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尿不湿引发的化学反应

政务   2024-10-08 14:05   浙江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民营企业勇于开拓、破浪前行,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500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家红船旁的民企,对话民营企业家,探寻企业的成功密码,一起感受企业的奋斗历程。


【企业名片】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500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一家在南湖畔土生土长的民营上市企业。目前,丙烯酸生产规模国内第一、全球前三,是国内首家掌握高碳α-烯烃制备技术的企业。


【企业家说】


一片尿不湿引发的化学反应


今年9月,2024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发布,卫星化学列第287位,较上年跃升31个位次,轻烃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争先进位的背后是逆水行舟。去年,全球化工行业总营收和总利润出现“双下降”,卫星化学却实现净利润47.89亿元,同比增长54.71%,成为当年嘉兴最赚钱的上市公司,展现了穿越周期的硬实力。

一家创办于1992年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白手起家成长为行业龙头,在国内外巨头林立的竞争格局中站稳脚跟,其突围之路是如何炼成的?


14年,攻克一片尿不湿

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上,卫星化学的展馆里中外客户络绎不绝,但他们或许很难想到,如今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一片尿不湿曾经会成为卫星化学董事长兼总裁杨卫东的一个心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尿不湿核心材料的高吸水性树脂(SAP)被国外企业垄断,导致国内尿不湿终端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即使到了21世纪初,很多农村家庭还是用不起。“我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就是城里人的孩子,也是拿旧床单缝缝补补当尿布的,我女儿出生时也是这么过来的。”自打那时起,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就让杨卫东的内心憋着一股劲。

除了尿不湿,SAP还被广泛应用于成人尿垫、卫生巾等日用产品。当时,杨卫东一直在想,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家庭用得起这些产品,“重要的不是我能赚多少钱,而是能给老百姓省多少钱,企业想走得远、走得长,首先要想着利他”。

2006年,卫星化学已经具备SAP上游原材料——丙烯酸的大规模生产能力。2008年,杨卫东觉得时机成熟了,是时候解开那个心结了,他决定组建研发团队开发SAP产品。

“从0到1”,这条路注定艰难。2010年,卫星化学投建的SAP第一条生产线,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快就陷入了停产危机,给公司造成了巨额损失。此时的杨卫东却异常冷静:“科技创新这条路,三年五年是起步,五年十年的投入都可能打水漂,必须耐得住寂寞。”

这种不服输的劲头也让研发团队吃下了“定心丸”,大家继续潜心研发,在工艺上不断精进,最终做到了全球“唯一”——同时掌握带式生产法和釜式反应法两种技术。2020年,两家国际头部企业同时抛来了橄榄枝。

“国际大厂的订单哪那么好接,他们当时提出的很多指标,我们团队从来没有接触过,都要重新摸索。”回忆起这段往事,杨卫东笑言,“说是橄榄枝,更像是带刺的玫瑰。”

为了生产试验品,卫星化学直接拿生产线来做研发,而生产线停一天就意味着上百万元的损失。仅2021年,研发调试就进行了9轮,在原材料上的投入已累计超过5000万元。

一路走一路坚持,卫星化学终于以超越预期的产品质量打动了客户,也一举打破了一个行业惯例。“因为竞争关系,这两家国际头部企业以前从来不和同一家企业合作,我们成了例外。”杨卫东说。

凭此一战,卫星化学在2022年顺利打开了老人、婴儿、女性等卫生护理产品市场,SAP项目开始盈利,这也成为公司高分子材料业务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32年,走向“大江大河”

在卫星化学的企业展馆里,一台锈迹斑斑的300升反应釜被杨卫东视如珍宝。“没有它,就没有卫星化学的今天。”站在这个“老物件”面前,杨卫东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30多年前的一滴乳液。

卫星化学应时而生于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催生的民企发展春潮之中。当时,长三角地区纺织业飞速发展,但高分子乳液等不少原料依赖进口。正是这一滴乳液,让杨卫东尝尽了创业的艰辛。

“当时就这么一台反应釜,我和几个合伙人围着它转,没日没夜地干,就想着早点搞出自己的高分子乳液。”不料,自主产品问世后,很多客户并不买账,杨卫东屡屡吃到“闭门羹”,但并没有气馁,因为只有“虎口夺食”,企业才能活下去。

一天,杨卫东在绍兴跑客户时,对方抛出了疑虑:“用了你家的东西,我家的产品出了问题怎么办?”

杨卫东当即接过话茬:“我先拿5万当押金,出了问题算我的!”

5万元在当时并不是小数目,杨卫东之所以毫不犹豫,是因为一来他相信自家产品;二来他知道,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就可能逆风翻盘。

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客户不但退还了押金,还追加了订单。卫星化学的高分子乳液就此打开市场,甚至后来单月销量突破了万吨。

不过,高分子乳液只是化工行业的一个细分门类,掣肘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供应量。从长远来看,卫星化学此时只是“小河里的大鱼”,要想成为“大江大河里的大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卫东再次作出抉择,推动卫星化学建成了国内首套民营丙烯酸及酯装置,开启了延链、补链、强链之路。

时代在发展,企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21世纪初,浙江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其中“腾笼换鸟”的决策让传统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2011年到2013年,卫星化学所在的南湖区大桥镇就先后关停了29家化工、印染、电镀企业。“当时关停落后产能是大势所趋,晚一点转型,就多一分被淘汰的风险。”杨卫东说。

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次年,卫星化学在平湖独山港建成国内首套引进美国UOP技术的丙烷脱氢装置。2022年8月,在江苏连云港布局的烯烃综合利用项目全面建成投产,C2产业链完成闭环,企业奠定了轻烃行业的龙头地位。今年7月,卫星能源三期项目一阶段一次开车成功,解决了C3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原料配套问题,实现了产业链耦合闭环。

杨卫东说,在卫星化学32年的时间坐标里,这两条产业链见证了企业的成长之路,也见证了企业的绿色转型之路。


5年,投入百亿打造创新中心

在卫星化学企业展馆,杨卫东将目光投向一块数字化中控大屏,屏幕背后的数字化系统集成了能源、环保等相关数据,可以实现对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你看,每一个移动的点就代表厂区内的一个人员,系统通过蓝牙识别位置做到有效管理……”杨卫东指着屏幕向记者介绍,在他看来,对传统产业来说,数字化和绿色化同等重要,“两化”改造孕育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这个系统是由卫星化学与一家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被视为国内化工行业信息化标杆并得到推广应用。

在这块数字化中控大屏上,卫星化学打造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乙烷全球供应链同样清晰可见。从美国尼德兰港口出发,穿越墨西哥湾海域和巴拿马运河,驶入太平洋,最后靠泊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江苏连云港禾兴石化码头,这条航线已经成为卫星化学连云港项目原料全球供应链的“大动脉”。往返于该航线的14艘舱体容积98000立方米的乙烷特种船只,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烷船队,保障了中国作为乙烯生产大国的地位……

今年5月28日,卫星化学启动了一项全新计划——5年内实现研发投入100亿元,并组建一个2000人研发团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回望来时路,杨卫东感慨万千:“每一次困难,都是大浪淘沙,而企业就好比风浪中行进的船,只要抓住‘浪’的势头顺势而上,那就是一次蜕变与成长。”

阅读推荐

1.“两化”改造南湖竞跑者②丨卫星化学年减碳3000万吨的密码

2.做大做强化工新材料(绿色石化)产业链链主!卫星化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南湖

3.南湖案例丨1克能吸300克,卫星“小树脂”里的“大乾坤”!

来源 | 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裘建锋 李晓钰 大桥镇

美编 | 徐佳婷

责编 | 张琪

审核 | 鲁赟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权威信息,请将“南湖发布”加为星标,每次阅读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哦。

南湖发布
宣传南湖区,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