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荣华牺牲35年,妻子带儿子来扫墓,悲痛大哭:我带儿子来看你了!

文摘   2024-09-30 10:57   湖南  

2019年清明节,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迎来了一位年近六旬的妇人,她在儿子的搀扶下,一步步走进陵园,眼神在那些冰冷的墓碑前扫过。

一个、两个、三个......因为看不到自己相见的墓碑,她有些着急,儿子安慰说:“这里埋葬着90多位烈士,你别着急!”

妇人深深地喘了一口气,继续往前走,其实她是在平复自己的情绪,她既渴望看到亲人的墓碑也害怕看到。

终于,在陵园的里侧,她看到了熟悉的三个字-----陶荣华,紧接着,映入眼帘的就是墓碑上张贴的照片。

妇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挣脱开儿子的双手,一步扑倒在墓碑旁,悲痛大哭:“35年了,我带着儿子来看你了.....”

儿子和随行的工作人员见到这样场景后,都落下了眼泪,这位妇人名叫李发英,她的丈夫

陶荣华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

1:

1961年,陶荣华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世代务农,虽然日子清贫但也算幸福。

李发英和陶荣华是同村人,他们是同年出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同学,学生时代时,他们就一起上下学,村里人时常开玩笑说,这俩孩子算是青梅竹马了。

虽然彼时的他们对感情还很懵懂,但到了青春期,心里也有了别样情愫,只不过因为羞涩,他们并没有互相表白。

高中毕业后,他们都留在了村里,优秀的陶荣华还成为了村里的会计,李发英走了务农的路线,平日里,俩人接触的机会有很多,爱情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

虽然在村里有一份工作,但陶荣华却不甘心在村里呆一辈子,从小就崇拜军人的他,有了入伍参军的想法,父母得知后也支持儿子的选择。

直到陶荣华参军,他和李发英也没有互相表白,到了部队后,利用空闲事件,陶荣华会主动给李发英写信,跟她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

每次李发英的回信都很及时,一段时间后,陶荣华主动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李发英也不扭捏,他答应了陶荣华的追求并告诉他,你在部队好好学习和训练,家里有我呢。

从此后,相隔2000多公里的情侣开始了飞燕传书的日子,在来往的信件中,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李发英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经常帮陶荣华的父母干农活,做家务。

女友的照顾也让陶荣华不在挂念家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训练中,因为表现优秀还被提拔为尖刀班班长。

得知陶荣华的成绩后,李发英很自豪,陶荣华还说:“我的成绩有你一半功劳!”转眼到了1983年,陶荣华得到批准,可以休探亲假了。

这次探亲,陶荣华在亲友的祝福下,将心爱的李发英娶回了家,两小无猜的他们终于成为了同甘共苦的夫妻。

哪曾想,属于他们的婚姻生活只有短暂的20多天......

2:

就在陶荣华和李发英结婚时,中越边境烽烟四起,情况十分的危急,那天,陶荣华收到了部队的加急电报,要求他迅速归队。

军令如山,陶荣华接到电报后就开始准备归队,李发英多么希望丈夫可以多陪自己几天,但身为军嫂她知道,丈夫是属于国家的。

出发那天,李发英一直将丈夫送到火车站,再三叮嘱:“家里有我呢,不用担心,你自己要小心!”话至此,李发英再也说不下去了。

陶荣华拍了拍妻子的肩膀,安慰地说:“家里以后就交给你了,我父母脾气有时候不太好,你多担待点!”李发英点点头。

列车开启后,李发英舍不得走,她一直追随着列车往前跑,陶荣华透过车窗不停地和妻子摆手,李发英不会想到,夫妻至此一别,竟然再无相见之日。

到了部队后,陶荣华赶紧给妻子写信报平安,他在信中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自己会不方便,回信可能不及时,但也不要过于担心。

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李发英能做的就是祈祷丈夫平安归来,而就在丈夫走后不久,李发英发现自己怀孕了。

陶荣华是家里独子,得知喜讯的公婆别提有多高兴了,一家人都在期待着小生命的降生,李发英也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

此后,李发英每次想念丈夫的时候,都会幻想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场景,这样成了她对生活最美好的期待。

历经十月怀胎,李发英终于生下了儿子,只可惜,丈夫并不能回来陪产,虽然心里有失落,但李发英还是选择了理解。

李发英为儿子取名叫“陶凯”,寓意是:丈夫可以凯旋归来。可这个美好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

3:

1984年4月28日凌晨五点,陶荣华和战友们在侦察兵的带领下,到达了100号高地两侧的国境线,很快,总攻开始了

班长陶荣华一把当先,带领着全班的战士穿插在前,他们顾不上疲劳和紧张,开始迎着炮火向敌军的发向进攻。

很快子弹就像雨点一样开始在阵地上飞,我军没有一个战士退缩的,为了拿下高地,所有人都拼了。

然而,就在距离高地不到10米的地方,敌人最恶的子弹击中了陶荣华的胸部,还来不及见儿子一面的陶荣华就这样牺牲了。

陶荣华牺牲时,儿子才五个月,李发英抱着儿子每天都在盼望着丈夫可以凯旋回家,可她等啊、等啊,最后等来却是丈夫牺牲的噩耗。

此时,陶荣华牺牲已有半年之久,因为前线战事吃紧,部队还来不及送信,李发英是在弟弟拿到家的报纸上,得知丈夫阵亡的。

那一刻,李发英感觉天旋地转,差点晕厥过去,公婆也是哭得肝肠寸断,曾经幸福的小家一夜间就被悲伤包裹住了。

李发英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她甚至想过要追随丈夫而去,他们是青梅竹马的夫妻,她没有办法接受这个结局。

但看着年迈的公婆和嗷嗷待哺的幼子,李发英就像被打了强心针一样,瞬间止住了眼泪,她告诉自己:丈夫走了,以后自己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她要是倒下,这个家就完了。

李发英强忍着悲痛,对公婆说:“爸、妈,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依靠!”公婆难过地看着憔悴的儿媳妇,赶紧点点头。

从此后,李发英由需要人照顾的弱女子,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4:

陶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有田地和70亩山林,因为公婆年纪大了,地里的重活都落到了李发英的身上。

白天,她在地里不停地忙活,一点也舍不得休息,晚上到家,她又照顾年幼的儿子、做家务,她就像陀螺一样,从早忙到晚。

过度的劳累让李发英犯迷糊,有一次,她去地里干活,竟然走到邻居家的地,邻居看后心疼地说:“你太累了!”

尽管如此,李发英也舍不得休息,不忙的时候她就去附近打零工,一家四口,吃穿用度都需要她来挣,她不敢放松。

在李发英的努力下,一家人总不至于饿肚子,但屋漏天逢连夜雨,有一次,公公见李发英太累,就代替她自己田地旁烧草垛,结果不小心点燃了别人家的山。

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将自己家的山赔给了对方,这又致使陶家少了一个经济来源,李发英只能外出打工。

在外的李发英,省吃俭用,到了儿子读小学她总算攒了一些钱,看着公婆年纪大却还住着破旧的房子,李发英决定给家里盖新房。

盖房子的过程中,因为很多事要亲力亲为,李发英几次受伤,但再苦再累她也从不抱怨,她始终记得对丈夫的承诺:“你放心,这个家有我呢!”

日复一日的操劳,让李发英苍老了很多,公婆也曾劝她改嫁,可李发英却坚定地说:“这辈子,我只做陶荣华的妻子!”

公公在73岁那年因病去世,临终前,老人家拉着李发英的手说:“孩子,这个家多亏有你了,这些年你辛苦了!”李发英泪流满面。

赡养公婆的同时,李发英也将儿子陶凯抚养长大,2005年,儿子终于完成了人生大事,次年李发英就当了奶奶。

儿子结婚和孙子出生时,李发英关起门来,都会说给丈夫听,她经常拿着丈夫的照片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那些孤枕难眠的夜晚,就是丈夫的照片陪伴她度过的。

虽然家里盖了新房,儿子也成家了,但李发英心里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带着家人去给丈夫扫墓,但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一直未能实现。

到了2019年,在丈夫牺牲35年后,李发英终于决定上路,奔赴云南麻栗坡,去看望埋在在那里35年、她日夜思念的丈夫。

5:

当靠近丈夫的墓碑时,李发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她一下子扑倒在冰冷的墓碑上,歇斯底里地痛哭:“我带儿子来看你了,家里都很好,你没有辜负你啊!”

那天,李发英在丈夫的墓碑前坐了几个小时,向他诉说这35年所发生的一切,但话语再多又岂能说完。

李发英和儿子又重走了陶荣华战斗过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尘一土,都仿佛有丈夫痕迹。

儿子搀扶着母亲,眼泪也流个不停,后来李发英依靠在丈夫战斗过的哨位上,和丈夫年说着心里话,李发英和儿子又收集了几把土,她要让丈夫魂归故里。

临走前,李发英站在高岗处,用最大的声音喊道:“老公,跟我回家了.......”随行的工作人员都哭了。

回到家后的李发英,给婆婆讲述了此行的经历,此时,婆婆已经瘫痪五六年,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李发英床前床后地伺候着,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重话。

2020年,90岁高龄的婆婆安详地离世,老人家走前说的最多的话也是:“你就是咱们家的救星啊!孩子,这些年你辛苦了!”

这一年,李发英也年仅六旬,距离丈夫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36年,她完成了对丈夫承诺,虽然背后很苦,可是她无怨无悔,一切都只因为: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

陶荣华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身为军嫂,李发英因为爱和承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支撑一个家。

他们都是英雄,一个为大家,一个为小家,向这对伟大的夫妻致敬,他们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是世间最美的光....

人物书斋
带你一起了解不一样的人物,熟悉不一样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