞建交65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7年3月,他带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赴阿联酋参加阿布扎比艺术节获圆满成功。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格哈德·奥匹茨

                      钢

格哈德·奥匹茨于1977年开始其国际音乐生涯,他是第一个在特拉维夫赢得阿瑟·鲁宾斯坦比赛的德国人,并且当时九十岁高龄的鲁宾斯坦亲自担任了评委。此后他在欧洲、日本和美国举行了巡回演出。1978年,奥匹茨出版了他众多音像制品中的第一张,其唱片作品现共有78张。1981年,奥匹茨受邀获得了慕尼黑音乐学院的教授职位,并担任该职位直至2013年。

在其艺术生涯中,格哈德·奥匹茨多次与传奇指挥家合作,其中包括:卡罗·马里亚·朱里尼、沃尔夫冈·萨瓦利什、科林·戴维斯爵士、祖宾·梅塔和里卡多·穆蒂。这些愉快的合作时刻都被CD和录像记录与珍藏。

奥匹茨在众多音乐会上出色地演绎了多种完整的作品系列——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贝多芬、舒伯特、莫扎特和格里格的奏鸣曲,尤其以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最为出彩。他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演出了勃拉姆斯的所有奏鸣曲。在莱茵高音乐节上,他在11场音乐会中演奏了舒伯特的所有独奏作品。1990年,他录制了勃拉姆斯的全部钢琴作品,1993年又与科林·戴维斯爵士合作录制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以及7张爱德华·格里格的钢琴作品系列光盘。1995年和1996年,他与马雷克·亚诺夫斯基领导的莱比锡格万豪斯管弦乐团合作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堪称典范。1997年,奥匹茨再次与科林·戴维斯爵士领导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全部钢琴和管弦乐作品并发行。他最新发行的演奏作品,涵盖了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全套奏鸣曲,以及一张日本钢琴音乐的CD。

2009年,格哈德·奥匹茨获得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勃拉姆斯协会所颁发的勃拉姆斯奖,此前该奖曾先后授予伦纳德·伯恩斯坦和耶胡迪·梅纽因勋爵。自2014年以来,他一直是巴伐利亚自由州的最高荣誉——马克西米利安科学艺术勋章的获得者,该勋章曾在1873年授予了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上海爱乐乐团

上海爱乐乐团是在原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的职业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的前身之一是成立于1956年的上海电影乐团,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上千部影视剧创配过音乐。荣获“七一勋章”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曾担任上海电影乐团的团长,其创作的《红旗颂》是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上演最多的作品。1996年,上海电影乐团与上海广播乐团合并组成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在胡咏言担任音乐总监期间,乐团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完成向职业交响乐团的嬗变。2004年4月,乐团正式更名为上海爱乐乐团,先后由著名指挥家陈佐湟、汤沐海等出任艺术总监,实行国际化音乐季管理模式。2008年1月,青年指挥家张亮担任乐团常任指挥。自2018年1月起,著名指挥家张艺出任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开启乐团新的历程。

多年来,乐团一贯注重自身的艺术品位与艺术水平的提高,曾先后邀请了黄晓同、余隆、陈燮阳、卞祖善、黄胤灵、水蓝、吕嘉、谭利华、张国勇、王永吉、斯特恩、帕尔曼、阿什肯纳奇、格拉夫、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杰西·诺曼、久石让、马友友、谭盾、郎朗、廖昌永等众多的中外著名音乐家一起举行过成功的音乐会。近年来,为适应当今广大观众日趋多样而增长的文化需求,乐团努力拓展多方位业务领域,逐步形成多元业务特色。“曲目路线”已成为乐团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如布鲁克纳和贝多芬全套交响乐作品的演绎及卡巴列夫斯基的《科拉斯·布勒尼翁》序曲、利亚普诺夫的《降B小调第二交响曲》、格拉祖诺夫的《D大调牧歌》等作品的中国首演。

目前,通过各项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乐团拥有一支毕业于各大专业院校并不乏海外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年轻演奏员队伍,其中多位曾获得过其专业领域内国际大赛奖项、上海市人才培养、项目资质等各项荣誉。艺术家们专业素养全面、演奏技艺精湛,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已形成声部力量均衡,合作稳定、默契的整体,具有不断前行、向着更高的艺术目标进发的潜力,从而助推乐团的高质量发展。

乐团一贯重视和支持我国音乐(尤其是交响乐)创作,自2012年以来,委约原创了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中国版》《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石库门随想曲》《永恒的丰碑》《百年颂》等一大批原创大型交响作品,并首演了吕其明、奚其明、徐景新、金复载、叶小纲、许舒亚、叶国辉、周湘林、葛甘孺、于京君、赵光、龚天鹏等多位作曲家的优秀交响作品,包括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原创歌剧《一江春水》、管弦乐《消失的银杏》等,为推广和传播我国的音乐原创不遗余力。其中,驻团作曲龚天鹏创作的交响合唱《启航》揭幕2017年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并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精品重点扶持项目。2020年,吕其明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和《红旗颂》分别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小型作品创作计划和“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乐团参演了庆祝“七一”的“光辉的旗帜音乐会”,龚天鹏的《百年颂》献演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音乐会”。该作品还被列入上海市“建党百年”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并纳入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上海爱乐乐团经常参加国际性的音乐盛事或交流演出。1997年以来,曾先后成功出访韩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美国、土耳其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2019年1月,上海爱乐乐团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联合呈现的“费城首届中国新年音乐会”获得国家文旅部“文化走出去”优秀项目。

上海爱乐乐团还积极投身于上海公共文化建设、进行交响乐普及工作,开展高雅艺术进社区、进校园的活动。2016年始,乐团先后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期望全面提升乐团在艺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为繁荣和发展上海乃至中国交响乐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曲目以当日演出为准*


 ▼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

音乐会预告

||




▼ 长按扫描二维码 ▼

上海爱乐乐团
上海爱乐乐团是在原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职业交响乐团,实行国际化音乐季管理模式,张艺为现任艺术总监。不断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与水平,积极为繁荣和发展上海乃至中国交响乐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