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开玺:《长征中的贺龙与任弼时》
美术点评
这是一幅表现长征途中红军将领以苦为乐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画作。与表现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其他作品不同,这幅作品视点小,角度新,非常生活化,将战争环境里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表现得自然生动。画面构图平稳简洁,人物神态自然安详,任弼时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水面,贺龙饶有兴趣地静静观看,白马低首吃草。画家将激越的节奏转化为安静的韵律,让强烈的色彩对比转换为灰色构成的柔美意境,笔触舒展流畅,用质朴的艺术语言将相对刚性的革命历史题材表达得含蓄而又别具韵致。
党史解读
在对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的同时,蒋介石还命令军队对其他根据地进行“围剿”。1932年夏,国民党军十万人向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在湘鄂西,贺龙任总指挥的红二军团,从1930年冬起,取得了反“围剿”的多次胜利。但由于当时“左”倾冒险主义已经在湘鄂西取得统治地位,使部队在作战中伤亡重大,只得退出湘鄂西。经过长期转战,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随后,从湘赣根据地转移出的红六军团,在任弼时等(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率领下前来会合。重新恢复的红二军团,由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红二、红六军团的会合,力量得到很大增强,到1935年初,共同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军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形势严峻。11月,红二、红六军团开始战略转移。他们向西急进,渡过金沙江,越过大雪山,历尽艰险,于1936年7月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甘孜。中共中央指令红二、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此时张国焘虽然已取消另立的“中央”,但仍企图拉拢刚刚会师的红二方面军支持他的错误活动和主张,遭到红二方面军领导人的坚决抵制。在朱德、任弼时、贺龙等力争下,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同红一方面军分别在将台堡和会宁会师。
E N D
文 稿 | 中 国 共 产 党 历 史 画 典
制 作 | 池 恩 洁 黄 子 晗 陈 一 茜 胡 宇 杰
一 审 | 刘 雨 澄
二 审 | 刘 庆 生
三 审 | 汪 晟
公众号ID:hkyysxy
你与帅的人就差个关注!
长按识别关注
了解更多学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