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修:主动提出和彭德怀离婚,拒绝见最后一面,晚年后悔不已!

文摘   2024-10-12 10:34   湖南  

1974年7月,彭德怀元帅已经陷入病危状态,此时只有他的侄女彭梅魁在身边。

有一次,组织上有人问道:“梅魁,你们家还有什么人来看彭德怀吗?”

彭梅魁含泪摇摇头,随后那人追问:“不是有浦安修吗?”

彭梅魁说:“他们离婚了。”

不过既然组织上提到了,那天晚上,彭梅魁还是跑到了北师大,将组织上的谈话转告给了浦安修,让她有个思想准备。

但彭梅魁没想到,直到大伯去世,浦安修也没有露面。

其实,在彭德怀大限将至的时候,组织上曾去问过浦安修:“彭德怀生病住院,你是否去看他,由你自己决定。”

当时浦安修心神不定,非常害怕,心想:“为什么要让我自己决定?难道这是考验我立场是否坚定。”

她犹豫了一下,随后轻声回了一句:“我还是不去了吧。”

就这样,浦安修不顾二十多年夫妻的情面,拒绝见彭德怀最后一面,她那时不会想到,自己会为这个决定遗憾终生。

晚年的浦安修也为自己当年的选择而后悔,人生最后二十年,她都在忏悔中度过。

她和彭德怀的故事,还要从1938年说起。

1:

1938年,彭德怀已经40岁了,但整天忙着革命的他依然是个单身汉,虽然之前有过婚姻,却没留下一儿半女。

此时,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彭德怀并没有刻意去想成家的事,但缘分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你苦苦追寻未必能得到,如果顺其自然,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那年深秋,彭德怀从太行山回到延安参加会议。

会场设在了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内,气氛异常的活跃,彭德怀也非常兴奋,在大会上侃侃而谈。

会议期间,彭德怀接受了陈赓的邀请观看了一场排球比赛,在赛场了,彭德怀却被一女子深深地吸引了。

此女子二十左右岁的年纪,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皙,仪态文静,一看就是知识分子。

这位让彭德怀一见钟情的女子就是浦安修。

浦安修祖籍上海,家境富裕,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还接受了高等教育,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经过多次的磨练后,她毅然放弃了大小姐的生活,来到了延安,参加革命。

她万万没想到,在延安会和彭德怀结为革命伴侣。

2:

彭德怀的眼神没有逃过老友李富春的眼睛,随后他就介绍道:“这是小浦,是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卢沟桥事变后到山西参加抗日救亡,是山西党组织派到延安来的,别看年纪小,已经有三年党龄了。”

彭德怀主动开口:“这么说,你在大学的时候就加入了党组织?”

浦安修略有害羞,连忙回道:“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参加了民族先锋队,进到北平女师大就入了党,担任地下交通员,负责文件、情报的传递。”

她的履历让彭德怀刮目相看,原以为她只是一个柔弱的知识分子,没想到竟有也是一个勇敢的同志,还有勇气参加地下工作,让人佩服。

那次见面后,浦安修就落在了彭德怀心里,他主要一闲下来,浦安修的音容笑貌就会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放映。

性格直爽的彭德怀并没有压抑自己的情感,当他发现自己爱上浦安修后,就决定表白。

在李富春和陈赓的牵线下,彭德怀来到浦安修住的窑洞前,正式地介绍了自己,从出生到参加革命的经历以及婚恋史,都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

那次之后,没过几天彭德怀又给浦安修写了一封情书,这次他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要和她结婚的愿望,直言:”我爱你的家乡,愿与你同归。”

面对彭德怀的表白,浦安修也很感动,她也是一个非常有主意的女子,很快就同意了彭德怀的追求。

他们从相识到恋爱、到结婚,不超过半个月,是名副其实的“闪婚”。

1938年10月10日,彭德怀和浦安修举行了简朴但又热闹的婚礼,几个消息灵通的战友,主动赶来祝贺,大家围坐在一起出了一顿比平时稍微丰盛点饭菜,就算他们的证婚人了。

从此后,战斗队伍中又多了一对革命夫妻,而有了妻子后,彭德怀打仗的劲头更足了。

3:

虽然二人之间有着二十岁的年龄差,但彭德怀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对浦安修疼爱有加。

据彭德怀身边人工作人员回忆:

“彭德怀家里头对浦安修是百依百顺的,虽然他们性格差异很大,但凑到一起反倒很和谐。”

浦安修也如此,不但照顾彭德怀的饮食起居,还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时她还保留着自己知识分子特有的矜持和独立,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婚后的他们,因为革命需要,经常分居两地,但浦安修毫无怨言,她深知丈夫身上担子重,自己不能给他增加任何思想负担。

别看彭德怀脾气大,但对浦安修他确实铁汉柔情。

1942年,日本“五一”大扫荡,浦安修不幸和组织走散了,整整五天才找回来,此时她的脚下都是水泡,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战士们都说:“彭总,您该照顾照顾浦安修同志了。”

彭德怀却嘴硬说:“知识分子,就该锻炼锻炼。”

可是到了晚上,警卫员传出:“彭老总不但亲自给浦安修洗脚,挑了水泡,还边挑边心疼地说,你以后走路,可要找平坦路走。”

其实,彭德怀对浦安修总觉得愧疚,自从结婚后,他们经常分居两地,他曾说:“自己给浦安修的亲情太少,欠下的情债太多,她长得美,心也美,可是我给她的关照太少,每次想起这些,我心里都不安。”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重情义的男人,其实他又何尝不想多陪伴妻子,但战争面前,哪有时间团圆呢?

4:

彭德怀和浦安修的婚姻生活,可以说是美满的,在一起的日子,他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争执,一直都非常体谅对方。

他们一起走过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起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感情也非常坚固,可以说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被授予开国元帅,浦安修则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教授,日子总算安稳下来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该有多好啊,只可惜天意弄人,一起走过了苦难岁月,却在太平时走散了,他们婚姻的开头是好的,但结尾却不尽人意。

在那个特殊年代,彭老总的处境很艰难,浦安修也备受牵连,她多次被刁难,她的精神世界崩塌了,那些暴风雨也摧毁了他们原本温馨的家庭。

1962年,浦安修决定和彭德怀结束夫妻关系,她将离婚报告交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邓小平在离婚报告上写下了:“这是家务事,我们不管。”

浦安修无颜面对彭德怀,她找到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让她向大伯传达离婚的意思。

对于浦安修的选择,彭德怀很心痛但并没有挽留,二十年的夫妻,就此别过了。

在正式分手的那天,彭德怀拿出一个特别大的梨子,怀着沉痛的心情,亲手切成均匀的两大半,放在一个盘子里,随后推到浦安修的跟前。

中国夫妻是忌讳“分梨”的,因为谐音是“分也,离也”。

浦安修犹豫了片刻,最后拿起梨子吃了,伤心欲绝的彭德怀却没有吃,而是愤恨地将梨子扔到地上。

彭老总的一生太苦了,他没有自己的儿女,原本妻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可最后她也离开了。

尽管他们曾经风雨与共,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彭老总遭遇危机时,浦安修没有选择和他共患难,而是提出了离婚,给彭老总带来的伤害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当然,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代,一个弱女子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处境是艰难和无助的。

但作为一个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元帅夫人,浦安修表现出来的恐慌和软弱多少让人无法接受。

晚安的浦安修,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但斯人已去,悔恨也无济于事了。

因为当时他们离婚没有去法院,在法律上依然是夫妻,组织上最后原谅了她的失误,承认她和彭老总的夫妻关系,但她却无法原谅自己。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为了告慰彭老总的在天之灵,晚年的浦安修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来整理彭德怀生前的著述,在著述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彭老总光辉灿烂的一生,让青年一代对彭老总有了重新的认识。

与此同时,她还将所获得的稿费和彭老总补发的工资,都捐赠出去了, 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替彭老总为党和人民做一些事。

1991年5月2日,浦安修因病去世,终年73岁。

也许地下重逢,她见到昔日的丈夫,也会忏悔地说声“对不起”吧!

人物书斋
带你一起了解不一样的人物,熟悉不一样的故事。
 最新文章