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国航天报》一版刊发题为《十年磨一剑,破竹势如虹——记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先进发动机研制团队》通讯文章,报道31所科研团队只争朝夕、不断超越的拼搏事迹。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三院31所有一支发动机研制团队,他们“十年磨一剑”,面向国家需求攻克关键技术,为国之重器铸就更加强有力的“心脏”,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更高、更快、更强,可以说是飞行器发展的趋势。飞行器速度越快,周围的“风”就越大。在新型发动机燃烧室的气流条件下控制燃烧,难度就如同在飓风中点燃一根火柴。
“这个概念可行吗?”起初外界对于这项技术有着不少质疑声,认为在高速气流、高温、大阻力下,发动机不可能点火。
面对科研“无人区”,更需要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
“我们团队的特点是:一群年轻人干没干过的事,数十载如一日为之付出心血。”费主任笑谈,“团队研制的这型发动机,是一体化设计程度高、结构健壮性强的产品。在这条没人走过的发动机研究道路上,团队每次遇到困难,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想办法试一试。”
“第一次去无人区时,我们还觉得很新鲜。后来总去,每次还去挺久,新鲜感早就褪去了。但大家依然踏实肯干、不畏辛苦、团结奉献,都能认真把工作做好。”团队成员老王回忆。
那些年里,研制团队在无人区多次开展飞行试验。试验后,大家就驱车前往沙漠中心搜寻残骸,再对着数据和产品残骸分析飞行情况和优化措施。
飞一次,进步一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改进,产品飞得越来越好,落点越来越精准,队员们捡残骸的“搜索圈”也越来越小了。
在研制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中,关键技术逐个攻破,飞行试验连战连捷,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团队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这支团队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项先进发动机方案从一纸蓝图变为现实。
来源:中国航天报
编辑:徐阳
审核:王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