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节目册&直播预告 | 上海爱乐乐团2024-2025音乐季开幕音乐会

文化   2024-09-05 09:02   上海  

▲点击上方“上海爱乐乐团”关注我们




今晚(9月5日)19:30,上海爱乐乐团2024-2025音乐季盛大开幕!艺术总监张艺将携乐团,联袂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的伊丽莎白女王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小提琴家Stella Chen陈思蕾,共同为乐团新一轮的精彩纷呈拉开帷幕。

提前送上「上海爱乐乐团2024-2025音乐季开幕音乐会」节目册。今晚的演出还将通过多家平台直播呈现,欢迎线上线下的乐迷朋友一起见证上海爱乐乐团的崭新篇章


上午10:30 上海爱乐乐团视频号

> 上海爱乐乐团×张艺×Stella Chen 

> 走台直播! 领略塞缪尔·巴伯的抒情乐篇 








上海爱乐乐团

2024-2025音乐季开幕音乐会

SPO 2024-2025 Season's Opening Concert

2024/9/5 19:30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线上直播


 2024/09/05 19:30 

▼ 多家平台同步直播 ▼

 长按扫描二维码收看直播 


[ 上海爱乐乐团 ]

>



[ 百视通 ]

>

[更多平台] 百视通IPTV / 互联网电视

有线电视 / 百视通官方视频号 



[ 今日音乐 MusicToday ]

>

[ 爱满地古典音乐频道 ]

>




 曲目介绍


塞缪尔·巴伯

 芭蕾组曲“纪念品”

作品28(中国首演)


塞缪尔·巴伯

Samuel Barber

塞缪尔·巴伯(1910年3月9日至1981年1月23日)是二十世纪美国重要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男中音歌唱家。巴伯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一个经济条件和教育背景都相当优渥的家庭,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钢琴家。他自幼展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六岁学习钢琴,七岁学习大提琴,八岁开始即兴作曲并学习理论作曲。

1924年,巴伯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接受正统的音乐训练。1933年起,他的作品开始公演,1934年毕业后全身心投入作曲工作。1936年他的《第一交响曲》在罗马由莫利纳里指挥首演。1938年,托斯卡尼尼指挥了他的《弦乐柔板》和《第一管弦乐随笔》。随后几年,他的作品在纽约、芝加哥和费城由瓦尔特、库谢维茨基、莱因斯多夫、米特罗普洛斯、奥曼迪和祖宾·梅塔指挥首演。1949年,他的《钢琴奏鸣曲》由霍洛维奇首演。

巴伯的作曲风格带有十九世纪后浪漫主义的色彩,同时也部分体现了序列主义等现代技法的影响。其作品规避了现代主义的实验性音响,青睐十九世纪浪漫派的和声语言、传统的曲式结构与抒情性的音乐表达,例如他21岁时创作的第一部大编制管弦乐作品《造谣学校》序曲,音乐形象亦庄亦谐,充满玩世不恭的讽刺意味,融入现代技法却毫无晦涩之感,旋律和声与曲式结构基本遵循古典形式。巴伯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旋律优美且富有歌唱性,往往能够触动听众的情感,例如《弦乐柔板》,以其深情、哀伤的旋律而闻名,曾在许多重要场合被演奏,如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葬礼、911事件和日本大地震的哀悼仪式等。

他的作品包括著名的歌剧《伐涅莎》,舞剧《美狄亚》,以及《弦乐柔板》《第一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等。巴伯一生获得众多荣誉,包括美国的罗马大奖、两次普利策奖、美国艺术文学学会金牌、爱德华・麦克道尔奖章等。在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创新潮流中,他坚持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间的连接,将古典音乐结构与现代作曲技法巧妙融合而独树一帜,为作品赢得了广泛的受众和历久弥新的魅力,其作品在国际音乐舞台上频繁上演备受推崇。

塞缪尔·巴伯在1952年创作了钢琴二重奏组曲“纪念品”,后来他将其改编成管弦乐版本,用于音乐会演出,并且有一些芭蕾舞团用不同的编舞来演绎这部作品。乐曲由六个以舞蹈的种类命名的小品组成,包括华尔兹、苏格兰舞曲、双人舞、两步舞、踌躇的探戈和加洛普舞曲,1953年11月12日由芝加哥交响乐团在弗里茨·赖纳的指挥下首演。

巴伯本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将其设想为一个轻松愉快的幕间插曲,背景设定在1914年左右纽约广场酒店的棕榈庭院,那个时代正是探戈舞曲首次流行的时期。他将这部作品命名为“纪念品”,意在以一种充满情感、并非讽刺或戏谑的态度而是以幽默和温柔的心情来回忆那个时代。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巴伯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深深怀念和对音乐的热爱。

这部作品篇幅短小却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歌唱性,给人一种清新独特的感觉,带有都市的气息,又没有一点俗气。它既保持了巴伯对优美旋律的追求,同时也可以看到巴伯精湛的作曲技巧,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都市气息,是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




塞缪尔·巴伯

 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14

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

第二乐章 行板

第三乐章 无穷动的急板

塞缪尔·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深受赞誉的作品,旋律优美且极具戏剧张力,不仅展示了巴伯作为作曲家的技巧和天赋,也成为了二十世纪美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协奏曲受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的理事塞缪尔·费尔斯的委托而作,创作于1940年,这是巴伯欧洲旅程中的惊艳之作。三个乐章分别在瑞士和巴黎完成。1941年2月7日,由小提琴家艾伯特·斯帕尔丁与费城交响乐团在尤金·奥曼迪的指挥下首演。乐曲采用了传统协奏曲快一慢一快的速度结构布局,呈现出三部性的结构特征,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

4/4拍,整个乐章具有奏鸣曲式的特点。音乐没有乐队前奏,直接从独奏小提琴奏出抒情的第一主题开始;第二主题首先由单簧管采用“苏格兰式的附点节奏”奏出,随后独奏小提琴奏出轻巧而活泼的旋律,其风格上又呈现出现代音乐特征。整个乐章温暖而抒情,融旋律美与节奏美于一体,将“美”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乐章  行板

6/4拍。这个慢乐章提供了一种与第一乐章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它以一种近乎声乐的亲密感和挽歌般的情感吸引听众,提醒我们巴伯除了作曲和钢琴学习外,还接受过声乐训练。在这个乐章中,首先由双簧管的缓慢独奏引入,独奏小提琴随后展示了与双簧管主题形成对比的、触动灵魂的旋律,二者交替穿插演奏,形成一幅优美寂静的图画,缠绵委婉的旋律似在追忆逝水年华,似在缅怀过去,令人深深沉醉其中。随着乐章的进行,出现了一些不安的阴云。作品尾声是巴伯在1948年对慢乐章的高潮部分和终曲中的一些混浊的乐队编排进行修订时额外添加的。

第三乐章  无穷动的急板

4/4拍。这一乐章在风格上与前两个乐章迥然不同,它以其连续不断的动力和节奏能量而著称,给人一种持续的、无法停止的感觉。最终章相对简短,但充满了展示小提琴独奏者高超技艺的华彩乐段,与乐队的紧凑华彩形成对比。通过快速连续的音符和复杂的乐段,巴伯捕捉到了生命的活力,提醒我们要拥抱生活所带来的欢乐。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天方夜谭 

作品35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Rimsky-Korsakov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年3月18日至1908年6月21日),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出生在季赫温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和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和居伊并称为“强力集团”。里姆斯基6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起尝试作曲。1856年,他被选入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同时不断地进行他的音乐研究。

1861年底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并参加了他的“小组”活动,其在1865年完成的《第一交响曲》就是在巴拉基列夫的直接指导下写成的。1862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从士官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海军准尉,这期间他虽然较少接触音乐,却丰富了他后来的音乐创作,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海的风景画家”之一。1865年,他回到圣彼得堡,作为一个海军尉官,却主要在音乐圈子里活动,积极地进行创作,写出一些足以显示作者风格特征的作品。

1871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到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作曲教授。1873年,他成为海军军乐队的指导,并利用这段时间潜心学习乐器的编配技巧,同时也刻苦研究和声及对位法,将他过去的一些乐曲重新改写。80年代,在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相继去世以后,他承担了整理遗稿,组织曲谱的出版、演出等繁重的工作,使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霍万兴那》、鲍罗丁的《伊戈尔公爵》等歌剧得以问世。1905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因积极投身俄国第一次革命运动被解除音乐学院教授的职务,他的作品遭到禁演,本人也受到秘密监视。但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抗议迫害的浪潮。最后,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新院长格拉祖诺夫的邀请下,他重新回到音乐学院。1908年6月21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因心脏病发作而逝世。他的学生中有不少著名作曲家,其中包括伊万诺夫、格拉祖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等。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创作以歌剧和交响乐为主,共作有歌剧十五部,代表性的有《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姑娘》《圣诞之夜》《沙皇的新娘》《萨尔坦沙皇的故事》《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金鸡》等。在交响乐方面有交响组曲《天方夜谭》《安塔尔》、交响音画《萨特阔》及《西班牙随想曲》等。此外还写有钢琴协奏曲、室内乐、康塔塔和声乐浪漫曲等。他的音乐以俄罗斯民歌为基础,同时汲取东方民族音调。作品多以艳丽的旋律和配器,描绘风俗景物和神话境界而著称。

《天方夜谭》是一部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交响组曲,创作于1888年,并在同年11月3日于圣彼得堡由作曲家本人指挥首演。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通过音乐描绘了其中的场景和人物,具有叙事性和音画式的特点,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主要以丰富的配器,鲜明的音乐形象,以及其优美的旋律而闻名于世。作品中,小提琴独奏的温柔旋律代表山鲁佐德(注:阿拉伯原文的音译名)本人,而国王山努亚的严厉动机则由弦乐与铜管齐奏表现,这两个主题在整部作品中多次变化再现,紧密交织,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意象。

《天方夜谭》由四个乐章组成,再版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删去了之前的标题,他希望作品的细节留给听者按各自的意愿和心情去自由领略。但后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学生阿纳托利·里亚多夫重新命名了各个乐章。

第一乐章  大海和辛巴德的船

2/2拍。以国王山努亚在木管和弦乐中深沉而可怕的“声音”开始,呼唤他的新婚妻子山鲁佐德,而轻快抒情的小提琴独奏开始发展山鲁佐德的故事。乐章的第一主题是对千姿百态大海的生动描写;第二主题包含了两支旋律:平稳行进的航船和气势汹涌澎湃的海涛。

第二乐章  卡伦德王子的故事

以山鲁佐德为代表的小提琴华彩乐段开场,引出具神话色彩的王子主题,时而典雅、时而昂扬。中段是复杂、有细节性描写的进行曲段落,间歇性地与国王山努亚主题的暗示交织在一起,最终回复到王子主题收尾。

第三乐章  小王子与小公主

6/8拍。这一乐章以华尔兹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小王子的抒情主题宽广如歌,充满温暖深挚之情;小公主的主题典雅娇美,更为热情激奋;国王山努亚的主题,在这里没有那么不祥了,并引入了激动人心的结局。

第四乐章

巴格达节庆 — 大海 —

辛巴德的船撞上立有骑士铜像的峭壁

这里重新审视和改写了之前乐章中的许多主题,呈现出鲜明多样和五光十色的画面。引子带出了本乐章唯一新主题——巴格达节庆,它急速活跃,并不断发展至紧张、激动的节日狂欢的高潮;在辛巴德的船遭遇海上暴风雨的段落中,作者以完美的音乐表现手法表达了他对大海的深刻感受。最终,乐曲结束在山鲁佐德甜美的主题中,余音袅袅……




 演出阵容

张  艺

               指挥

张艺,中央芭蕾舞团音乐总监、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浙江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艺自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90年被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徐新教授和冀瑞铠教授。2000-2003年,他在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获得享有德国指挥界“活化石”之称的指挥家马克思·博默教授悉心教导。

作为当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张艺曾与众多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音乐会、歌剧和芭蕾舞剧演出,如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德国符腾堡室内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交响乐团、古巴交响乐团、瑞典皇家歌剧院等。他的足迹遍布欧、美、澳与亚洲等地,携手合作的著名中外艺术家有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伊曼纽尔·帕胡德、文策尔·富克斯、雷诺德·卡皮桑、提鲍德、郑明和、莎拉·张、郎朗等。马来西亚国王与王后对他极为赞赏,当地新闻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张艺是灿烂的、不可思议的、极具魅力的年轻指挥家。”

张艺曾指挥演出许多中外作品的中国首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个士兵的故事》、叶小纲的《马九匹》、陈其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莫扎特的《C小调弥撒》和罗西尼的《圣母悼歌》等。此外,他还录制了不少中外作品的唱片,如德国WERGO唱片公司出版的叶小纲交响乐作品,与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及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为DEECA唱片公司录制英国作品专辑。2012年5月,张艺因指挥大量中西方当代音乐作品荣获北京现代音乐节“杰出贡献奖”。

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也能看到张艺的身影,如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演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中张艺指挥并录制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部分音乐,包括主题歌《我和你》。2015年11月,张艺带领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赴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办了“联合国五常联合音乐会”,庆祝中瑞建交65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7年3月,他带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赴阿联酋参加阿布扎比艺术节获圆满成功。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Stella Chen

                  小提琴

“美国小提琴家Stella Chen的演奏清新却富有灵动性,情感上深刻且节奏合理,具有非凡的成熟度。”——耶路撒冷邮报

Stella Chen陈思蕾2019年因获得伊丽莎白女王国际小提琴比赛冠军而获得全球范围的关注,2020年又获得艾弗里·费舍尔职业大奖和林肯中心新兴艺术家奖。

继2021年夏季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欧洲室内乐团的首次登台后,她于2021-22乐季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之后也在北美、欧洲、亚洲及南美各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和室内乐演出,包括与波罗的海共和国、德国国立爱乐乐团、新日本爱乐乐团的演出。她还与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CMS)在纽约合作演出,并作为CMS「鲍尔斯项目」的成员进行巡演。

她曾与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明尼苏达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欧洲室内乐团、巴尔的摩交响乐团、比利时国家交响乐团等合作,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和柏林爱乐乐团演出。在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菲利普斯收藏馆、洛克普特音乐节和意大利的Nume音乐节上均有个人独奏会。

作为室内乐演奏家,她参于演出的音乐节包括拉维尼亚、西雅图室内音乐节,帕尔曼音乐项目,门罗室内乐音乐节、布里奇汉普顿室内音乐节、洛克普特音乐节、克朗伯格学院音乐节和萨拉索塔音乐节。合作音乐家包括伊扎克·帕尔曼、詹姆斯·埃内斯以及马修·利普曼。

Stella Chen是哈佛大学罗伯特·莱文奖的首位获奖者,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同时也是蒂博尔·瓦尔加国际小提琴比赛的最高奖项得主、梅纽因小提琴比赛的有史以来最年轻获奖者。她的指导老师及导师包括唐纳德·威勒斯坦、伊扎克·帕尔曼、米莉亚姆·弗里德和凯瑟琳·赵。她2021年于茱莉亚音乐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长期担任导师林立的助教。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上海爱乐乐团

上海爱乐乐团,源自历史悠久的上海广播乐团和上海电影乐团。作为国有文艺院团,在七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成长为在古典与现代音乐领域皆可展现卓越实力的大型职业交响乐团。成立于1956年的上海电影乐团,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上千部影视剧创配音乐。荣获“七一勋章”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曾担任团长,其创作的《红旗颂》是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上演最多的作品。从1996年上海电影乐团与上海广播电视乐团合并组建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到2004年更名为上海爱乐乐团,乐团由历任艺术总监胡咏言、陈佐湟、汤沐海、张艺等杰出指挥家相继领航,青年指挥家张亮担任常任指挥,实行国际化音乐季管理模式。上海爱乐乐团不仅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电影音乐和广播文艺事业的发展历程,更在中国交响乐发展的长河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乐团一贯重视和支持中国交响乐的创作、演出和推广,自2012年以来,委约并首演了吕其明、奚其明、徐景新、金复载、黄安伦、叶小纲、许舒亚、叶国辉、周湘林、葛甘孺、于京君、赵光、龚天鹏等作曲家的优秀交响作品,多次入选国家文旅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及上海市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为满足观众和乐迷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欣赏品味,乐团将“曲目特色”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如布鲁克纳和贝多芬全套交响乐的演绎,以及卡巴列夫斯基《科拉斯·布勒尼翁》序曲、利亚普诺夫《降B小调第二交响曲》、格拉祖诺夫《D大调牧歌》、梅西安《图兰加利拉交响曲》等作品的中国首演,获得业内外的热切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爱乐乐团是全中国第一家完成11部全套布鲁克纳交响曲公开演出的交响乐团。

上海爱乐乐团经常参加国际性的音乐盛事及交流演出,用交响语汇讲述中国故事,多个出访项目荣获国家文旅部“文化走出去”优秀项目、上海市“银鸽奖”等荣誉。1997年以来在韩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美国、土耳其等国家成功举办出访演出,与费城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乐团曾与黄晓同、陈燮阳、余隆、卞祖善、黄胤灵、水蓝、吕嘉、谭利华、张国勇、王永吉、许忠、斯特恩、帕尔曼、阿什肯纳奇、格拉夫、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杰西·诺曼、久石让、马友友、谭盾、孔祥东、郎朗、廖昌永等诸多中外著名音乐家合作举办音乐会,致力于将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奉献给中国观众,将中国的原创交响乐带到世界各地的舞台。

近年来乐团汇聚了一大批学历背景深厚、艺术造诣高超的青年演奏家,其中不乏海外归来的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多位演奏家曾获得其专业领域内的诸多国内外大赛金奖。经过多年的舞台锤炼与艺术实践,乐队已形成声部均衡、技艺精湛、配合默契的高品质演出团队,成为乐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上海爱乐乐团将不断传承和展示优秀的交响乐作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汇与融合。进一步投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创作更多“上海出品”的原创佳作,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加快建成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曲目以当日演出为准*



 ▼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

音乐会预告

||



▼ 长按扫描二维码 ▼

上海爱乐乐团
上海爱乐乐团是在原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职业交响乐团,实行国际化音乐季管理模式,张艺为现任艺术总监。不断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与水平,积极为繁荣和发展上海乃至中国交响乐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