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里终于出现了不一样的年代剧女主

时尚   2024-11-05 18:22   辽宁  
《小巷人家》是近年来少见的不狗血不悬浮的年代剧,作为一名女性观众,我更欣喜地看到,这是一部“爱女”的电视剧。
它的爱女,不仅体现在全剧是围绕着两名女性角色——纺织女工黄玲和宋莹的生活展开的,还体现在她们的身上清晰地体现了建国后女性在思想、工作、学习各方面的成长变化。
她们不再是年代剧里常见的奉献型的母亲角色,更不是男性主角的背景板,她们形象生动、鲜活、真实,是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里,勇敢改变,勇于对传统说“不”的人。

△80年代初从一个女人口中喊出来的离婚二字,有千钧之重。
从第九集开始,是《小巷人家》开播以来剧情上的第一个大高潮,之前铺垫了几次小的剧情冲突,都围绕着黄玲的公婆在情感上勒索黄玲愚孝的丈夫庄超英,使得黄玲为了保护女儿不得不一次次地妥协来展开。
时间来到了八十年代初,黄玲的儿子庄图南成绩出众,第二年马上就要高考,小姑子当年下乡当知青,政策改变后她的儿子鹏飞可以回苏州落户,但是面临着没有落脚地的问题。
黄玲的公婆提出让鹏飞和黄玲小叔子一家的两个儿子,都一同住到黄玲家里去,和图南住大卧室,黄玲两口子住小卧室。(注:黄玲家一共就两间屋子,厕所是小巷里的公厕,厨房需要和宋莹家合用。)
至于筱婷,就和公婆一起去住,婆婆美其名曰“帮”黄玲照顾筱婷,其实打的是让上初中的筱婷可以帮忙做家务、照顾老俩口的主意。

△剧里很重视细节,筱婷从小去爷爷奶奶家就要干活,比她大的哥哥却可以坐着什么都不做。
为了保护儿女的权利不被丈夫家里的这些吸血鬼所侵害,之前不让黄玲和筱婷上桌吃饭,黄玲忍了;过年守岁公婆让筱婷和小叔家的两个儿子睡一个床,黄玲坚决拒绝,抱着女儿在堂屋的地上坐一整晚;婆婆摔断了腿,要筱婷搬过去照顾她,黄玲为了不耽误筱婷学习,把婆婆接回家照顾……
但这次,她不准备再忍了。(之前豆瓣有的低分短评因为看到开头庄超英的愚孝和黄玲的妥协就说这部剧不爱女太封建的观众,可以回来看看了,黄玲绝不是默默承受不公的女性形象,她是勇敢的反叛者,一个大写的新女性。)
黄玲在一家人开会商量的时候,只身大战“庄家军”,她不高声叫骂,也不痛哭流涕,只是异常冷静地把庄家做的偏心事桩桩件件说得清清楚楚。
庄超英结婚之后,他的工资还是由他的父母保管,是黄玲生了两个孩子之后,才在黄玲的强烈要求下分批地拿回来了四分之三。
在这里,黄玲说出了一句台词实在经典:“他知道我是对的,但是他恨我。”
庄超英这种人,好面子,明知道父母的做法不对,但他怕父母戳着脊梁骨骂他不孝,反正不能上桌吃饭的不是他,做家务的不是他,没日没夜打毛衣赚钱贴补家用的不是他,穿不上新衣服的人也不是他,所以他可以忍。
他就看着妻子忍,忍不下来了为小家争取利益,他知道她是对的,但他心里还是埋怨她没全了他的面子,反正无论她争还是忍,他都是既得利益者,被剥削的最厉害又不是他。
坦白地说,庄超英这个角色还不是集刻板印象于一身的男性角色,他是立体复杂的。
在不涉及到他原生家庭的时候,他思想开明进步,待人真诚热情,在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就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监督儿女和林栋哲好好学习,为他们制定奋斗的目标;学校领导将文学作品和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视为洪水猛兽的时候,他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为了贴补家用,他大冬天刻印试卷冻得手上长满冻疮,因为一张卷子可以赚两毛钱……从这些层面上来说,他是个好老师、好爸爸。
但他从来没有在女性的处境里生活过,这使得他很难从妻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黄玲的儿子图南对妈妈的控诉懵懵懂懂,但女儿筱婷却自始至终能共情妈妈的原因。

△宋莹的丈夫林武峰和图南谈心,用自己年幼时寡母扛着锄头去邻村争水养大他们兄妹的故事,告诉他黄玲的“不体面”是为了为他和妹妹争水
因为她看得懂,妈妈是在为她争取应有的权利。
直到今天,还有年轻的女生叫招娣、叫若男,但是身为70后的筱婷,却拥有可以上大学的权利,这都是因为,她有一个打破了重男轻女迷思,为了女儿的命运可以豁出去和丈夫离婚的妈妈。

△筱婷维护妈妈和爷爷奶奶争论,被爷爷打了一巴掌,姑姑跑出去安慰她,从小睡饭桌,牺牲自己工作的机会让给弟弟的她,很羡慕筱婷有个不一样的妈妈。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在80年代初喊出“离婚”二字的女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但就是在今时今日,离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遇到了家暴、出轨,亲朋好友也多是对女性劝和不劝离,因为“女人离婚就不好找了”“带着孩子太难生存了”。
更何况那个年代,无论因为什么原因,离婚都算是爆炸性的丑闻,足以让女性社死,让家门蒙羞,有的女性离婚后被父母赶出家门断绝关系。
但是为了保护儿女,尤其是女儿,黄玲这个看似“最贤的妻”,变成了庄超英口中的疯女人,宁愿离婚也决不妥协。
这是为什么?因为她知道女人自己能养活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有多么重要,这意味着她能抬起头做人,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原著里筱婷长大了谈恋爱,有自己的主意,黄玲敞开心怀地和她谈心,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她女人自己做主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这个能做主的妈妈,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诞生的筱婷,可能根本没有上大学的机会。
而黄玲的底气,是建国后女性可以上学上班,拥有了谋生的权利给的。
因为她的命运得以改变,所以她不会再认可重男轻女思想的合理性,她成为了自己的婆婆完全不一样的新时代女性,并且为自己的女儿撑起了一片天。

△作为黄玲的铁闺蜜,宋莹丝毫不觉得黄玲要离婚的想法多么惊世骇俗,她也是骄傲的纺织女工,有信心靠自己活下去。
通过剧情里塑造的黄玲的婆婆、黄玲和宋莹(包括黄玲的小姑桦林)、黄玲的女儿庄筱婷这三代女性思想和命运上的变化,我看到了我们80后乃至90后女性的命运,是如何被妈妈们改变的。
正是因为一个又一个黄玲这样的妈妈打破了上一代人重男轻女的迷思,悉心抚养女儿,给予她平等的待遇和成长的机会,才有了我们这代女性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生活道路的权力,和思想觉醒的契机。
《小巷人家》中塑造的黄玲和宋莹,常常让我想到自己的妈妈。
作为站在新旧时代交替门槛上的一代人,她们的思想里有着传统的一面,比如任劳任怨地照顾家庭,不觉得丈夫参与家务和育儿比她们少是不公平的。
但她们的思想里有着进步的闪光,宋莹在剧中有各种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出格”的爱自己的行为,比如在筱婷生日的时候,提议黄玲带着筱婷,就她们三个去刚恢复的松鹤楼下馆子,不带两个儿子,她的理由是:
看心灵手巧的黄玲把孩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宋莹不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她关心的是黄玲也应该爱自己,对自己好一点:
我妈妈就是这样,就算有了我,她喜欢吃的零食也不会全让给我,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前提是,她也打扮得很漂亮,到了我青春期的时候,她对我说的也不是不许早恋,而是要保护好自己。
看似传统的黄玲,也始终没有泯灭自我,
她的自我在繁重的家务劳动下依然顽强地冒头,要在劳动中愉快地唱一首歌,要在烂漫的夕阳下跳一支舞。
她不是生来就是妈妈,她有着自己的名字。
她的丈夫和儿子也许听不到她内心的呐喊,但是和她有相同际遇的闺蜜和女儿都听到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越长大,越能理解妈妈、共情妈妈的原因。

△旁观者林栋哲看得最清楚。
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她们可能已经不够先进,显得有些保守和落伍了,但我始终记得的,是她最先给我心中种下了女生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要爱自己的种子。
原来今天的我,就是当年的妈妈“girl helps girl”的成果。
因此《小巷人家》里女性之间“girl helps girl”的深厚情感,也成为了整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
△舌战庄家军的黄玲面对众人的刁难辱骂没有哭,但是被宋莹的关心温暖哭了,在宋莹眼里,她只是黄玲,不是任何人的妻子、妈妈。
《小巷人家》很难得,难得在不仅精准还原时代氛围,更难得的在于,它终于没有再用陈词滥调去描述女性,去丑化女性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安排无数男性追求者去成就“大女主”的霸业,它只是展现了真实的女性生活,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小丢碎碎念:

大家可能发现了,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没有星标或者不常打开的号,头条也不再有👇这样大图推送的格式,可能会更容易被大家漏掉,恳请大家加个星标,以免错过更新,爱你们呦。


识装
极端个人的观点、审美、吐槽,可能随时会挑战你的三观,做好准备了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