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难题 办好为民实事】探索“555”服务模式,聚力打造“我的宜昌”家门口就业服务品牌

职场   2024-11-07 22:33   湖北  


编者按


近年来,宜昌人社部门以百姓需为向,聚焦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等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把实事做到百姓的心坎上,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宜昌人社”微信公众号特开设《聚焦民生难题,办好为民实事》专栏,敬请关注。



“没想到在社区门口就能找到我想要的工作,待遇还跟我原来的收入差不多”,家住锦绣社区的聂先生原本在广东工作,为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回到宜昌,通过参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举办的现场招聘会,成功入职瑞磁科技,成为一名操作工,“我现在既能照顾父亲,又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家庭和工作两不误,真是太好了”。



宜昌市紧扣绿色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主题,围绕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任务,聚焦新市民、青年人才、社区居民、园区企业职工等各类群体,探索“555”宜昌服务模式,积极打造“我的宜昌”家门口就业服务品牌。

“从最开始一个人,到带动一群人感动一座城,终于让大家有了新的‘家’。孩子无法入学,就业找不到工作,创业不知道政策,劳动纠纷需要调解......新市民有事找上门来,新市民就业服务站总是有求必应。”“我的宜昌”新市民就业服务站站长王华君说道。

图为点军区五龙社区就业服务站开展手工袋制作




坚持“五个统筹”

用好盘活激发各方优势资源



用“五个”统筹调动各方资源,以“大就业”撬动“家门口”微就业。统筹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充分发挥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党委领导、部门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运行机制。统筹各方资源,整合零工驿站、红领驿站、爱心驿站等资源,共享物理空间、人员队伍、设施设备,促进服务网点覆盖城乡、便捷可及。统筹数字赋能,依托宜昌“智慧大脑”“人社小脑”“社区微脑”,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促进社区就业服务精准高效。统筹人社力量,促进人社干部沉到一线、融入基层。统筹示范引领,两年时间建设48家示范引领性服务网点、120家“家门口”就业服务体验店,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全面提质增效。

图为“我的宜昌”新市民就业服务站





实施“五项行动”

拓展升级优化服务站点



围绕“载体、功能、运营”,实施五项行动,贴近群众需求建设服务站点。实施服务网点城乡覆盖行动,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分基础服务型、专业行业型、自助融合型等,建成覆盖社区、园区、商圈、高校、人口集聚区等服务站点106个。实施服务信息数智赋能行动,在社区服务平台(宜格服务)植入“掌上找工作”,提供就业创业政策、求职地图、宜起创线路图、零工信息等服务。实施服务力量一线导航行动,建立县域分片包干派驻、人社专员分级服务、就业专家分类服务机制,组建4个就业服务专家团。实施服务模式规范可及行动,推广人社信息“三进”社区、就业援助帮帮团、“1133”等特色服务。实施服务供给精准协同行动,明确吸纳市场力量范围,多渠道扩大市场优质服务供给。

图为港虹社区零工驿站开展手工编织培训



优化“五心服务”

跟紧贴近满足群众实际需求



优化“五心”服务,推动就业开心、用工放心、培训遂心、生活舒心、维权安心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服务专员进驻服务站,当好政策宣传员、用工服务员、培训指导员、业务代办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定期征求企业岗位,将岗位信息、培训信息送到家门口,全市已发布信息18期,发布零工信息5.3万人次,解决企业灵活用工1.1万人。探索更多灵活就业方式,通过康养、家政、手工制作、直播带货等培训,拓展非全日制、零散式、居家式就业方式,促进家门口就业。

图为长阳零工车间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家门口就业




往期回顾
●【聚焦民生难题 办好为民实事】数字化转型 打造资格认证服务新模式



来源 | 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编辑 | 荆小楚

编审 | 陈曦

宜昌人社
提供人才就业创业、人才服务、人事考试、社会保险、职称评审、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仲裁等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