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我是不喝酒的。一方面喝酒误事,一方面酒也太贵,另一方面没人一起喝,吃饭之前喝酒有点太仪式感了,也不是我的性格。喝茶也是如此,茶可以自己一个人喝,但泡完之后喝不完有点浪费。口渴了喝一口水就好了,泡茶的话要等很久。真正茶泡开了,然后又没时间喝,又耽误喝水解渴,又浪费好茶。
今天要说的酒,要追溯到年前去泉州的那几天。王总那边后备箱里面是放了茅台和习酒的。那晚上我们几个人吃饭喝的是茅台,说实话茅台在我眼里也没什么具体概念。前两年去揭阳的时候喝的是五粮液,好像转口是甜的,我对酒的理解仅仅到此。
几口茅台下去之后有点微微的醉意,不喝酒嘛,一喝就上头,这是正常的,后来发现微醉再喝茅台居然是甜口的。平日里啤酒和可乐我都不喝的,我觉得那些东西对我身体不好。但我觉得酒这个东西应该有一定的作用,那有这个条件就试试呗,自己又舍不得买。
茅台喝下去了,感觉也不错,略微有点头晕,他们管这个叫微醺,状态挺好,可能也说了很多废话,以后容易说废话。第2天公司年会喝的是习酒。据说好像是两百五六一瓶。我这人比较土,我相信价格越高东西越好,当然在性价比的前提下,如果是恶意炒恶意炒作的那就没意义了。
年会上的习酒好像喝多了,也是甜口的。到底是两种酒有点接近,还是真的不错,还是喝多了都一个鸟样?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从下午5点喝到12点,晚会整整7个小时,我也没参加过这么长的年会,不断的有人敬酒,莫名其妙的喝了三两。因为时间线比较长,所以也没有说达到醉的地步,开车肯定是不行的,微醺还是有的,但脑子很清醒。
家里佛堂柜子上面有很多的酒,是没地方摆才摆在这里的,佛堂是临时对付的。租的房子,自己家的房子里酒柜上很多酒,很多都是青稞酒。河北的侄子也买过一些衡水老白干。心血来潮就开了两瓶,对比一下。因为不喝酒,所以放在那里会越来越多,要如果喝酒的话,几个月估计就没了。
青稞酒以前也喝过,喝过衡水老白干67度之后喝青稞酒好像兑水了一样,这个也挺奇怪的。青稞酒是天佑德公司上市的时候发行的那种纪念版,应该也是收藏级别的48度。前两年开过一瓶,喝了也就那么回事,偶尔喝一小口尝尝味道的那种,我没有喝酒的习惯和瘾。
更早的是从台湾那边背回来的高粱酒,正宗的金门高粱酒,那种好像也是60多度的。要说是为了好喝,倒不如说是为了一种情怀,具体什么情怀我也上说不上来,金门高粱酒就想感觉一下那种喝进去一直烧到肚子里的感觉。那你去台湾的时候自己带回来的,再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只是为了尝尝,不是为了过瘾,也不是为了仪式感。啤酒坚决不喝,葡萄酒感觉很一般,我也不知道我该喝什么。仅仅是有时候氛围到了,场合到了,不得不喝就象征性喝一些。大多时候出门都是开车的,所以滴酒不沾是正常的,即便和朋友聚会,能不喝酒也是不喝酒,聊聊天挺好的。喝茶最近倒是成了一种习惯,出门的话会带一些茶叶,带一套装备,在酒店的房间里可以自己主要是那个煮水的东西可以替代酒店的那个煮水壶,这样会干净一些,只是背包里面会重很多。
至于白酒口感不好,今天跟老爸沟通了一下,他是喝了几十年的。说身体比较累的时候,喝酒的味道会有点发苦或者不好喝,但身体好的时候喝酒的味道是不错的。昨天还说旅行出门比较累,加上年前出门本来也就累一些。喝什么酒口感都是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