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另一角度中
找寻文学之美
马龙二中职校
文
艺
轻
骑
兵
— 志愿服务活动—
经由马龙区文联积极争取,此次云南省文联“文艺轻骑兵基层行”志愿服务活动最终落地马龙二中。2024年6月15日上午,在马龙工作、生活的文艺工作者、爱好者以及马龙二中高二年级全体师生齐聚马龙二中报告厅,期待文化盛宴的来临。
此次活动由区文联组织,马龙二中团委协助。上午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同学们井然有序地排队入场,翘首以待。很多同学都说:以前认识作家只能通过一张张照片或是一段段文字介绍,而今天是他们第一次与作家近距离接触。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上尽显难以抑制的激动。
雨声渐歇。将近9点,专家们一一来到会场,在大家的期待中,省作协领导向大家介绍此次文学讲座的概况,隆重介绍了两位讲座的专家,他们是省作协的作家徐兴正和诗人王单单。
一份个人读书报告
专家简介----徐兴正
徐兴正,生于1976年,云南昭通人,鲁院第39届高研班学员。主要创作小说,兼及散文和文学评论,作品见于《滇池》《山花》《边疆文学》《散文》《大家》《四川文学》《青年作家》等。出版长卷散文《时光筑城》、散文集《尘世微物》等。获《边疆文学》奖、《滇池》文学奖、云南文学奖。供职云南省作家协会,现居昆明。
第一场讲座由省作协作家徐兴正分享个人读书报告“为什么读小说”。他平易近人,让大家如沐春风。在轻松愉悦中开始了讲座,他借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和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小说是第二生活”的观点来诠释“小说是什么”,为让在场的所有听众能理解,他以《红楼梦》等具体文学作品为例细致深刻的剖析,使得大家钦佩不已。尤其是他认为“小说多出一个世界”的观点更引人入胜。的确,我们的学生学业繁重,除了读书做题便暂无其他,一部小说让他们见识到了另一种生活。
徐作家还谈到了读小说的收获。他认为生活本身的积累,人生经验产生的共情能力必然会提升认知,让阅读者获得启发,进而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
对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徐作家依然热情的回答。徐作家从一个小说家的角度,谈了自身的创作体验,认为小说家的自主性就是一部小说的灵魂,在每一部小说里一定创造了另一个世界。他以自身的学识、才情浸润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听完这次讲座对小说的认识会有一个全新的感受。
当代诗歌之美
专家简介----王单单
王单单,原名王丹,生于1982年,云南镇雄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鲁迅文学院第31届高研班学员,2016—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云南文化名家。曾获首届《人民文学》新人奖、《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华文青年诗人奖、扬子江青年诗人奖、艾青诗歌奖、李杜诗歌奖、云南文学艺术奖等。《钟山》《扬子江文学评论》“新世纪二十年青年诗人20家”,2020年中国作协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出版诗集《山冈诗稿》《春山空》《花鹿坪手记》、随笔集《借人间避雨》等。现供职于云南省文联。
第二场讲座由诗人王单单带领大家一同感受当代汉语诗歌的美。他的幽默风趣一扫我们平时学习诗歌的愁苦。提及诗歌,我们的学生只有读不懂的痛和不愿读的苦,在我们的记忆中诗歌应该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悲叹愁苦,或是李白的清高奇特,不染成俗。总之离我们很远很远,可王老师则如夜晚的清辉,以皎洁之姿扫去我们心中的雾霾。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着我们徜徉在当代诗歌的美中,忘却了诗歌的晦涩。他告诉我们诗歌之美首先美在想象力上,有了想象力才会有思维的跳跃性,才能创造出诗意空间的延展性;诗歌也要有语言和细节,这是诗歌辨识度极高的智性创造;诗歌要写真,这样读者用真心去读才会达成精神的高度匹配,从而实现“我真在诗中”,这就是诗所追求的身体感和叙事节奏。当然诗歌也离不开意象和深度,而诗歌的意象应该是动态的,是一种牵引力。这种牵引力会将诗意带往某种深度,让诗的空间感变得更加空旷和辽阔。诗还需要精粹和简洁,要求有句子之间的抒情逻辑。炼句能够将埋藏在语言后面的情感召唤出来,增加诗歌的感染力。而诗歌的留白是为了呈现更大的诗意,也是读者参与并进入诗歌的心灵阶梯。
两位专家的深情讲解,拓宽了我们对小说和诗歌的认识,有效地提高了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文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力量。让我们铭记今天所获得的启发,将文学的力量带入生活,让它带我们去理解世界、表达自我、传递爱与美好!
马龙二中职校
文稿|杨维仙
排版|高燚鑫
审核|韦定云、李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