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赏名画、知党史(第114期):《保卫和平》

文摘   2025-01-12 20:52   浙江  

邓澍保卫和平

美术点评

画作《保卫和平》的背景是一片美丽恬静而富有诗意的田园环境,让观者能够感受到和平的可爱,继而和平需要保卫。怀抱婴儿的母亲表情严肃地在纸上签下了名字,手握拳头的农村干部动情地宣扬保卫和平的决心,画面中大面积地使用金色,一方面给人以美丽、恬静之感;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新中国给人民带来的丰收和富足。同时,人物表情、姿态的严肃和激动,也暗示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和人民保卫和平的坚强决心。整幅作品将形象与主题、艺术和思想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党史解读

志愿军打响入朝作战第一仗的次日,党中央和政府就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指出: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由此,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广大城乡出现母送子、妻送夫、兄弟争相参军的动人景象。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志愿到朝鲜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后方群众也积极参加拥军优属工作。志愿军参战初期,部队很难吃上熟食,东北地区“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仅20多天,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订立爱国公约,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用公约的形式加以强化。爱国公约的内容,主要是开展生产竞赛、优待烈军属、反对美日单独媾和等。

为了表达对志愿军的尊敬和爱戴之情,1951年1月开始,各族人民、各界代表掀起了慰问志愿军的热潮,募集慰问品、慰问金,写慰问信,还组织各种慰问团,深入到朝鲜前后方,大大鼓舞了中朝军队的战斗意志。

E N D


    文 稿 中 国 共 产 党 历 史 画 典

        | 池 恩 洁  陈 一 茜  胡 宇 杰

    一 审 | 徐 洋    

    二 审 | 刘 庆 生

三 审 | 汪 晟

公众号ID:hkyysxy

你与帅的人就差个关注!

长按识别关注

了解更多学院资讯




杭科院艺术设计学院
学院团委通知、活动风采展示,相关艺术类资讯的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