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伞,一个不可能属于我的项目

乐活   2025-01-18 11:19   海南  


此次出行辗转好几个地方,跟曹永健一起的时候。我提到了要到三亚,他提出说可以去尝试一下跳伞,我想了想,觉得没必要,他说他体验过。觉得人生有一次还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我还是算了,不过儿子可以尝试一下。


如今的旅行跟以往有所不同,以往目的性很强,只是为了去某个寺庙或者某个景点。当然我比别人可能更多一些,普通人只是拍个照片,我可能还要感受一下,心中有惦记一种奇迹,但是往往这种奇迹并不明显。这次的旅行只是为了见识,为了遇见,或者说就是为了尝试,我觉得儿子可以试一下。甚至接下来几天都是他来决定做什么(我的目的是三面观音),既然带他来了就让他玩好。



跳伞的费用是很昂贵的。开始告诉我说3000多。然后曹说他来送,我也就没说什么,但我自己不想上去跳,并不是钱的问题,我觉得我不需要受那种刺激,可以理解成那种没有尝试过的恐惧,或者有一种生死濒临的担忧。有一些事情说别人是轻描淡写的,轮到自己的时候,那就不是那种感觉了,虽然有人一起从天上跳下来,我觉得我还是不想体验。一把年纪了,受不了这个刺激。当然贵也是一种原因。全程下来超过了7000,我还有点惊讶,是不是被宰了呀。


想不想尝试,并不需要思想搏斗,儿子跃跃欲试。是因为他曹叔叔说了,在飞机上甚至都不想跳下来,直接浪费套餐了算了。最终还是跳下来了,觉得感受很好,所以推荐去一下,如果现在不去,将来年纪大了,可能就不敢尝试了。年轻人总是有一种挑战的心理,你说不行他就想试试,所以儿子就答应了。于是就开始预约,然后根据攻略大清早的去,这样不用排队,本以为我们去的是第1个。6:40多到的基地,天才蒙蒙亮。起飞一波三四个人,我们居然是第3波。不过后面排队的人并不多,可能陆陆续续会来吧。



对我个人来说有两种感觉,一个是作为一个企业能做的那么大,这类文化我还真的是没想到,也没体验过。这个大并不是人数上面的,而是产业链和拥有的资产以及相对来说的一些背景什么的。我想象不出他们的老板有多大年纪,有多么大的格局,可能就赶上了吧。那事业又是怎么样的开始的呢?如果我从现在开始学,从现在开始创业去搞,哪怕拥有一个亿,开始去操作。人才和经验的积累,企业文化想都不敢想,就不是我的菜。就像芥末,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东西的存在。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或许以前是一个活蹦乱跳的性格,但现在肯定不是,到了那个地方音乐,年轻活力,然后各种不属于我的文化和欣赏的水平的东西。总之那种很洋气,很迸发,很年轻,同时他们也很赚钱。来的年轻女人比男的多,大孩子母亲陪伴来的。



我当景点,所以我就不断的拍照,在不影响他们或者不被人难堪的情况下。直到最后儿子坐的飞机上去了,飞走了,我就在那里等,我也知道飞机回来了,人也就该回来了。是的效率很高的那种,飞机基本上是一个接着循环飞,很高,然后直升飞机,就跟蚊子那么大了,如果不总盯着都找不到。一个亮晶晶的点从飞机上下来,掉落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开始打开。大清早有点冷,所以我看过上一波的飞行情况,儿子的我就没去等,因为我知道等了我也不知道哪个是。



上飞机的时候他是最后一组,所以在窗口边上应该也是跳下来的第1组。回来之后我问了有没有害怕,说是没有。就是超级的冷,因为很高,而且是风口,那也没办法。很多东西都是随机的,人生的第一次,可能不止于这一次。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不能说后面会怎么样,但我觉得我是不会去的,哪怕是不要钱,我也不会去尝试。包括蹦极,过山车之类的,我不是害怕,只是不想就想心平气和的那种。当然如果小儿子有条件,我也会让他去体验一下,如果他想去的话。


其实对于儿子来说,这第1次降落伞体验,感受并不是很明确。除了冷就是高速下降的难受,以及打开伞的瞬间的那种挤压,然后做勉强的动作拍摄节目,然后就飘着落地,落地之后的懵逼。刺激不一定是愉快的,我问他如果再让你来一次你要吗?他说不要了,太贵。如果不要钱呢,他说那是可以考虑的,看来还是蛮有意思的。绝对不遗憾的那种。一个多小时花掉了7000多,对儿子来说也是够震撼的。



在我眼里,儿子上去和下来,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起得早有点累,所以回到了住的地方,我又让他躺一下,我自己也睡了一会儿。三亚的冬天也是冬天,虽然中午的阳光感觉是夏天。太阳没出来的时候还是挺冷的。下一站是什么对我来说是随机的,其实儿子心里也没底。

首先我们没有目的,没有追求,然后就是打开的期望不一定是想要的,随缘就好了。


此行在三亚并非终点,只是来都来了,再待两天,毕竟这里要比家里暖和,就当度假了。



六度天下
体会生活感受和细节,随笔记录,以小见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